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甫同志在首届民族节庆峰会上的讲话

——在“首届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暨中国民研会

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上的讲话

周明甫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首届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隆重开幕了,我谨代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峰会的召开和即将举行成立仪式的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全国性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机构,成立于2007年3月,现任会长为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同志。研究会是由从事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问题等研究的相关机构、学术团体、个人以及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宗旨是通过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问题的研究,为我国的民族工作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国际学术交流服务。

去年7月下旬,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承办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在云南昆明胜利召开,回良玉副总理出席了大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大会,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大会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期间1

举行了一系列的主旨演讲、名家讲座、专题研讨、影视展映、学术考察和展览等学术活动,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共同推动了祖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辉映,这既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为人类学民族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人类学家特纳认为,“节日是人类发明的最大规模的仪式,节日不仅是对社会需要的回应,更是人类创造意义的行为”。中华民族是善于发明创造的伟大民族,在其深远宏阔的文化历史中,亘古不息地展演着姿态万千的节庆活动。中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从古到今,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新生节日共有2000来个,其中约三分之二是少数民族节日。传承至今,许多节庆已凝塑成记忆民情风俗和信仰旨趣的动感样板,成为彰显特色文化和张扬民族性格的活化载体,甚或正在扮演着文化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融会的特殊角色。所以,中国特色的民族学研究,自然少不了民族节庆方面的专业研究。

民族节庆研究既是一个跨民族学、文化学、旅游学、艺术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又是一个理论性实践性兼备的分支学科。整合好相关学科的研究资源,专门研究各个民族节庆活动的形态沿革、文化涵义、社会价值,无论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还是对人

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建设,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当前,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总体比较滞后,需要聚合各方面的力量,推荐整体研究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应该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有了很好的探索和创新。那么,今天以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为代表的四个专业委员会的建立,是这种探索和创新的继续,是我们目前聚合力量、提升实力的有效方式。我们还将逐步建立各分支学科的专业委员会,各地也可以建立研究会的地区性分会,充分团结和凝聚全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者,以及民族实践工作者,共同推进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

我们相信,本届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的召开,将大力推进我国民族节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委会的成立,将为民族节庆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和民族节庆工作者搭建一个很好的组织形式和交流平台,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促进民族节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最后,衷心祝愿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健康蓬勃发展,祝愿各位参加峰会的嘉宾朋友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作者系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第二篇:首届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暨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成立揭牌首届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

暨民族节庆专委会成立仪式

活动方案

·活动介绍

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于2010年12月28日-29日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内外节庆组织代表、民族文化与节庆产业研究专家、国内各种大型节庆活动组委会领导,以及节庆策划执行机构等方面的人士出席峰会并发表演讲。

本届峰会以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为主题,以“共建中华民族节庆平台、共商民族文化传承

大计、共论节庆发展传播方略、共谋节庆产业美好未来”为目标,围绕节庆产业发展和节庆品牌传播两大主题,结合地方节庆活动的典型案例,解读节庆产业发展之路;根据当前国际传播模式及国内主流传播方式进行创新,创建民族节庆产业的传播渠道。

峰会着重探讨的议题有:中国节庆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地方节庆活动如何借助外力

扩大发展;如何使节庆活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提高节庆活动的文化含量是当今节庆产业发展所趋;传播在节庆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新传播方略,发挥媒体在节庆传播中的作用;民族节庆“走出去”战略的新思维、新途径;如何提高节庆活动的社会关注度、支持度、参与度。

·峰会宗旨

探索节庆产业运作新理念、新思维;

挖掘民族节庆活动新途径、新道路;

搭建节庆活动传播新渠道、新方式。

·主办单位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承办单位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

“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组委会

·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北京中新美迪文化发展中心

·支持媒体(排名不分先后)

国内媒体:

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民族报、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新浪、中国新闻服务网、世界民族文化网、《凤凰周刊》、《民间文化》、《传媒》、《财经界》、《今日民航》、《旅伴》

国际媒体:

纽约时报、韩国中国经济新闻、白俄罗斯国际电视台、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越南之声广播电台、印度教徒报,印度时报、秘鲁商报、光速制片、新苏黎世报、voa、路透社、西日本新闻社、每日经济新闻、日本共同社

·举办时间

2010年12月28日-29日

·举办地点

中国·北京·紫玉饭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55号

·参会对象

国家有关部委领导

民族节庆专家

节庆产业研究机构专家

文化传播专家

国内外节庆社团组织代表

国内各种大型节庆活动组委会领导

节庆策划/执行/服务机构负责人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简称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是由全国民族文化、民族节庆等领域的科研教育单位、专业性组织及专家、学者、行业工作者等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学术团体组织。

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的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严谨治学、不断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推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民族节庆活动的蓬勃发展。遵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章程》,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指导和领导下开展各项学术活动。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育化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而民族节庆浓缩了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精华,保留了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是展现民族文化的窗口。节庆活动强调本土化、群众化、政府性、娱乐性、文化性、传播性等多种文化特性的融合,对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打造地方旅游品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的发展目标是在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中,组织和推动民族节庆文化专业的发展,同时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蓬勃发展。

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将每年举办“中国民族节庆峰会”,研讨民族节庆领域的政策机制、产业发展、学术成就和传播策略等话题;牵头成立“中华节庆联盟”和“节庆传播联盟”两大战略协作体,并通过“中华节庆网”、《中华民族节庆》(通讯月刊),搭建一个学者、地方节庆组织与媒体之间的桥梁。

作为全国最权威的民族学研究机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设立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无论对中国各个民族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还是对民族地区节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

组成名单

荣誉顾问:

周明甫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王重农湖北省节庆会展研究会会长,原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

主席:

张刚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

副主席:(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春雷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管理系主任、博士、副教授,《2009中国节庆产业发展年度报告》主编,国际展览产业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

邢莉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民俗学博士生导师

齐勇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赵学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研究员、主任

钟国世界华人联合大会主席兼基金会会长

耿德文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旅游电视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亚

细亚民俗学会常务理事

节庆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志峰国家外专局《国际人才交流》总经理,中谊国际旅行社总经理

马聪玲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市旅游学会理事

邓峰北京大学中国节庆研究中心主任

田阡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副教授

申宏磊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杂志原主编、编委

乔然世界博览会国际合作专家、清华大学文化产业旅游经济高级研修班教授

刘芝凤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系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委会主任

刘铁梁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吕尚彬中国媒介经济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安平平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执行会长

朱定真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华风影视集团副总经理

何明星高教出版社分社长、博士

吴忠军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委会主任

宋子彬世界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宋兆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

张跃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党委书记,云南省民族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人类学

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这次展览,旨在为广大会员提供相互学习、交流提升的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营养丰富、品位高雅的精神食粮,展览的系列活动,除了观展,还有著名的大师震荡头脑的讲坛。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开阔我们这视野,刷新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行动,促动我们的未来。使我们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生活、无愧于心灵的好作品。

活动组织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嘉宾多多包涵,我们会不断改进、追求最好。

最后预祝常德市首届摄影艺术展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