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五篇材料]
第一篇:浅谈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浅谈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其中的言论、出版自由即包涵于舆论监督。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司法原则之一,也为我国宪法所确认。因此,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都包涵着宪法原则,两者同等的重要。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近年来,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推进,公开审判制度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审判权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各种新闻媒体对法院的监督力度有了明显的增强。2008年的许霆案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关注,他从以盗窃罪判处的“无期徒刑”锐减至“有期徒刑5年”。而在这个案件的背后,舆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毫无疑问,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由于专业知识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是非准则不同,舆论和司法会站在两个对立面上。
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通过舆论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弱势群体,为事情的公平公正公开提供一个平台,司法公正得以实现。另一方面,舆论监督也会妨碍司法公正。新闻媒体天生同情弱者,诸多的差异可能对司法机关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妨碍了审判机关对案件的公平审判。
总而言之,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是一种统一又对立的关系,而无数案件也说明,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两者的关系,不仅仅是各自为政或非此即彼,而是两者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上实现司法公正,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第二篇: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许霆利用银行自动提款机的漏洞恶意取款17.5万元获判无期徒刑,后来重审判决改判为5年有期徒刑,许霆案引起了广大网民和媒体的热烈考论和深思。atm许霆案:判决岂能机械适用条文。90%网友认为“量刑过重”。而且网友认为银行也是需要付一部分的责任,就人性和道德方面来讲,许霆是情有可原的。
舆论监督往往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一社会事件或某一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尤其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媒体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通过舆论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弱势群体得到法律保护,使正义得到伸张,司法公正得以实现。反之,就容易产生久拖不决、暗箱操作、偏袒强势以及干脆不处理等情形。
从许霆案中,网友认为许霆的无期徒刑过重,如果只是按照法律判决的话,许霆应该判处无期徒刑,但是就道德和人性来说,判决过重。媒体的力量使许霆案得到了合理的判决而不是机械的适用法律条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使民众能够及时了解案情,实现知情权。如果没有媒体对这一个案的监督,“主人公”许霆面临的将是无期徒刑的判决。由此可见,舆论监督促进了司法公正。
第三篇: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写写帮整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
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司法公正已经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公民对司法公正的期待日益强烈,一旦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疑虑或担心个人权益无法实现时,就转向媒体寻求对个人诉求的支持,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这既是民主政治发展进步的表现,也给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带来了新问题。
(二)选题意义
确保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实现,是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因此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新闻媒体与司法机关的关系。新闻舆论监督对于司法公正的实现,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舆论监督不当,也可能会影响司法的公正。完全排斥舆论监督,很可能助长法官的恣意裁判,但过于强调舆论监督,会给司法审判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出现“舆论审判”现象,如何把握好二者的平衡是该论文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破坏性的根源在于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一定程度上的冲突性,舆论监督是从大众的视角基本是道德视角对司法
案件进行分析,这与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并非完全一一对应。实现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实现舆论监督的法治化,通过法律规范新闻舆论监督,避免新闻媒体干扰司法审判,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内容
1、舆论监督的涵义及存在的基础
舆论监督的概念
舆论监督存在的基础(或价值理念)
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区别
2、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主要是不利的方面
3、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在处理舆论干预司法方面的相关制度或做法
4、如何解决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不利影响:
阐述笔者的关于以实现舆论监督法治化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观点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舆论监督概念及舆论监督存在的基础(或价值理念)
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区别
2、当前我国社会的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主要影响
3、论述笔者关于通过实现舆论监督法治化来解决舆论监督在影响司法公正中而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哲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价值分析方法等方法,通过论述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的价值追求的区别的来理清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主要不利影响。最后阐述笔者关于解决两者之间主要冲突的方式即舆论监督法治化。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年10月25日-11月7日(2周):
与指导老师见面,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交换联系方式。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2010年11月10日-12月5日(4周):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并向指导老师提交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2010年12月14日2010年1月29日(7周):
开始初稿写作,于1月16日前提交论文纸质初稿,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与学生反馈。
2011年1月30日-2月28日(4周):
按照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进行二稿写作。
2011年3月1日-3月15日(2周):
按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修改初稿,完成二稿,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二稿。
2011年3月16日-30日(3周):
指导教师就二稿提出修改意见并与学生沟通。学生完成并提交三稿。
2011年4月1日-4月15日(3周):
向指导教师提交论文三稿。指导教师就三稿提出修改意见,按修改意见修改三稿或多稿,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完成定稿。学生按照规范的论文格式对论文进行微调。
2011年4月20日-5月8日(3周):
于4月28日前向指导教师提交论文正文纸质版一式4份,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一份,外文翻译一式两份。指导教师完成论文评阅并给出成绩。
2011年5月9日-18日(2周):
于5月12日前提交最终成果的纸质稿、电子稿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论文评阅教师完成论文评阅并给出成绩。
2011年5月20日前后。毕业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章武生.马贵翔,王志强.司法公正的路径选择[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07.
[2]范明志.司法公正与诉讼程序[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06.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妥善解决新闻侵权纠纷,加强新闻媒体与法院的沟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新闻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传媒的影响与日俱增。但由于不同立场间过度的新闻批评造成媒体与司法这两支社会重要力量的冲突。切实加强与新闻单位的沟通和合作,积极探索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是人民法院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和正确妥善处理传媒监督与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有效途径。近几年
来,新闻媒体对法院审判的干预和所谓的曝光行为明显增多,对法院而言,要正确对待,冷静处置,要全面落实好公开审判制度,完善接受传媒监督的内部规范,掌握主动,并积极为传媒提供采访的必要条件,配合媒体有效开展司法报道,当然,对新闻媒体对审判工作进行歪曲报道,不能等闲视之,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而新闻媒体也不能以舆论监督为由干预司法工作的正常进行。
新闻媒体与法院和谐共处的关键在于,双方都应当为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采取积极的态度,切忌相互制约,更不应互相拆台。只要双方在尊重公众知情权,维护人民利益的根本要求以及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工作方向上保持一致,新闻舆论监督和法院公正行使审判权之间就能找到契合点和平衡点,传媒与司法就能形成合力、共创“双赢”,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