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综合示范点创建方案
一、组织制度健全
(一)党组织建设
1、组织网络
(1)建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社区建设工作,每年研究不少于4次。
(2)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所有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围绕辖区内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深化共驻共建活动。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4次,必要时随时召开。
(3)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不断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按照“便于党员活动、便于发挥作用、便于加强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党小组,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楼栋、建在楼宇、建在市场、建在协会。社区内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
(4)建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下设党员义工服务站、在职党员联络服务站、流动党员服务站、社区党员帮扶工作站、党员活动室。其中,党员活动室配备电视机、dvd、电教片库等电教设施,藏片量在80部以上。各站(室)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工作成效明显。
(5)在综合市场、居民楼和商务楼宇等地设立党员服务点,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提供咨询、学习、教育、交流、援助等服务。
2、班子建设
(1)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5-7名,设党支部或党总支的不少于5名,设党委的不少于7名,其中组织、宣传、纪检委员各1名。班子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均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至少有1名班子成员年龄35岁以下、学历大专以上。
(2)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重大事务均经社区党组织研究讨论。
(3)班子成员职责明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整体形象好,在社区居民中有较高威信。
(4)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
(5)班子成员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2次。
3、制度建设
(1)制定并落实社区党组织工作职责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职责。
(2)制定并落实社区党组织议事规则。
(3)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以时事政策、就业技能、社区管理、科学文化知识等为重点内容,抓好社区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确保党员每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6天。学习活动有准备、有讨论、有实践、有记录。
(4)建立并落实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班子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年至少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一次党员评议活动。
(5)建立并落实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登记卡”、“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单”等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制度。
(6)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7)建立并落实社区党员活动制度,积极整合辖区党建工作资源,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培训、服务救助、娱乐健身、交友联谊等活动,每年不少于18次。
(8)建立并落实结对帮扶制度,社区“两委”成员和有条件、有能力的社区党员采取“1+1”结对子帮扶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9)建立并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各类文件、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服务情况等定期归档,集中保管,门类齐全,整理规范。党组织、党员、党员义工等信息实行微机化管理。
(10)社区组织机构图和重要规章制度统一制作上墙。
4、党员管理
(1)做好在优秀社区工作者、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典型、社区贤能等各类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每年保持有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且至少发展1名党员。
(2)按要求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成立人数不少于30名的党员义工服务队,每年组织党员义工开展集中活动不少于12次。
(3)开展在职党员“亮党员身份,树先进形象”活动,在职党员身份在小区或楼栋公示公开,并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每年参加活动原则上不少于10次。社区党组织定期将在职党员有关情况反馈其所在单位党组织。
(4)建立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台账,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与流动党员“1﹢x”挂钩联系,每年联系不少于4次。适时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活动。
(5)开展党员承诺服务活动,60%以上党员每年承诺为群众办1-2件实事,履诺情况较好,承诺和履诺情况进行公示。
(6)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等活动,党员责任区、先锋岗、示范户统一挂牌标识。
(7)完善党员激励关怀机制,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员义工,并进行表彰奖励;建立社区党员(居民)扶助金,开展多渠道的募捐活动,适时对困难党员(居民)进行走访慰问、救济救助。
(二)自治组织建设
1、自治组织
(1)社区居委会班子依法选举产生,班子成员不少于7名。班子结构合理,均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至少有1名班子成员年龄35岁以下、学历大专以上。班子成员素质较高,具有奉献精神。
(2)居委会下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专业委员会,分工明确,运转正常,定期制定并积极实施相关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3)成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重大事务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或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讨论决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6次。
(4)成立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老年体协等群团组织。
