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群众路线教育“讲党课”活动中的讲话
财政局群众路线教育“讲党课”活动中的讲话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扎实推进“廉洁津市建设”,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堂廉政党课,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家廉洁自律、廉政勤政,做到未雨绸缪、警钟长鸣。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打击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大,不仅打“苍蝇”,连着“老虎”一起打。去年年底的四川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腐败案,今年上半年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严重违纪案,涉及的是两位副省部级的官员,他们身居高位,本该为国家谋发展,为百姓谋福祉,却一朝失足,包括我市的杨某某、沈某某、张某某,让党痛心,让百姓寒心。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在这里,我谈一些个人认识与体会,与大家共勉。
第一、廉政建设实质上是一个形象问题,抓廉政建设就是树立形象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法治社会和民主时代,随着人们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社会传媒的加快发展,社会公众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官员的行为是越来越注意,一些地方或部门官员违法乱纪案件一旦曝光,就会马上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热点。如近年来的“表哥”、“房姐”等热点案件。在这些腐败案件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同时,最先影响到的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仅是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当前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的问题,是我们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问题,归根结底一条,是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问题,是人心向背的问题,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我们谈什么发展、我们为谁发展。所以,中央大力反腐倡廉,是抓到了关键、抓到了时候。在形象问题上,我认为有三方面值得注意:
1、廉政建设抓不好,我们就没有公信力。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而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公信力已经出现了危机,甚至降到了冰点。“司法腐败”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关于司法公信力危机的话题一再被人非议。今年八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爆出“法官集体招嫖事件”,陈雪明等四名法官,明目张胆,知法犯法,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抹黑了人民法院队伍的整体形象,据举报人倪某称,四月份就发现了赵明华等人涉嫌嫖娼并及时报了警,哪知道居然不了了之,他说:“通过这一次我就长经验了,以后再也不会报警,干脆自己找证据。”简单的几句话却给政府当头一棒,这难道还不是公信力危机。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说:“社会公众为什么不相信法院。因为你自身都不正。”《论语》中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清正之风,无疑是彰显公信力的一种表现。再看我市,今年来深入推进控违拆违工作,六月初召开了民情恳谈会,在听到“有些党员干部不光不带头,还起负作用,你叫群众怎么主动拆违”的呼声后,就感到政府公信力的危机,说明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部分扯后腿、拉关系、损害市委政府形象的坏典型。当然,先进典型也是有的,如护市社区书记贺正宏就拿自己的亲属“开刀”,做好劝导工作,迅速打开了控违拆违局面。但是,公信力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以说,我们要建立公信力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而破坏公信力顷刻之间就可以做到。
2、廉政建设抓不好,我们就没有执政力。近年来,我国腐败呈高发、密发态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更让人惊心和痛心的是,贪腐人员的级别不断走高,省部级乃至更高层级官员也屡屡涉案。由此出现一个热门词汇——“腐治”,即以腐败的方式来打理政务,有人概括为“腐败与管治的结合,已经腐败化的官员,干脆将腐败化作治理的行为”。从单个“腐治”案例来看,它足以为害一方;从执政党执政的角度看,它严重侵蚀了执政力。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原市委书记薄熙来,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等案发,更是被贴上了“贪腐高官化”的标签。前不久被查处的山东省原副省长黄胜,曾在主政德州期间卖官敛财,将任下的德州变成官帽交易场,成了典型的“腐治”。他上任德州不久,便很快从“为市民干了很多实事好事”蜕变为明码标价买官卖官,比如县委书记30万,县里某个局的局长10万,最低价码是副镇长,5万。诸如此类的官员将地方治理变成赤裸裸的“腐治”,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又怎能得到保障。十八大报告罕见地将腐败提升到“可致亡党亡国”的高度,并非危言耸听,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就是腐败导致“亡党亡国”的铁证,他们最大的教训是:腐败若不能得到有效扼杀,人民最终是不会认同执政党的。殷鉴不远,廉政建设抓不好,我们的执政力将大受影响。
3、廉政建设抓不好,我们就没有凝聚力。一方面是班子没有凝聚力。往往是没有坚持民主集中制,一把手独断专行、其他班子成员基本上旁观,导致一个地方、一个班子犹如一盘散沙,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比如,郴州腐败案中,一次市委常委会讨论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命,记录本上只有李大伦的一句话,民主集中制、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班子的凝聚力早就没有了。另一方面是失去民心凝聚力。最近被双规的南京市长季建业,是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全票通过的人民政府市长。“全票决定”这个词,是广大人民的郑重拜托,然而,季建业忘记了自己是“公仆”,走上腐败不归路,结局自然是被群众放弃和抛弃。
所以,要提高公信力、执政力和凝聚力,一方面,要对廉政建设要常抓不懈。要抓廉政教育、廉政预防、制度创新,要通过制度去管人,要通过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职权、加强监督、约束行为。记得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次很精彩的演讲中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也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并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个有限的政府、是个被监督的政府、是个被约束的政府。另一方面,对腐败案件要坚决查处。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廉政建设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十八大召开后不到一个月,相继有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重庆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中央编译局前局长衣俊卿等涉嫌违纪被调查,真正是“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对于领导干部,资历再深、贡献再大,是真的出了问题,谁敢来“保”你。只要违规了,功不抵过。包括今年,市里在处理张某某的问题上,坚决该查必查,该处必处,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始终保持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对于发现的腐败案件和腐败分子,不管涉及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依法严惩,绝不姑息,绝不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
