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贴心民政”创建为载体,坚持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好民政在加强社会建设中的保底作用、基础作用、支持作用、支撑作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构建“现代大民政”的工作格局,较好地推动了各项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13年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1.开展专项行动,加强特殊救助。坚持把健全精神病人救助体系作为破解精神病人防治困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针对家庭困难无力承担治疗费用的精神病人开展“解锁行动”,走出了一条对特殊人群救助管理具有永嘉特色的创新之路,该项工作以信息专报的形式呈送省、市领导参阅,得到了省、市政法委的充分肯定。据统计,累计投入3466万元用于该项工作,救助精神病人1811人。
2.拓展奉献平台,提高救助功能。为提高社区救助服务功能,拓展社会奉献平台,全方位为社区贫困人员服务,今年我县开展了爱心驿站建设工作,清水埠、城东、城西和城南四个社区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立了不同救助项目的爱心驿站,首家以企业注资方式冠名的爱心驿站在城南社区落户。截止10月底,4个爱心驿站均已投入运营,展开各项帮扶工作。
3.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敬老院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枫林镇、鹤盛镇、巽宅镇、大若岩镇、桥下镇、碧莲镇、岩坦镇等9家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标志着我县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工作将驶入“快车道”,年底前完成设施改造、功能提升,进一步拓展农村敬老院的服务范围和功能。
4.坟墓生态改造,创造“永嘉标准”。坚持以坟墓生态化改造强化“青山白化”治理,率全市之先投入资金2450万元,完成了诸永、绕城、金丽温、高铁两侧沿线和沙头、大若岩镇重点区块及104国道,41、49省道和雁楠公路两侧沿线近7000多座坟墓的生态化改造任务,改造数全市第一,形成了殡改工作的“永嘉标准”,各县(市、区)纷纷来我县学习取经。
5.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将生态墓审批程序由审管办组织有关部门联合现场踏勘改为由我局负责现场踏勘和初审,对建设面积5亩以下(含)的公益性生态墓地不再办理林地占用手续、不再要求建设单位进行公墓建设方案设计和组织方案设计会审。经过此次改革,审批程序由10个缩减到5个,审批时间由原来至少需要6个月到现在一个星期内完成。2013年,共审批墓区28处,投入使用9处,可向社会提供墓位近5200穴,涉及到16个镇(街道),占历年来已审批生态公墓数的31%。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6.优抚安置工作稳步开展,权益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各项优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根据相关政策,对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孤老、解放和建国后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有工作单位的残疾军人,无工作的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进行核对并予以调整标准,按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及义务兵家庭优待金。二是做好优抚对象的补助工作。为1600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补助2348.76万元,共为全县1232名重点优抚对象缴纳医疗保险和发放医疗补助179.57万元,为各类优抚对象支出慰问金和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金270多万元。三是退伍转业安置有序开展。积极做好2012年冬季退役的367名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和18名转业士官的安置工作;完成2012年冬季退役士兵的档案整理和385份档案移交工作。努力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给2012冬退役士兵发778份培训指南和公开信,75位退役士兵免费参加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四是“双拥”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春节、“八一”拥军慰问团走访慰问温州军分区及驻永部队全体官兵,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共计32万多元,慰问品10.1万元;给380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其中走访慰问51位,支出慰问金计21.88万元,发放年画挂历22946份,慰问信1935张,慰问品7.29万元。组织开展纪念延安70周年双拥工作征文活动,被市局评为优秀组织奖。
7.民政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依法做好婚姻收养登记工作。2013年共办理结婚登记8358对,离婚登记1558对,补领婚姻证件4174本,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10875份,查阅复制婚姻档案2100余件次。整理2012年婚姻档案488盒(卷),办理收养登记40件。二是地名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开展《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的现场宣传活动;完成第二次地方普查的成果图和成果表的编印,送交省地名档案馆。编撰出版200册政区大典永嘉篇,逐步完善地名数据库,入库数据5985条,其中道路435条、小区和建筑物98条。完成温台线和温台丽三交点联合检查界线工作;毗邻12个边界镇(街道)签定共建平安边界协议书32份。投入资金40余万元,完成了3个镇8个街道的亮牌工程,共设置368个路牌(t型牌358个,a型牌10个)。三是殡葬管理工作得到逐步强化。青山白化综合治理工作,坟墓“禁新”整治工作实行“零容忍”,通过加强日常巡查,督促镇(街)力量,加大治理力度等方法,对“四边三化”考核和xx市殡改办明察暗访中发现的各类新建、翻新私坟进行整治拆除,共发现、制止、拆除各类私墓350多座,有效地遏制了青山白化回潮现象。四是殡葬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推进。2013年,审批新建骨灰寄存设施13处,全县总数达到71处(其中公墓69处,骨灰楼2处,已启动建设40处),行政村覆盖率80%以上。五是丧葬习俗改革已具初步成效。全年对严管区丧事实施全程监管251例,发出整改通报12份(次),责令公开道歉20例,成功劝阻违规行为64例,有效遏制了丧事扰民现象的发生。对全县花车、礼炮车、led电子花车等非法改装车辆经营户进行整顿,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15份,联合交警等执法部门取缔非法改装车辆10台次,净化了办丧环境。深入开展以“讲诚信、促服务、创示范”为主题的殡葬系统“行风建设月”活动,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确保群众殡葬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六是殡葬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2013年共支出包括遗体接运、五保户、困难低保户火化补助、基本费用免除等惠民经费460.27万元(其中遗体接运约200万元,骨灰里程补贴67.51万元,基本费用减免192.76万元),受益群众4127人,很大程度地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对促进社会和谐、树立政府形象、引导殡葬改革起到很好的作用。
8.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事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是救灾与福利项目进度顺利。作为县民政局的两大重点项目,市、县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项目和社会福利中心迁建项目工程均已完成立项审批工作,各项前期审批、设计等工作稳步推进,社会福利中心迁建工程已顺利组织开工,市县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也将争取尽快进场施工,加快建设进度。二是完成烈士陵园改扩建一期工程。2013年,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完成烈士陵园一期工程项目,并通过竣工验收。新扩建后的烈士陵园分为瞻仰区、悼念区、展示区、休闲区和管理区,将成为我县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民政”。利用政务公开网,实现了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登记,设立了“阳光民政”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公开透明度、节约工作经费等多方面的效益。同时,我们还认真做好议案提案、信访件办理、政务党务信息公开、新闻信息报道、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县志(民政部分)编撰和“六五”普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