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搞好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发展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搞好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制度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关键的是要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要加大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遵守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要从广西民族地区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自治法。要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使《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广西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和国家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广西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完善配套性法规,建立和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和合法权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使之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强制性,使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进行不断地充实、调整和完善,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来,为巩固和发展广西和谐民族关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把各项民族政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学习钻研国家现有的各项民族政策,把各项民族政策用好、用足。要综合运用好更要充分运用好国家在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发展、文化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西部大开发、扶贫政策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实行的优惠政策,推动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要加快制定自治区配套政策,着重在建设投资、财政补贴、资源开发等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要与时俱进,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要发挥制度的优越性,优先大力扶持民族自治县、民族乡以及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使少数民族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共享发展成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裕广西”的重要任务。广西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少数民族农村发展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广西”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和谐。虽然广西少数民族农村社会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和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有利于维护广大少数民族农民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业,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应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实现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面向市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少数民族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是基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基层政府应发挥指导和服务职能。鼓励发展各种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充分发挥新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提升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新技术应用和新品种推广,着力培育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经济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建立乡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少数民族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在加强广西自创的“五保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就目前情况看,在边远民族地区全面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在养老保障方面可以与计划生育政策相衔接,提高少数民族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补贴,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逐步建立适合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重点改善少数民族村级卫生条件,对村级医务人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村干部都是民主选出的村里的能人,他们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社区自治建设,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完善监督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优秀两委班子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抓手。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青年团员提高素质和能力,为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调整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努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地方民族经济。进一步深化集体土地所有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识裙婺>褪谐×髯鸩绞迪峙蓟挡祷团┮迪执m保忧可肪潮;び虢ㄉ瑁凑战ㄉ枳试唇谠夹汀⒒肪秤押眯蜕缁岬囊螅κ迪志眯б妗⑸缁嵝б婧蜕б娴耐骋弧v鸩浇肪潮;ず徒ㄉ璧牟钩セ疲惺到饩龊妹褡宓厍褐诘鼻笆杖朐黾印独в氤ぴ渡频奈侍狻。/p>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广西民族地区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大好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广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一2010)》、《广西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和《广西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着力把握发展规律,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人口较少民族、边境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不断把民族地区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从而为建设广西新农村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民族人才资源开发,建设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团结,科学发展,人才是基础,干部是关键。民族区域自治的巩固和完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种民族矛盾与纠纷的最终解决,必须根据党的一贯方针,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来自本民族群众之中,与本民族成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懂得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易于了解本民族人民的疾苦和要求,对本民族有着天然的感情,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纠纷中具有其他民族干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他们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民族干部的状况又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自治区党委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紧紧抓住“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加强教育,大胆选拔,放手使用,努力造就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针对广西干部队伍的现状,我们要更加注重安排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或艰苦环境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得到锻炼和提高。坚持“四化”方针和群众公认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识人、用人视野,多渠道发现和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堪当重任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要进一步提高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基层组织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构建和谐广西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新广西,离不开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要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重视对民族地区各类人才的培养,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尤其要抓好农业新技术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和乡村能人。同时,为民族地区建设培养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经济、金融、管理、贸易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人才开发措施。重视外省甚至国外的智力资源引进,扎实推进“人才强桂”工程,为各类人才在广西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努力营造人才成长、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
四、巩固和谐民族关系,实现广西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胡锦涛同志2008年春天在广西考察工作时作出了“要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示。我们要结合广西实际,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广西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南疆稳定。当前,广西民族关系问题的焦点是各民族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争取民族经济的平衡发展和平等利益则是其主要外在形式。从全区来看,因地理条件及历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东西部差距,各民族之间的生产力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差异大、层次多的特点。改革开放一方面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同时又拉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各民族生活水平反差较大,经济利益成为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民族地区这种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在民族干部和群众中产生了心理不平衡,构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处理不好就形成为民族矛盾。处理民族关系是一项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广西的民族关系又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应按照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要求,选配那些理论基础好、政策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干部充实民族工作机构。民族工作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还要深入了解广西区情。同时,还应具有灵活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方法的能力,在复杂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预测、应变和决策能力。民族关系始终是广西的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民族和谐始终是广西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工作的认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广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高度,不断强化民族共同利益意识、相互依存意识和大局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扩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新时期民族关系法规条例的宣传教育,并把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现阶段广西民族关系的新特点,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防止把民族工作形式化、格式化、简单化、口头化。积极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