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形势下民政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思考

针对新形势下民政社会化救助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近几年来,**在建立社会化救助工作新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部门抱成团、资金打成捆、物资归拢堆的资源整合格局,建立了一套阳光操作、全程监控的社会化救助工作新机制。

一、政府主导

我县社会化救助对象以城镇低保户、农村低保户、残疾

人户和特殊优抚对象困难户为主体。家底薄,自救能力差是共同特征。单靠民政一家之力,是难以很好解决他们吃饭、穿衣、住房和治病的问题的。针对这种情况,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政策、下发文件、组织办公,把与民政工作直接相关的部门组织起来,把与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相关的社会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救助资金集中起来,统一安排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极大缓解了救助工作压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去年的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和特困群众住房维修工作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把恢复重建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各项工作任务。成立了灾后重建、恢复生产领导小组,县委书记陈亮亲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督办检查专班。明确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是恢复重建的第一责任人,充分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在社会化救助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是物资归拢堆。为了改变以往捐赠物资由捐赠部门对口发放到联系村所带来的不合理现象,**在发动部门力量大力支持的同时,坚持各部门救灾救助物资由民政部门根据受灾情况和需求统一安排使用的原则,更加优化了救助物资的投向,提高了救助物资的使用效率。近几年,**在救助物资筹集分配和使用上,都是县直机关和部门将筹集的物资统一上交民政部门,民政制定分配方案、审核发放对象、确定发放办法,再由各部门与当地乡村一起对口发放到受助对象,既提高了各单位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提高了民政部门在救助工作中的可控性,同时也提高了救助物资使用的针对性和平衡性。如在去年的汶川地震灾区捐助工作中,县直各单位积极行动,快速反应,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灾区所需救助物资的筹集运送工作。在冬季开展的为困难群众送温暖行动中,各单位也是积极筹措钱物,按方案和审核对象及时发放到位。

三、监控到位

为了抓好民政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工作,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组织下,建立了民政救助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