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小行规创建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夷陵区龙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71年,异地新建于2007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现有22个班级,1047名学生,75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73人,大专以上学历达60%。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精细化管理主旋律,不断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坚持走内涵与外延协调发展之路,全面落实“创造成功,享受快乐”的办学理念,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持续发展,使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学校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小学生行为规范》为抓手,以“两纲教育”为核心,以“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为契机,从学校实际出发,以以“五会”训练活动为载体,学校强化过程,落实职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通过检查、评比等手段,努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强队伍,重管理,努力创设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实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直接责任人,也是教师群体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一支队伍。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首先,选优配强班主任队伍,挑选学校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其次,加强班主任的培训,每学期组织班主任听一次讲座或报告,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每学期评出一批优秀班主任,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和育人艺术。第三,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管理和考核。学校分别就《五星级文明班级考核》、《班主任考核细则》等各项常规制度组织班主任学习和讨论,使班主任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育人责任,引导他们精细管理,潜心研究,争做优秀班主任。二是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本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对全体教师进行“正师德、铸师魂、练师能”的教育与引导,净化教师心灵,提升教师德育素养,使每个教职工自觉承担起德育工作的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局面。三是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干部是学生的龙头,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必须要有进取的品质、负责的精神。为有效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学校专门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对学生“一日常规”进行督查和提醒。每天公布当天的检查情况,及时评比、反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干部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管理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抓细节,严训练,扎实推进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学校以“五会”训练为抓手,以“五星”评比为载体,具化养成教育目标,细化行为规范内容,淡化空洞无力的说教,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学习情境中,动脑、动手、动口、动情、动心,提高了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实效性。

1.小中见大,规范师生言行

学校从学生的“衣食住行”身边小事抓起,开展评选“自主学习好标兵”、“文明礼仪好孩子”、“卫生习惯好孩子”、“阳光活动好儿童”、“遵纪守纪好学生”评比,从学习、纪律、言行、锻炼等各个方面严格规范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如好习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会走路”做起,我们出台了训练方案,对集会、就餐路队提出了明确的训练要求,要求学生对

1、以两列纵队的形式行走

2、保持队伍匀速行进,行进中不可以讲话

3、学生不可以随意离开班级队伍,必须紧跟前面的同学

4、左右同学之间空一臂距离,双臂下垂自然摆动,并且前后学生之间要保持半臂的距离。对领队、押队人员做了明确分工,根据这些要求,经过一个周的严格规范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规范行走,初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形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就餐路队、放学路队、出操路队都有固定的区域让学生整齐列队,文明行进,礼貌告别。教师护送放学路队要到达指定地点,家长接送也必须在指定地点。“路队周”活动的开展,既规范了路队秩序,又确保了学生安全。学校还建立建立了学生课堂、课外活动、卫生等常规要求细则,一方面把这些细则印发给每一位教师,由班主任利用晨会带领学生学习,并开展“会说话、会走路、会学习、、会讲卫生、会健身”知识竞赛。在卫生教育方面,学校多管齐下,既有班级保洁员每节课课间随时保洁,又有红领巾监督岗在固定位置执勤,更有值日行政时时巡视检查。在广播操、眼保健操的训练中,班主任、体育教师、各任课教师一丝不苟,齐抓共练,顶着烈日,一节操一节操训练,一个学生一个学生过关,力争使每个动作体现出精准齐。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学校组织了书包、书桌大检查,比一比谁的文具最整齐,谁的书包、书桌最干净,每一个班的检查过程就是整理书包书桌的培训现场会,孩子们在检查老师的讲解中,学习到了整理的学问。在师生课堂常规管理中,学校做到学习常规要求与严格检查督促相结合。教师能严格做到上课铃响之前到教室门口候课,时时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时时维持文明有序的课堂常规。一系列的工作促使学生的在校行为习惯不断文明规范,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个学生均能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基本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历年来从无一人违法犯罪。规范有序的常规管理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虽然我们所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但细节决定成败,将小事抓实了,也就养成了“大”德。

