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新疆稳定 应知应会常识
第一篇: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稳定应知应会常识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应知应会问答
1、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2、党的民族工作主题是什么。
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
4、60年来,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哪“五个日益牢固”。
答。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日益深厚牢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物质基础日益深厚牢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思想基础日益深厚牢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群众基础日益深厚牢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制度基础日益深厚牢固。
5、6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功经验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
答。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必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
必须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必须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
6、60年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功经验证明了什么。
答。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是成功的,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牢不可破的,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完全正确的。对这些实践证明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必须坚定
不移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
7、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题是什么。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8、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主线是什么。答。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
9、民族团结和进步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团结和进步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团结是进步的前提,进步是团结的基础。
10、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要求有哪些。答。促进民族团结,就是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打牢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
实现共同进步,就是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显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加快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归根到底就是要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统一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1、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做好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突出哪三性。答。群众性实践性时代性
13、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三进”是什么。
答: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14、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15、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是什么。答。民族平等
16、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哪三层含义。
答。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17、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民族平等的法律规范体系有哪些。
答。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18、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答:民族团结
19、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答。民族区域自治
20、维护民族团结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答。其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其二,民族团结
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其三,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1、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要求有那些。答。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求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助合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答。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所具备的历史渊源、文化基础、现实条件有哪些。
答。第一,从历史传统来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渊源。第二,从民族关系来说,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各民族之间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济文化基础。第三,从民族分布来说,中国各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以及自然、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2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四个有利于”是什么。答。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各民族的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结合
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间。答。1955年10月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哪一年、什么会议上通过。
答: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
27、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哪些权利权力。
答: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各项文化社会事业
28、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是什么。答。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9、国家对教育施行“两免一补”的内容是什么。答:免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30.王乐泉书记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就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做好维护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什么要求。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民族和国家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自觉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深入宣传新疆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的主旋律,进一步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热情,让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疆大地熠熠生辉。
31.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是指什么。答: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就是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大力推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2.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是指什么。
答。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就是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新疆稳定作为当前新疆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把促进改革发展同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从指导思想、工作部署、干部配备、队伍建设、物质建设等各方面落实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的要求,特别是要严格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分裂势力、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确保新疆政治稳定。
33.为什么说坚持“发展、稳定、民族团结”三者的有机统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
答: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新疆的问题归根到
第二篇:民族团结应知应会民族团结应知应会卡
1、四个认同。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2、四个人人。人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
3、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4、三项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教育,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教育,民族常识的基本教育。
5、三个离不开。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6、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六个一”的要点:一个规律,一个主题,一个原则,一个核心,一个制度,一个关键。即:“一个规律就是把握民族问题的“五性”: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一个主题”:就是把握“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个原则”就是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一个核心”就是把握“以人为本”;
“一个制度”就是坚持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个关键”就是抓好民族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干
部队伍建设。
7、六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加强民族团结;二是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三是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四是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五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六是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
8、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9、五个互相。各族干部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和互相谅解。
10、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1、民族工作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12,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13、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
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14、非法宗教活动。凡是违反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法规、条例、规章的宗教活动都属于非法宗教活动。
15、民族分裂主义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关系。民族分裂主义披着宗教的外衣,以宗教活动为掩护,煽动宗教狂热,鼓吹“圣战”,培植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干预司法,行政和教育,搞非法宗教活动。严重的斗争说明,非法宗教活动是民族分裂主义用来搞分裂活动的重要阵地。
16、民族分裂主义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对待新疆与祖国的关系上,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二是在对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鼓吹“民族独立”,煽动反汉排汉,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
17、伊犁州用两年(2014-2015年)的时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18、霍城县用两年(2014-2015年)的时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霍城县关于民族和民族团结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1、我国最大的行政区是哪里,面积多少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多少。
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6。
2、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答。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等十个少数民族。
3、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我国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4、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答。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5、我党关于民族的概念是什么。
答。“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6、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的特征是什么。
答。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7、我党关于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8、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答。民族风俗习惯指的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居住、饮食、衣着、婚姻、丧葬节日、庆典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习尚和禁忌。风俗习惯是在各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也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不断变化的。
9、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0、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一、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二、各族人民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1、维吾尔族传统套曲木卡姆共有多少套。现流行于世的套曲是根据谁的演唱录音整理而成的。
答。共有十二套,现流行于世的套曲根据吐尔迪阿洪的演唱录音整理而成。
12、我国第一位少数民族乒乓球国际裁判是谁。她是哪个民族的。
答。古拉热木、维吾尔族。
13、我国东汉、西汉时就已畅通的“丝绸之路“从什么地方起。经过哪个地区。到什么地方止。
答。从西安起,经过河西走廊,到新疆。
14、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人物是谁。
答。张骞。
15、历史上汉武帝时期,汉朝与乌孙的联姻指的是谁。是在哪一年。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新疆精神。爱国爱疆、勤劳奉献、团结互助、开放进取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坚持民族平等2.维护民族团结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