第二、廉政建设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抓廉政建设就是促进发展
从理论上讲,廉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内容,属于上层建筑,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同时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尤其是廉政建设。从实践中来看,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惊人的。经济学家、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统计过在90年代后半期,仅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四种主要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有9800—13000亿元,大体相当于当时全国gdp的13%—16%,损失之大可见一斑。除了经济损失之外,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发展环境。主要表现在。暗箱操作,不公开不透明。就是利用权力在幕后干预正常的办事程序,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而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个人的利益。徇私舞弊,不公平不公正。主要表现就是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特别是部分地方的执法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随意执法甚至违法乱纪,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和痛恨的。上个月,省里就通报了8起影响机关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典型案件。甚至常德市也名列其中,鼎城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在2013年4月至6月间集中检查该区企业116家,违反涉企检查规定,收取企业排污费未按规定核定和公示,而进行协商收费。这些腐败案件,给投资者和企业老板的感觉,就是投资和办事的成本、成功率不可预测,包括招标、收费、税收、处罚以及办事时间等,往往办事最先想到的不是走正常程序办理,而是习惯性地会想到“找什么人才能摆平这件事”“通过什么渠道才能与这些人拉扯上关系”,这对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2、影响投资信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廉政建设抓得好,就会对投资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前不久,一名外商到湘西自治州经济开发区考察完项目投资,在湘西自治州委食堂吃了普通的“四菜一汤”后,就签下了投资协议,临别前客商握住该州纪委书记、监察局局长肖保林的手感慨地说:“我走遍大江南北,签了不少投资协议,还是第一次吃食堂,贵地办事高效,勤俭节约的务实精神既令我难忘,也令我投资放心。”这件事虽不大,却说明了清廉公正的发展环境才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投资商前来投资发展。另一方面,廉政建设抓的差,就会对投资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东盟有关机构分析了越南近几年来吸引外国投资比较少的原因,他们发现一个问题,2000—2004年,越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在东盟6个主要成员国中排第五,按照“透明国际”公布的数字,同期越南的清廉指数在上述六国中也是排第五,基本上清廉程度与投资排位是相近的。1999年8月,胡志明市人民法院审理了越南建国以来被告人数最多、国家损失最大的一起经济案件。该案77名被告涉及地下信贷交易,用来进行土地投机买卖,使国家损失了2.8亿美元。1999年,越南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86.7亿美元。这就意味着,仅这一个案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到了越南国内生产总值的1%,全世界没有此例,唯独越南。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对待这些问题,我们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高度警醒,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发生。关键是要树立好“三观”: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具有影响力、支配力和控制力,用好了,利党、利国、利民;用歪了,就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扰乱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的形象,最终将失去民心,甚至亡国。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就是通过审批权力寻租,对手中的审批权力非常吝惜,在项目审批不做工作不画圈,长期扣压一批项目,用自己的权力获取不属于自己的钱财,据国家发改委内部通报,刘铁男一家非法所得超过1.5亿元。这些领导干部就是形成了错误的权力观,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是自己争取来的,不用白不用。要牢记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而绝不能用来谋私。“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千年不变的真理。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很有道理的。人生中,得与失只在一念之间,人生苦短,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得点、失点又何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有宽广的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对待得与失,多想想群众的苦楚,少计较个人所失。做大事不求做大官,不要过于求回报。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党员领导干部是现代社会的管理者,更是服务者,只有牢牢把握这个观念,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取得群众的信任。什么服务观才正确。比如说拆迁的问题,不要去计较一丝一毫的损失,不要怕老百姓得实惠。还有企业的问题,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要给予支持,要敢于放权,而不是落井下石、吃拿卡要。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民生大走访活动、企业服务年活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调进入了全省18名就是最有力的体现。这种让群众企业拥护、赞成、高兴的服务观就是我们始终要坚持下去的优良传统。
清朝学者申居郧说。“做官时,要往前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想一想,我不能常有此官。寻取自我,方有着落。”大家应该经常这样思考,才能时刻做到“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做到“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希望大家牢记“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努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社会风气,为廉洁津市建设再创佳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