2.细中求实,做精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工作,只有在评比中才能促进,在评比中才能完善。学校构建了从上到下,从整体到个体的评比网络体系。根据“五会”内容,结合学校特点,按学段整合、制定成学生自评互评细则,每日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比成绩、比进步,通过相互教育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常规评比;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五会”的评比,每班评选出各项“行为规范示范生”。通过各类评比,以集体的力量来教育个体,规范个体行为,同时在评比中挖掘典型,激励先进,在竞争中优化行为,养成习惯。我校校园环境、教室、办公室以及其他各专用教室以净化、香化、美化为标准,校园卫生、教室卫生分班包干,班主任具体负责保洁区以及教室的卫生及环境布置,办公室及各专用教室由各室室长具体负责各室卫生以及环境布置。保洁区以及各室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时时、处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卫生工作体现高标准的常态化管理。各办公室、教室以及专用教室的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都能合理地摆放,环境布置体现文化内涵。

3.文化育德,浸润学生心灵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育德功能,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行为价值及其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加强班级、校园文化建设。每学年开始,学校都对班级、校园文化进行精心设计布置。由校长室牵头,所有教师集思广益,为学校文化布置出谋划策,展示学校特色和学校各类活动主题;班级文化由班主任牵头,任课教师及所有学生参与谋化和营造,体现各班的特点,努力使班级成为一个温馨的家,让教师、学生在教室里舒心工作、学习。另外,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努力塑造学生优良品格。“体育节”中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田径比赛等,不仅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更培养了学生公正、诚信的品格,与同伴合作的良好品质与习惯;“科技节”中小制作比赛、科技小征文评比、贺卡制作比赛等,从精巧细微处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六一儿童节”中唱红歌比赛、文艺汇演、手抄报比赛等,培养了孩子合作精神,提升了孩子的艺术素养。我校的各种兴趣组队在各级比赛中也成绩斐然:多名学生在市比赛中获

一、二等奖,男篮球队获区第六名,学生素质展示获得夷陵区团体总分第七名,“节日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将道德、情感、创新渗透于活动过程,沁入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着学生健康人格

4.心理育德,促进健康成长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他们社会阅历浅,心理上比较脆弱,不善于面对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发生的各种挫折与冲突,缺乏对情绪情感的自我控制和调节的经验。因此,我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安排有爱心、认真负责且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心理调适引导工作。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辅导与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能力,让他们学会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情绪,帮助他们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针对留守儿童、外地民工子女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差,特别是缺乏家庭关爱导致心理自卑等实际情况,开展了“送爱心”活动,专门对这些困难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心血和汗水将一份特别的爱献给这些特别的孩子们,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我们相信这对孩子们的一生幸福,乃至于对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夷陵区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的创建过程中,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充分挖掘德育资源,拓展德育领域,以和谐德育、细节德育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和谐校园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学校近年来先后被评为“省、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夷陵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夷陵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宜昌市优秀家长学校”、“夷陵区教学质量进步奖”„„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由于学校地处城郊结合地段,留守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任重道远,十分艰巨;学校管理还不够精致,德育特色和德育科研还需进一步加强,文化育人的氛围有待进一步浓厚。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以这次争创活动为契机,充分吸收领导、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整体构建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体系,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育载体,提升教育实效,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好品行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让好习惯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

龙镇中心完全小学2012-12-10

第二篇:创建文明镇汇报高山镇位于荥阳市西部,辖19个村,

3.2万口人。近年来,高山镇综合实力大幅增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共完成生产总值2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0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4元。

