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出所基础工作现状及对策概要

湘乡市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市委统战部研究室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质量上水平,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主管局及相关单位进行详细调研,初步形成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有益借鉴。

一、湘乡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湘乡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1871家,其中规模企业152家。全年实现gdp128亿元,上缴各项税收2.1亿元,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二企业结构逐步优化,带动功能日趋凸现。2009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中

一、

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3.5:

35.9:

40.6,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近年来,由于我市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制有机结合,催生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改变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三产业中

“一头沉”的局面,增加了非公有制经济在二产业中的比重。尤其是随着“工业带动,开放兴湘”战略的实施,我市皮革制品、食品生产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同时也带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结构的调整。

(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能力得到增强。自企业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明显增强。就工业企业而言,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年产值上亿元的达16家,上1000万元达99家,上500万元的达152家。同时,随着政策的落实和发展环境的改善,社会和民间投资力度明显加大,领域不断扩展,非公有制经济由最初的商业、饮食业向

农业综合开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社会服务业拓展,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优化发展环境,解决“环境不优”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对于企业不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审批;对需要审批、核准和备案的事项,必须公开相应的制度、条

件和程序,承诺办理时限。要求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合力。如: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市场准入制度,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拓展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支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协调指导,及时反映和协调解决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等。鼓励发展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筹资融资等各类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打击侵犯非公有制企业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行为,制止“吃拿卡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明确非公有制企业投诉受理机构和方式,认真受理企业和群众举报。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三强化企业经营,解决“内功不强”问题。发挥产业强化企业经营,解决“内功不强”问题。政策和行业规划对企业的导向作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6产业结构调整,投资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加工贸易、社区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市场化协作,逐步形成规模和特色。把发展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完善现有各类工业园区功能,引导成长性强的民

营企业向园区集中,提高企业聚集度。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关系。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资产并购和产业升级。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兴业,开展加工贸易,开发矿产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加强同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发展科技型企业,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建立规范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实施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克服传统家族制企业的弊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知名度,争创名牌产品。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的提高,推动建立职业经理人的测评与推荐制度,促进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和市场化。重视人才队伍培养,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