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
浅谈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要顺应社会发展形势,从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加强治安管理,有效开展虚拟社会管理和有效调动公安民警积极性等方面,创新思路、勇于探索、强势破题,积极破解维护稳定难题。公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排头兵,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县区级公安机关首要的政治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改革开放30年来累积的各类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集聚和释放,使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刑事案件呈高发态势。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大量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强势推进,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涉稳事件数量呈多发趋势,成为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处理、调解、化解难度不断增大,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事后“救火”的旧思路、老办法应对,只能事倍功半,容易造成被动。因此,只有不断创新,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未雨绸缪,及早谋划,才能牢牢驾驭社会稳定大局。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顺应社会建设进程,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现代科技作用和基层创造精神,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新路子。
一、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对社会管理工作各个方面现实状况的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在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思想认识方面。思想理念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第一步。我们的一些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当前世情国情社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把握不准,对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评估不足,对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高,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按部就班搞工作,四平八稳抓队伍”的陈旧观念和“不动不错,越管越乱”的错误认识,缺乏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如此以来,整个社会管理工作在机制、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就成为空谈,管理难题的破解、管理资源的整合及管理效能的提升更无从说起。二是在警务机制方面。与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规律相比,现行警务机制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在决策指挥上,往往凭经验、靠行政命令来部署;在勤务组织上,延续“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的传统模式,城镇社区警务和农村警务机制还不够成熟;在警务部署上,部门、警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不能发挥整体合力,政府频繁调用警力参加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机关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是在硬件配套方面。虽然近年来警用装备不断加强,基层基础的警务保障逐步完善提升,但受经费保障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基层公安机关在办公条件、执勤工具、车辆装备、通讯保障、搜排爆装备等公安基础硬件保障上离正规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各类大型安保活动增多、涉稳事件频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和违法犯罪手段日益更新,公安机关硬件上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社情敌情变化的速度,人海战术下产生的防管控打网络疏漏和管理服务效能低下问题突出。
四是在软件跟进上有局限。主要体现在队伍建设和信息化的推进两个方面。尽管近年来公安队伍在不断增编,民警数量有所壮大,但与高速增长的人口总量、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相比较,民警人数比重偏低,民警严重超符合工作。同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器”的信息化工作在基层一线处于起步阶段,一线民警主动吸收信息化改革的能力有限,使信息化作为“推进器”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所做的有效尝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是要把握和谐管理的理念。要创新和谐警民关系途径,以“服务措施一网办”破解新时期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难题。大力推行网上便民措施,努力构建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办事流程,打开电脑就能查询办理结果,鼠标一点就能办理业务的阳光警务模式。积极推行“外网受理、内网管理”审批模式,提升网上便民服务效能。积极推行网上预警,预防和减少犯罪危害。积极推行网上信访和警民互动,开通警民互动群、社区警务论坛、微博等警民联系平台,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我们一定要敢于承担风险,克服畏难情绪。要支持、鼓励、尊重基层公安机关的创造性工作,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事情,不管障碍有多大都矢志不渝地去干、善始善终地去做;凡是有利于群众利益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都千方百计地去办、持之以恒地去做。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创新永无止境,在创新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始终保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风貌,做到困难面前不
畏惧,矛盾面前不回避,找准关键点,勇破重难点,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积极探索,在思想解放上求突破,在工作创新上求实效,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把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融入到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