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年心得体会[最终定稿]

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俞正声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新疆民族团结工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特殊重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援疆省市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多措并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的民心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法治基础、情感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种形势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是深入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对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全面谋划和顶层设计,是回应突出问题、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良好开局、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的必然要求。活动通过采取一些实质性、大力度的举措,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的深层次突出问题,把新疆的民族团结再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一、深刻理解民族团结进步年的总要求

今年民族团结进步年的总要求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紧紧围绕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突出改善民生这个首要任务,突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战略重点,突出依法管理这个基本方略,突出党的领导这个政治保证,在解决深层次突出问题中把民族团结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二、全面把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核心内容

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即“八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适应民族工作新特征。即“五个并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找准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既要从大处着眼,顶层设计;又要从小事入手,破解难题。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各族群众多年来反映的突出问题,将采取一系列坚决有力的措施。各地都要把发现和解决本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年的重要任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具体包括:保障区域内各民族一律平等;领导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各民族领导干部带头与各民族群众交朋友;培养选拔一大批各民族干部;完善流动人口管理,5月1日起不再使用便民服务卡;适应开放需要,深化护照签发管理改革;今年在疆内率先解决少数民族证件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方便各族群众工作学习生活;解决好执法领域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主动作为,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到内地出差办事创造更好条件;加大向内地派出工作人员,加强新疆籍人员服务管理;在全疆开展农村土地清理;嵌入式居住要有明显进步;因地制宜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小学初中双语教材建设;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工作;积极推进驻疆企业吸纳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加强儿科医生培养;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喀什高台民居;培养各民族艺术人才;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鼓励使用本民族语言创作;加强中医民族医药继承创新和人才培养;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发挥好兵团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发挥好对口援疆在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等27项举措。

六、坚持依法管理,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

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是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和要求。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要把宣传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力抓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对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要坚持依法妥善处理。对于极少数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危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打击,坚决维护社会秩序和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加强民族团结重大问题研究,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好“三支队伍”带头作用,形成推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