(5)培育和发展群众性文体组织、慈善组织、科普组织和社区中介组织等民间组织,组织和引导各类组织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建立社区志愿者协会,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
(6)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队伍健全,在协助社区居委会做好居民自治等工作方面作用发挥较好。
2、制度建设
(1)制定符合社区实际的《社区居民公约》并经居民大会通过,居委会认真监督执行,居民履行公约情况较好。
(2)建立民意调查、民情分析、民意反馈等制度,向每户居民发放社区便民联系卡,设立居民意见箱和热线电话,及时收集、处理和反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3)建立健全居务公开制度,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纪律、办事结果。居务公栏设有政务、财务、事务、计划生育等栏目。财务收支及低保工作情况每月公开1次,其他内容定期或适时公开。社区内建有公开栏2处以上,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成立居务公开监督小组,每年向居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2次以上。
(4)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年内民主评议“两委”成员不少于1次。
(5)办公经费及时落实到位,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账目清晰规范。
(6)社区干部工资补贴统一、规范,并按时足额发放,落实社保、医保补贴。
二、办公设施完善
(一)办公用房。建有不少于300平方米且装修美观、实用的社区办公用房,内设有社区书记、主任办公室,党、团员活动室,综治、警务室,图书室,档案室,纠纷调解、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办公室。
(二)办公标识:社区办公室门前悬挂有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牌匾(规格:长方形不小于1500×300mm);办公楼内各室制作有工作室和岗位标牌。各种牌匾、标识的制作美观、得体。
(三)办公设施。配置有电子居务公开系统、桌椅、电话、电脑、打印机、彩色电视机、影碟机、音响设备、传真机、照相机、空调、喊话器、档案柜等相应的办公设施;社区制作有自己的网页,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实行微机化。
(四)办公制度。办公室内张挂有“社区区域示意图”、“社区组织机构网络图”、“社区基本情况一览表”,各室张挂有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办公时实行统一着装。
(五)办公经费。社区办公经费每年拨付不少于20000元。
三、社区服务优良
(一)完善服务设施
1、社区服务站。成立社区服务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年终有总结。建有不小于5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一般设在社区办公楼的底层),内设有“慈善超市”和劳动保障、计划生育、低保、优抚、法律咨询、家政、养老等服务岗位;站厅按照工作服务要求统筹装饰布置,厅内设有服务宗旨标语(标识)、服务指南、服务程序、工作职责,配置有相应的服务设施。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按照岗位工作性质,从相关部门抽调安排。
服务站设立各类服务、监督电话,向居民印发社区便民服务卡及有关服务宣传资料。
2、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建有不小于100平方米居民教育、就业培训中心,配备有电脑、投影等相应的教学培训设备、设施。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应按照便捷就医(居民步行最远点不超过15分钟)的原则,建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心、站的规模、功能、设备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标准,医务人员水平达到全科执业医师资格,基本能满足社区居民小病不出社区的需要。
4、社区文体活动站。建有不小于100平方米(室内)的文体活动站(可分设),配置有不少于15种类的文化娱乐器材和不少于8件的健身、康复器械。
5、社区文化活动广场。建有可容纳300人以上户外场所、可供居民休闲、健身、娱乐和举办小型文艺演出,广场规划合理,功能设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环境建设优美。
(二)拓展服务项目
1、社区就业服务。开展社区就业和社区居民的技能培训,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支持,每年开展3次以上职业培训和中介服务活动;对居民就业状况及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微机动态管理,多渠道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帮助残疾人、享受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相关人员实现就业。
2、社区保障服务。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以及残疾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护理、应急救助服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设置有求助呼叫器、电话等设施);帮助社区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成立社区双拥优抚小组,建立优抚对象基本情况台账,每年开展2次以上较大规模的“爱心献功臣”等拥军优属活动。
3、社区救助服务。成立社区低保工作评议小组,协助有关部门加强社区失业人员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居民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社区社会救助服务,帮助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面向社会经常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利用“慈善超市”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4、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开展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组织居民和外来人口开展卫生政策法规、防治性病、艾滋病等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教育活动。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率100%。
5、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建立已婚育龄夫妇(包括离职下岗、失业和流入已婚育龄夫妇)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等技术服务档案,免费发放避孕节育药具,将计划生育家庭的生产、生育、生活服务全部纳入社区服务之中。辖区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0%以上,环、孕检率达90%以上,生殖保健服务率达90%以上。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6、社区内风气良好、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互敬互爱、无家庭暴力、无虐待家庭成员的现象发生。
六、工作富有特色
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发挥社区的“区位”、传统工作、社区资源等优势,创建叫得响的特色社区,如“平安社区”、“绿色社区”、“文化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充分创业就业社区”、“文明和谐社区”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获得省部级以上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