近年来,高山镇党委、政府以争创“省级文明镇”为目标,提高标准,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制,形成强大创建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镇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文明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机制,健全了有人管事的领导体系和有人专干的工作网络。二是加强宣传发动。通过书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省级文明镇的目的、意义、工作重点及要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制定了《高山镇创建省级文明镇实施方案》,并把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和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把创建文明镇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镇村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奖优罚劣,大大调动全镇干群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二、以人为本,强化教育,狠抓思想道德建设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粉刷张贴标语,发放学习手册、印刷宣传单等形势规范群众的思想道德行为;二是抓好移风易俗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科学文明的认识,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礼宾协会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修订村规民约,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省办,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封建迷信;三是抓好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文明言行的规范活动,在全镇倡导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大力倡导学习、开放、创新、超越的新时代精神,有力的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止目前,全镇共有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1个、郑州市级文明村3个,荥阳市文明村4个。

三、加大投入,创新载体,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投资716万元建成了占地16000余平方米的高品位群众文化广场及综合文化站,每天晚上都有上千人前来休闲娱乐;投资150万元建成了高山村文化广场,购臵安装了健身器材,建成了灯光球场。同时,加强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目前,全镇19个村全部建成了文化大院,其中11个村的文化大院包含有活动室、器材室、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健身器材等,每个村利用文化大院坚持每月放映一部公益性电影,建设文化大院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2007年许村、石洞两个村的文化大院被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文化大院。

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组建文娱团体,着力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精品。镇党委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个村奖励5000元,鼓励各村建立民间文艺演出队,并利用农闲、节假日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普遍好评。2007年,高山镇成功举办首届春节文艺汇演,并于2007年、2008年、2009年派出代表队参加荥阳市“索城春晓”系列广场文化活动,荣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2个。此外,每两年举行一次农民运动会,提高了群众的身体素质。

三是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从完善镇区功能和加大综合环境整治入手,先后投入1272万元对高山镇区的五条道路及竹川至高山迎宾大道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新建了镇派出所、司法所、邮政局办公楼,建成了镇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公益设施,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大力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控制污染源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2008年高山镇被评为河南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镇。

四是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四项手术”、独生子女系列保险及有关优惠政策,多年来,全镇人口每年的出生率均控制在6.48‰,低于市下达的10.2‰目标。文教工作方面:筹资200万元新建了高山镇中心幼儿园;投资20万元对中心中学校园进行了硬化、绿化;投资10万元改建了中心中学宿舍楼,投资12万元分别建成了中心中学卫生室和中心小学卫生室;投资8万元,更新了图书、仪器等相关设备。医疗卫生工作方面:投资60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筹措资金新建或改建了高山、竹川等村卫生所;

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免低保户、五保户、计生户、军烈属以及70岁以上老党员的参合费。

四、完善服务,健全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我们把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作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建立了镇便民服务大厅,施行科室前移,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咨询服务和困难救助。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增加便民措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

二是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全面贯彻落实“4+2”工作法。不断拓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保障群众依法享有民主权利。同时,积极推动“4+2”工作法在全镇的贯彻落实,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求各村按照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等程序进行。截止目前,全镇19个行政村已通过“4+2”工作法解决村里重大事项20起,做到了全覆盖、全运用。

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广泛开展以“争创平安高山、平安村、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五创”活动,全面落实维护社会治安责任制,健全社会治安工作网络,成立了综治中心,有效打击了各种社会犯罪,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连年来,我镇被评为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第三篇:xx镇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汇报材料依安镇创建文明乡镇标兵工作汇报材料

依安镇是依安县的城关镇,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省级公路碾北公路在城南通过、饶讷公路在镇内通过。齐北铁路线横贯东西,交通四通八达。东路克山县城55公里、西距富裕县50公里、距齐齐哈尔130公里,南距林旬县、拜泉县分别为100公里、75公里,北距讷河市70公里。城区呈南北向长方形,面积8.25平方公里,人口5.7万。设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新街、瑞雪6个社区43个居民小组;合心、创业、东平3个郊区村27个自然屯。全镇总人口9.5万,其中农业人口0.8万人。

