《基石》观后感—12电信3王艳玲
12电信第二党支部王艳玲
四月份的党课上我第一次观看了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专题片《基石》,它讲述的是1938年之后广东成为重要抗日战场时期岭南大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和南粤儿女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动人故事。片中生动的叙述让我数次感动到热泪盈眶,一次又一次为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精神和人民群众用生命,热血和忠诚支持革命的事迹深深打动。
片中几位英雄母亲的事迹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三个儿子牺牲在战场上仍无怨无悔支持革命的李淑桓,在把所有孩子都送上战场之后自己也参加了游击队,擦干眼泪,割舍柔肠,为了她心中的那份信仰与等待而昂起头,踏着亲人的血路勇敢前行。同样还有在孩子牺牲后自己参加革命,不怕牺牲照料革命战士,被称为“红军阿姆”的革命母亲李梨英,为了不暴露游击队位置亲手捂死刚满月的儿子的何丽清„„不光是这些伟大的母亲们,在战火纷飞的艰难时代,有数不清的普通老百姓为了保护红军战士牺牲性命,东江抗日根据地百姓生死相助保护游击队员何瑛,紫金县苏区镇,革命群众为了掩护苏区革命武装不惜“血流成田”,中山石门乡石门镇41个普通百姓用血肉之躯顶住日军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愿透漏游击队的秘密„„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那段悲壮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没有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就不可能有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是人民,
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党的铜墙铁壁;是人民,用他们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为党的事业奠定了强大的基石。
同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有多少革命战士舍小家顾大家为了革命为了人民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啊。澎湃自毁田契投身革命,领导农民运动,慷慨赴义救人民于水火之中;60年前番禺植地庄游击队为了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与敌军正面交锋,15个人突围只有一个人活下来,牺牲了48名游击队员但人民群众都毫发无伤;陈铁军出生富家却毅然离开家庭投身革命,至死不渝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李卡为了祖国的光明把自己一个人留在了黑暗当中„„我们无法一一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但是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曾经有千千万万南粤人民,为了党的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家业、儿女甚至生命,我们应该永远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去缅怀这些英雄,报答他们的恩情。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革命时期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革命奉献、无数先烈血肉之躯的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他们抛弃个人和家庭私利,慷概激昂、英勇就义,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大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壮举,包括千千万万未留下名字的革命者,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同时也在告诫我们,只有永远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党的事业才会有坚不可摧的基石,只有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我们的党才能够有长久不衰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一个迫切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我深深反思了一下,
我们大学生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践行党的宗旨,树立党的群众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至少,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克服惰性,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作为新一代的知识青年,我们需要加强学习党的理论,理解党的政策方针,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加以运用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群众路线的内涵,树立起服务人民的意识,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同时,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力争达到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要求,同时增加自己对科研工作的熟知程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二、树立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大学生,我们并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在大学这个大集体当中我们已经可以开始学习树立服务意识,提高自己服务他人的能力了。比如说每天督促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去读书学习,尽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参加学生组织为其他同学的方便贡献一份力量,参加义教支教志愿服务等等。学习的机会到处都是没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有会发现的眼睛,只有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服务的态度和方法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为以后能够服务更多的人民群众打下基础。
三、团结同学,用自己的能力给周围的人注入正能量。我们是未来的党员,有责任做好周围同学的榜样,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去引导他们。但是现在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了,党员不是高人一等的,他们和人民群众是平等的,我们要学会用平等的姿态去服务他人,设身处地去为同学们着想,把我们的服务落到实处。只有坚
持联系学生群众,密切联系学生群众,为学生所系,为学生所想,我们才能为我们身边的同学作出有意义的事,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价值。
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心态,好好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在大学好好学习知识,努力学习服务群众,争取早日入党为人民群众做更多贡献,更全面地践行我们的理想和信念。
第二篇:王艳玲读《平凡的世界》心得体会
王艳玲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在1988年一位老人被车给撞到了满脸都是血,车主下来看了一眼就跑了。这时,又有一辆车从那里经过,车主下来问了一下这位老人,老人说撞他的也是和你一样颜色一个牌子的车,车主听了这话也跑了。就在这位老人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乔安山开着车来了,乔安山把老人送进医院并和老人的家属联系上了让他(她)们来看老人。
老人的家属来了,以为是乔安山撞的人吧乔安山的车牌号写了下来,让乔安山交医药费,就在乔安山交医药费的时候,警察抓住了真凶,乔安山也就没有事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意思了。我也要学习雷锋做好人、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