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常态下公安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卫生新常态下公立医院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基本医疗保险接近全覆盖,作为医疗卫生事业主力军的公立医院也面临着新常态: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升门诊量加大、分级诊疗推广大病增多、基本医疗全覆盖收入下降、医疗市场进一步放开竞争加剧等,公立医院应该深刻认识形势发展新变化,调整内部结构适应新常态,加强合作增强新动力,统筹人力资源实现新发展。
一、卫生事业新常态
(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速
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拉开了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大幕。意见提出,从2015年到2020年,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近年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速。一是多层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范围;启动4省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工作。二是优化医疗资源分配,进一步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大力推进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三是转变医院运行机制。实行医药分离,使医院的发展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卖药,转变为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技术水平来实现,杜绝盲目扩张。四是放开民营医院设立限制,由于民营医院起点高,经营机制和人才机制灵活,医疗质量标准高,护理及服务理念更为先进,使之具有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分流了部分高端客户。
(二)基本医疗保险接近全覆盖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成。自建立以来,发展迅速,成效明显,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基本达到了“病有所医”的政策初衷。
2013年,我国投保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5.71亿人,比上年末增加0.3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74亿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96亿人。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8248亿元,支出68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22.7%。全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新农合的农民达到8.02亿人,参合率为98.7%。全年共筹资2972.5亿元,人均筹资370.6元;支出2909.2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9.42亿人次。
二、公立医院发展面临新挑战
(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升,门诊量加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加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普及健康知识的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思也在不断提升。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就使人们既有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意识,也有了去医院看病和住院的经济能力。
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工作量达73.1亿人次,同比增加4.2亿人次,同比增长6.1%。其中,医院27.4亿人次(占37.5%),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4.6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9.8%,同比增长7%,民营医院2.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0.6%。医院医护人员平均每天负责诊疗7.3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工作量明显更重,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7床日(见表1)。
数据来源:《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二)分级诊疗推广大病增多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是加强财务建设,完善财务机制,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充分用好财政拨给公立医院的经费,加强医院硬软件建设,引入先进诊疗设备,引入高层次医护人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医保与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合力实现为患者服务的目标。医疗机构与医保机构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为参保患者治疗疾病,具备平等合作的基础,与医保机构构建谈判机制,确定双赢的医保支付制度和药品支付价格,主动适应医保政策对医院经济收入的影响,主动适应按病种付费、按人头支付和总额预算等多种定额预付方式。
(四)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相比,弱势在于机制,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完善绩效机制。一是合理编制医院岗位设臵方案,结合现有医护人员情况,科学规划医院医护人员的长期规划和短期需求;二是畅通专业技术岗位晋升通道,根据医护人员的职称、医德医风和医术水平进行聘用管理,竞聘上岗,能上能下;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质量、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执行、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四是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完善绩效工资的分配,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保障医务人员通过诚实的劳动和优质的服务获得合法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