几年来,依安镇党委和政府围绕文明乡镇标兵的创建目标,从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入手,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创建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通过文明乡镇标兵创建,城镇变新了,变靓了,变净了,变美了,群众得到了实惠,企业赢得了商机,城镇提高了品位,政府树立了形象,社会走向了文明。在创建乡镇标兵工作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道德建设,塑造市民新形象

小城镇文明程度的根本标志是人的文明,提高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永恒主题。我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文明市民教育工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市民素质不断提高。

1

(一)学习实践《纲要》,提高公民素质一是突出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依安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实施方案》,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积极开展了全镇网吧和棋牌室集中整治活动,聘请10名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对网吧实施全程监督,协调县文化市场管理所,取缔了一批非法活动场所,净化了社会环境。利用各种活动阵地、重大节日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参与全县敬老爱老年的各项活动,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热情,二是突出抓好诚信建设,以“共铸诚信’,活动为抓手,全面建设诚信依安,配合县工商局组织开展评选诚信单位、诚信公民、诚信经商等活动,第四大药房、连辉种业等被评为诚信单位。三是组织实施“正风行动”,集中整顿不规范牌匾,取缔不法经营商贩,狠刹封建迷信活动,并实施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的长效管理措施

2.加强队伍建设,发挥表率作用。我们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是强化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重点,带动全镇干部的学习热情,并把每周五下午确定为学习日二是开展各类培训。不仅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参加上级部门的培训,而且还利用“科普之冬”等契机组织农民参加培训。三是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组织镇纪检委员开展明查暗访活动。通过教育全镇广大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

2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形成了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务实效的文明、规范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服务环境。

3.注重典型引路,弘扬文明新风。注重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引导作用。广泛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科室、和谐家庭创评活动,通过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镇形成了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烈氛围有力推动了全镇公民道德建设再上新水平。

二、坚持实事实办,加大建管力度,打造城市新形象我镇在推进城市文明的进程中,一直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创建工作的主线,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大做特做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好事、实事,依安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城镇前进的步伐,也享受着创建带来的实惠。走好路一直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我镇把公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一是完成了北二道街,北五道街的白色路面的改造,整修后的道路平坦,整洁美观二是扩大路灯覆盖范围。对城区正大街照明设施进行了更换,并对部分破损的照明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又在北二道街、西二道街等学生下晚自习的必经之路又新安装了80盏路灯,部分临街单位安装了霓虹灯等高标准亮化设施。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依安的夜晚变得格外迷人。三是在南北正大街种植小榆树,在东西大街种植花卉和绿篱,增加绿化面积

三、坚持服务群众,繁荣社区文化,树立社区新形象

3我镇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活跃社区文化,完善社区服务,创新路,求实效,扎实推进社区建设。

1、完善社区组织。全镇成立了社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依安镇社区工作考核办法》,成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形成了以社区为主,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区域性文明创建的新框架。

2、活跃社区文化。我镇将发展社区文化作为突破口,在每个社区都建立起宣传教育、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不仅向他们传播科学知识,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小区、文艺进小区、文化楼道建设、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组织健身、歌舞、大身歌等各种文体活动,吸引居民参加,连续举办社区文化广场,演出场次超百场,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有了明显变化。

3、推进社区服务。各社区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基本形成了便民服务、医疗保健等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健康知识咨询等活动,在各社区都设置至少一个全民健身点。积极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义务便民活动。

4、稳定社区环境。以创建“平安依安”、“平安社区”为目标,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大力开展社区治安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社区大调解机制,依法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社区政治治

4安秩序稳定。

四、坚持开拓创新,增强创建活力,建立创建新机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创建文明城市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创建工作中,我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活力。

