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民政局“法治惠民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工作安排,10月16日由市政协副主席张政带队,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市体育惠民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先后深入小店区范家堡村、小马社区,汾河体育健身长廊和太钢花园文体中心等,对体育场地设施及群众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实地察看,并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委员们对我市体育惠民工程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今后进
一步加强我市体育工作和全民健身运动提出了积极建议。
一、主要成绩
近年来,我市把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作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设文明太原、健康太原、幸福太原的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落实《太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把开展竞技体育赛事与推动群众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是基层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为各县区下拨体育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全市955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有了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578个社区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积极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持续推进社区、居民区开放式篮球场建设;在汾河景区建设7个篮球场、8个足球场、9个网球场,启动了集健身、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汾河体育健身长廊”一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
二是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积极推进“体育三下乡”活动,农村体育活动扎实开展。精心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市迎新年健步行、体育大拜年、职工广播体操比赛、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全民健身宣传周等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覆盖城乡、学校厂矿、公园广场、街头巷尾,群众参与度高,社会效果好。
三是体育公共服务得到进一步加强。推进国民体质监测进社区、农村、学校、厂矿、机关,进一步扩大了受测人群,普及了科学健身方法,完善了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推动了体质监测工作步入常态化。加强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挖掘体育协会提供健身指导服务的潜力,健全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组织,全市6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1800余个健身辅导站、30多个体育协会组织,在推动群众健身活动中发挥了桥梁纽带和助推作用。
四是推广品牌体育赛事,进一步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近年来,我市相继承办了女子摔跤世界杯赛、全国小轮车锦标赛、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女子拳击冠军赛、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傅山杯”全国传统武术邀请赛、全国“篮球城市”交流活动等一系列大型赛事,不仅展示了我市的历史文化和城市新貌,提高了对外知名度,而且让市民在家门口观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激发了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情。如今年的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参加人数达三万多人,其中市民就有两万多人。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体育工作和体育惠民工程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家对体育工作的要求和群众的健身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的整体提升。依托晋阳湖地区综合改造,预留部分岸区和水域,规划建设一座适宜开展赛艇、龙舟、摩托艇、游泳等项目的水上综合运动中心。认真落实《太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提出的体育场馆建设“五个一”的目标,完成空缺场馆建设项目。抓住我省申办全国城运会的有利时机,加快我市的体育场馆建设,提高承办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要继续扩大社区和农村的公共体育设施覆盖面,推进市县两级的“示范性户外健身场地”、“社区多功能体育场地”、“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等建设。继续抓好“汾河体育健身长廊”和“社区篮球场”两大惠民工程。
(三)健全公共体育管理制度,促进体育惠及民众。体育的生命力在于群众的参与度,让每个市民享受体育的快乐是公共体育的根本目的。尽快研究制定《太原市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管理维护办法》,对各有关单位职责、器材采购安装、维护管理、考核奖惩等具体事项进行明确界定,探索一条权责分明的公共体育设施维护管理新模式,确保体育设施有人建、有人管、有人修。县(区)应成立公共体育设施巡检工作组,建立巡检制度,增设维护专项经费,完善健身器材电子档案,公开社会监督报修电话,积极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和个人认领等多种维护方式,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
(四)拓宽公共体育渠道,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广泛开展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引导经营性体育健身场馆,推行“健身一卡通或健身劵”等形式,积极探索政府出资购买一部分、企业让出一部分、公众出资一部分的模式,力求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取得新突破。要结合我市道路改造和东西山绿化,在我市晋阳湖片区、中环路周围、东西山等路段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为市民提供安全、低碳和宁静的绿色交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