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讲话稿

一、****年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情况

—弱势保障行动成效显著

规范完善了农村低保工作,健全了农村低保工作程序,将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8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5926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形成了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达到了年人均1080元,月人均补差额达到40元;建立了合理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和涉农“一本通”资金发放系统,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了省、市、县、乡四级负担。建立了以财政供养为主体,市、县、乡(镇)按4:4:2分级负担的农村五保供养体制。加强了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全县7处乡镇敬老院的新建和改扩建,集中供养率达到75%;强化了敬老院规范管理和服务,努力实现“一提升、两改善、五确保”,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xx年我县被表彰为“全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县”。

—城市低保工作持续保持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坚持“应保尽保,特困重保,超标退保,阳光施保”的原则,低保工作全面实现了“动态管理、规范运作”的目标任务。建立了凡进必查的制度,形成了“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标准有升有降”的良性动态管理机制。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月人均160元提高到200元,补差额也由62.3元提高到93.5元。为化解食品价格上涨对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影响,今年8月起,为全县城市低保人员发放了临时补贴。

—救灾工作不断加强,灾民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制定了《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实行昼夜值班制度,做好了民政对象危、漏住房的检查工作,建立了灾民档案,及时下拨了救灾资金,帮助和指导乡镇、村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对倒塌和受损民房进行重建或维修,妥善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救助扎实推进,救助水平逐步提高

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募集资金57万元;春节期间开展了“千人特困救助行动”,发放救助资金12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820人;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对20多名各类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了救助;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移民帮扶工作,为239名移民顺利发放了后期扶持资金。

二、20**年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党的xx大精神,实施弱势保障工程,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以提高标准、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为工作重点,努力实现标准有所提高,运作比较规范,资金保障及时,困难群众能得到有效救助的良好局面。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操作机制

出台农村低保实施意见、低保资金管理办法和家庭收入核算办法,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对低保对象的确定、家庭收入的核算、低保待遇的申报审批程序、评议机构、资金发放、监督管理等做严格要求和详细规定,为基层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提供政策依据。首先是农村低保对象的确定,主要包括因病、残、年老体弱、缺少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低下、被征地或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导致贫困,生活水平低于我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予批准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或暂缓办理有关手续:

1.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虽然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但实际生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2.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群众有异议或反映强烈的;3.不如实提供家庭收入情况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4.不接受工作人员入户核查家庭财产、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消费水平的;5.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在校就读的学生除外);6.法定赡养、抚(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扶)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的;7.因违法收养、赌博、吸毒、嫖娼等造成生活困难尚未改正的;8.拥有并经常使用高档消费物品的(手机、摩托车等);自费购买、新建住房不满2年的二是对于家庭收入的核算。以户为单位,立足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实事求是,公平合理,把定量计算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注重考察申请人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一般按照申请人提出申请时上一年度或当年的家庭收入计算,年景丰歉悬殊及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可以按照两个年度的平均收入计算。三是家庭收入包括的内容:

1.种植、养殖、加工、劳务收入和其他经营性纯收入;

2.赡养、抚(扶)养费,依法继承遗产或接受的赠与;

3.土地承包权流转收益、财产租赁或变卖收入,集体分红和股息、储蓄存款和利息收入,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及其收益;

4.社会养老保险金、退休金、商业养老保险金、商业医疗保险金、土地征用补偿和安置费、水库移民后扶补助、粮食直接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核算家庭收入时,以下项目不计入家庭收入:

1.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优待金、抚恤金、补助金等;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建立全县困难群众“民生档案”,健全困难群众数据资料,详细掌握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和资源共享,按照“属地管理、一口上下”的原则确定救助对象,实施分类救助,避免重复救助、多头救助和部分困难群众得不到救助;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对未纳入低保范围、但实际生活困难的城乡低收入居民实行多种方式的临时救助;开展好“春节送温暖”救助活动,确保城乡困难群众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继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规范操作程序,落实救助资金,完善优惠政策,加大事前救助力度,努力提高救助效率,实现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有效衔接,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医疗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六、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认真做好三峡移民管理和后期帮扶工作

规范救助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按照《济南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意见》,妥善研究解决危重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以及探索建立救助站点的问题,全面提高对我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水平。认真做好三峡移民管理和后期帮扶工作,加大对移民的感情投入,及时掌握移民的思想动态,对个别移民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严格政策界限,认真做好说服解释和疏导化解工作,努力使移民问题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保持移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