1、健全长效机制。文明创建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取信于民。我镇以健全长效机制为重点,坚持做到“三抓,一是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抓。我镇在获得省级文明小城镇称号后,确定了“壮财政实力、促农民增收、为居民服务”的工作目标与生态文明村、和谐社区建设相结合,将文明小城镇创建工作做为镇党委、镇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城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子目标,一项一项地抓落实,使各项基础工作稳步推进。二是领导重视,扎扎实实抓。镇党委专门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明乡镇标兵创建领导小组,为文明乡镇标兵的创建提供了组织保证。镇党委、镇政府把创建文明小城镇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进入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文明乡镇标兵创建任务的完成都与各部门、各村、社区年终考核挂钩,确保每个部门、每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三是整体联动,齐心协力抓。全镇在文明小城镇创建上实行城乡联动、部门联动、全员联动、整体推进,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组织体系,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村(社区)各尽其职、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齐

5抓共管的运行体系。

2、创新运行机制。创建工作面广量大,面对这一实际,我镇在县文明办的指导下,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确保创建中组织指挥协调督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注重改革创新。城区环境卫生管理上实行卫生责任区制度,城区主干道和次干清都有专入负责,并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大力营造创建氛围,对文明创建的典型进行表扬,对不法商贩、乱帖乱画、乱泼乱倒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坚持做到创建工作有影、有声、有文,强势宣传,全员发动。

3、严格督查机制。为了使文明乡镇标兵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镇在创建工作中抽调多名干部对文明乡镇标兵创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促进整改。镇领导不定期进行现场督促检查,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县人大、县政协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予以指导、监督、批评,提出整改意见。

近年来,我镇创建文明乡镇标兵工作力度大,群众参加人数多,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激发了全镇人民齐创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虽然我镇创建文明城市做了大量的工作,人民群众也是非常满意和积极支持的,但由于经济和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在创建中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距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建设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城镇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理顺,为民办实事的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宽。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县

6文明办的要求,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的创建方向和造福于民的创建宗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依安的三个文明建设提高到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篇:镇创建经验汇报材料某某镇法治乡镇创建工作

二0一二年八月

围绕法制抓法治抓好法治促发展

—某某镇开展法治镇创建工作经验汇报

某某市涪城区某某镇地处某某市区南郊,幅员面积32平方千米。辖御营、东岳、红星、古井4个村改居社区和浸水、范家、瓦店、楼房、蟠龙五个行政村。总人口20791人,常年流动人口3万人。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19亿元,实现财税收入1.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60元。随着中国气动中心科研实验新区、某某商贸物流城、城南新区、二环路建设等“市、区”两级重大项目的实施,某某镇将全面迈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某某科技城南郊的又一处经济发展高地、商贸明珠、新型城区和城乡统筹示范带。

自2009年开展法治乡镇创建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围绕法制建设抓好法治乡镇创建工作。根据我镇目标建设规划,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为主线,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并贯彻落实“依法行政、依法治镇”基本方略。以“五五”普法规划实施为依托,“六五”普法启动实施为契机,将普法重点对象作为学法用法主要载体,筑牢9个村(居)、“市、区”两级重点建设项目法治建设阵地,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全镇公民法律素质;以某某社会事务管理、公共服务、拆迁安臵工作为法治乡镇创建工作主要导向,努力推进法治乡镇创建进程。通过不懈努力,我镇的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力地保障和促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4、树立推广典型

开展法治镇创建工作中抓住重点,结合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单位实际,理清思路,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找准创建法治镇的具体切入点,分阶段按步骤稳妥实施、扎实推进。要注重在点上突破,面上推开。树立了司法所、经管站两个“法治机关”,彩石中学、彩石中心小学、大龙中心小学三个“法治学校”,大龙堂村、两岔河村、中泉村、朝阳村、杏峪村五个“民主法治村”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对于成绩突出的创建单位及时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提高争创工作积极性。先进典型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底对已受到表彰的单位进行复查,达不到标准的撤销法治单位称号。

创建法治镇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镇会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确保法治镇创建各项目标实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