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帅乡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谱写**教育新篇章

——**市**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

自评报告

**市**镇人民政府二OO七年十二月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谱写**教育新篇章

——**市**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镇人民政府

(二OO七年十二月)

创建教育强镇,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先导工程,是落实“科教兴镇”的重大举措,也是惠及全镇人民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我镇围绕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我镇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镇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我镇总面积91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007年初,全镇人口约11万,其中户籍人口7万多,外来人口4万。改革开放以来,我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在经济迅速快速发展的同时,我镇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81年普及初等教育,198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3年扫除青壮年文盲、半文盲,1995年普及高中教育。目前,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7所,在校中小学生11646人;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026

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已批准筹办的民办学校2所;民办成人教育网点4个,全镇已建立了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成人教育比较完整而又协调发展的全民教育体系,实现了发展阶段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主要做法及其成效

2005年我镇正式提出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2006年创建工作全面启动,今年把优先发展教育、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列入全镇十大民心工程之首,全力推进创建的各项工作。回顾创建工作的历程,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全面落实了“五个坚持”:

(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采取多项措施优先发展教育。

1、加强领导,提供创建工作的组织保障。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加强、工作上支持、经济上倾斜,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2006年,成立了由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任组长的**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

案》。2006年3月28日,召开了“**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动员全镇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各项工作上来,作出了“六个优先”的部署,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两年来,为加快推进创建的各项工作,建立了镇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定期研究教育和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等制度,坚持每年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坚持经常深入学校调研,督促检查和指导教育工作,坚持每年教师节期间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或教师座谈会,对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周密部署,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协调,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着力建立上下联动,统筹有力,衔接紧密,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落实。在镇委镇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财政、国土、建设、规划、供电、供水、电信等单位和部门优先安排创强资金,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优先提供各种便利;工商、公安、卫生、交通、宣传、工会等单位和部门,综合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教育、物价、财政、纪检等部门重视做好教育收费的检查、监督;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每年做好低保户家庭在读子女的助学金申请发放工作,解决读书难问题;文化广电部门及时宣传报道

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在全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各单位、部门的上下联动,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3、加大投入,夯实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教育投入是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根本保障,是政府重视教育的直接体现。三年来,尽管镇财力十分有限,我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采取优先安排、优先保障的措施,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为创建教育强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4至2006年,全镇的教育投入分别是5127万元、5906.9万元和10206.36万元;全镇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2004年为3673元,2005年为4420元,2006年为5004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14%、20.34%、13.21%;生均公用经费2004年为771元,2005年为923元,2006年为1058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0.35%、19.71%、14.63%。教职工的年平均收入也逐年提高,2004至2006年分别为45400元、51800元和63800元。全镇投入创建教育强镇的专项资金达2.2亿元,此外,从今年起,镇政府每年还拨出约11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校保安员队伍的管理;拨出900万元的专项经费(分三年每年300万),用于中小学的信息化硬件建设;拨出70万元的专项资金,作为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高强度的投入,为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我们坚持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全

民终身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1、普及基础教育。近年来,我镇着力抓好普及基础教育工作。加强了基础教育学籍管理,建立了学生流失情况报告制度和学生辍学领导责任制,三年来,我镇的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一直都控制在0.2%以内。着力解决学生读书难问题,避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或辍学。2006年,我镇向710名低保家庭在读子女发放助学金108.67万元,为148名寄宿生减免生活费、寄宿费24.68万元,为179名学生争取了8万多元的社会资助。2006至2007学年度,全镇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毕业率为100%。三年来,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5.13%、96.10%、98.01%。

2、发展职业教育。我镇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在抓好普教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办好职业高级中学。一方面,职业中学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想方设法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抓好专业技能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学有所用。近年来,职中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高考,三年来参加普通高考高职类考试被普通高校录取的人数有116人。随着大批学生进入职业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在为我镇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多渠道发展成人教育。多年来,我镇结合实际,不断调整成人教育工作思路,加强了成校基地的建设,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中心,以民办培训网点和劳动部门的职业培训为补充,形成了辐射各村(社区)、各单位的成人教育培训网络。该网络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为目标,坚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训,拓宽成人教育的培训局面,先后与南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办了教育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函授大专和本科学历班,在读人数557人。三年来,该网络培训了49000多人次。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我镇劳动者素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4、有序发展民办教育。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方针指引下,我镇把民办教育作为我镇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相关实施细则,做好民办学校的发展规划,积极扶持和引导。目前,全镇有民办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026人;已批准筹建的民办学校2所。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新莞人子女入学入园的问题。

5、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我镇大力加强镇、村(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为全镇群众、新莞人提供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近年来,镇、村(社区)先后建成社区服务中心、文化

广场、公园、文化馆、体育场、图书馆等一大批文体设施。同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以及城市暖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了镇、村(社区)教育网络,满足了包括新莞人在内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接受教育的需要。

(三)坚持教育格局科学统筹,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前,我镇共有小学15所,其中9所小学在读学生数不足500人。这些村办小学规模小,办学条件落后,等级学校比例少等,成为制约我镇教育发展的瓶颈。2006年,镇委、镇政府从办优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出发,积极推进联合办学,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高起点规划。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学校布局和设置意见的通知》,遵循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学生能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广泛开展调研,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规划、教育、城建等部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镇委、镇政府制定了《**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规划从2006年起,用2年时间,把全镇15所公办小学合并为7所,5所中学合并为3所。合并后,按照市一级学校标准新建小学2所,扩建小学2所、中学1所,保留小学3所、中学2所(**中学和**职中这2所中学已纳入我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于2007和2008年在我镇选址新建),新建和扩建的中小学全部创建成为市一级学校,在2007年年底前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高起点的规划为实现高标准建设学校,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奠定了基石。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评估方案(试行)》,我镇自评结果如下:领导与管理80分、教育经费54分、办学条件75分、队伍建设80分、普及程度70分、质量效益135分,奖励加分21分,自评总分为515分,占总分值的104.25%,全部必达标条件均达标。

据此,我们认为,我镇已达到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标准,特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请,请予以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