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和谐班集体的几点思考

【摘要】

班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一个健康和谐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创建一个和谐班集体是每一个班主任梦寐以求的事情,那么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对班集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师生关系学风建设文化建设

班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一个健康和谐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甚至在离开学校生活多年之后,许多学生仍然挂念着当年自己所在的那个班级。可见,在一定程度上,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可以说是终生的,真可谓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创建一个和谐班集体是每一个班主任梦寐以求的事情,那么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就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对班集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班级的前提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的模式已逐步由传统的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网络的普及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彻底颠覆师生关系。教育的价值目标已经由“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转向“学以致用”,正如哲学家所说:“好的理论总归要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育的评价手段已由“应试”评价转向“素质”评价。所有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学的师生关系。虽然在许多人眼中,我们可爱的学生看似什么都明白,因为今天的学生有太多的不可思议,但是我们也要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摇摆不定的时期。对于外界的影响,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在这个时候,班主任便担负起了更重要的责任。因为在一个班集体中,谁与学生接触最多。答案不言而喻,唯有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最深。我认为,在新形势下,要从以下几方面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班主任一定要为人师表,很多同学甚至多年以后记不住任课老师,却能记住班主任。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应该把在学生心目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作为工作的重要一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那么班主任一定不能迟到;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那么自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这些都在无形中给学生做出了表率,这样的身教远远大于班主任苦口婆心的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

2、在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主流,这一观念,诞生于先秦儒学道家各派,并口耳相传至今,为中国传统师生关系定下了牢不可破的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明显的距离,虽然有助于维护师道尊严,但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所以老师应该放下身段,走到学生中去。这样就会使得班主任显得有亲和力,学生也愿意接受你,从而可以顺利地进行班级工作。

3、要热爱学生。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理论,人人皆知。“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表现在“老师,您好”之上,真正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心灵的交流。

二、学风建设是创建和谐班级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班集体的前提,而学风建设则是和谐班集体的基础。没有良好学风的班级,师生关系再怎么融洽也无济于事,更别谈什么创建和谐班级了,所以学风建设在创建和谐班集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创建良好学风时,班主任应做好领头作用。在学风建设中,笔者认为应该班主任应狠抓以下两方面:

1、班级管理。引进现代化的班级管理模式,结合本班同学特点,把管理工作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分配给相应方面的班级干部。明确各班委的权利范围,绝不越权行事。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班级应该尝试采用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这样做既能获得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又能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2、评价机制。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二是老师对同学的评价。同学们自己不是很重视的课程,则老师教授水平如何也无关紧要。总的来说,同学可摆正心态,把一切不正确运转事件之原因归结为自身,而不是客观条件限制。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班的学风。在班级里,哪怕是最调皮、最不听话的学生,他们也渴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所谓“德智体”三好学生已受到了时代的质疑,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的人格、心理健康、组织和活动、发明创造、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尊重他人等能力都需要培养,仅仅抓“德、智、体”是不够。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德才兼备,但还需要能把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充分展现,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充满自信地面对未来社会各种挑战;况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不能用一个固定模式来铸就所有的孩子。新时期好学生的评价机制应有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全体,能激励全体积极向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尽可能的学会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本领;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公正的评定,及时地肯定,形成良好的素质。总之,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只不过是一种奖励手段,一种游戏规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是以人为本,使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能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就是好的评价机制。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4、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5、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李镇西:《走进心灵》,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