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地税)局工作总结
市财政(地税)局工作总结
今年1-3季度,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组织财政收入,积极发挥财税职能,继续强化资金保障,加快推进财政改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截止9月底,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98391万元,完成预算87,增长2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775万元,完成预算85,增长30.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完成进度分别超过序时进度12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支出87331万元,完成预算72,增长20.1。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幅,财政运行态势良好。
一、前三季度财政运行基本特点
(一)经济的良性运行确保了税收的稳定增长。今年以来,全市经济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1-8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7,工业用电12.15亿千瓦时,增长31.6。在此拉动下,财政收入在上年高速增长基础上仍实现较快增长,剔除计划亏损退库和上年同期一次性土地罚没入库等不可比因素,1-9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6。[本文来源于大秘
书网-http://www.dami
shu.com-文秘114网,帮您找文章]
(二)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的税收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产业提升,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实现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较快发展,从而促进了相关税收收入的增长。1-8月,制造业实现税收96272万元,增长24.5。商贸服务业实现税收36918万元,增长23.7。
(三)地方小税种增收贡献增强。按照建立“三个三”财税工作措施长效机制的要求,在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抓大不放小,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地方小税种保持了快速增长,增收贡献进一步增强。1—9月地方小税种实现15658万元,增加5497万元,增长54.1,财政收入增收贡献率为13.2,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四)外资企业税收增长快于内资企业,非公制经济仍是增收的绝对主力。1-8月,外资企业入库税收36184万元,增收8583万元,增长31.1,较内资企业税收增长快13.4个百分点,但外资企业入库总量相对较小,占税收总量的20.9,因此对总量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十分明显。非公制企业入库152879万元,增长25.6,增收31170万元,占税收增收总额的95.4,仍担当着税收增收的绝对主力,非公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强大的发展活力。
(五)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1-9月,铜管、劳保、伞件三大块状行业发展迅速。铜管行业:汤浦的铜管业由于铜价的快速上涨带动了销售收入快速增长,1-9月实现销售收入22.9亿元,增长66,入库税收收入万元,增长。但从产量上看今年的铜管产量反而比去年有所减少,铜管业正面临重新洗牌的阶段,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增加技改投入,而一些小型粗加工企业不得不寻求行业转移。劳保行业:丰惠镇近300家劳保用品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增长20,入库税收收入万元。伞件行业:崧厦320多家伞件企业产业链已日趋完善,国际市场日益拓展,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外向程度较高,尽管近期受汇率波动和原材料涨价影响,盈利能力不强,但仍取得一定发展,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增长31,入库税收收入1278万元,增长13.4。化工园区:由于企业投入期逐步转入产出期,虽然受原材料涨价、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但其发展仍然迅猛,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普遍效益较好。1-6月实现销售收入31.1亿元,增长30.83,销售超5000万的企业已达7家,其中外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增长35.28;入库税收收入11287万元,增长57.2,其中外资企业入库地方税收523.7万元,增长234.82。外资企业地税增长较快主要是因为云涛化工、三丰化工等企业内资转外资后,股权转让资本溢价等因素一次性入库个所税337万元。边界经济发展各有特色。五夫工业园区:五夫工业区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边界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有正常生产企业70户,其中外资企业6户。1-9月实现销售5.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入库税收收入164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9.9。永和工业园区:主要投资者来自余姚,目前正在发展之中,实现销售收入4040万元,增长57.2,实现税收收入万元,增长,占永和镇税收收入总量的比重仅为。
(六)财政支出向更优的方向发展。今年以来,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控、压、保”的要求,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取得成效。1-9月,我市保障机构运转类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工交商事业费市财政(地税)局工作总结第2页
、其他部门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5.6降低为24。在确保机构运转的前提下,农业、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支出保持了较高增幅,分别为27.2、29.3、76.5、26.9,分别高于平均支出增长7.1、9.2、56.4、6.8个百分点。
二、1-9月份主要工作
(一)加大收入组织力度,切实增强地方财政实力
全面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进一步做大收入蛋糕,切实优化收入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一是大力组织地方税收。加强经济税源分析,实行国地税联合分析,开展大财政运行分析,建立财、税、企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增强财税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感知预应把握能力;建立国地税联动机制,扩大重点税源和一次性税源监控范围,强化对建筑、房地产、化工三大行业税收征管和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开展20xx年度个人出租房税收集中征收,调节社会分配,公平税收负担,维护税收秩序。1-9月,地税部门共组织税收收入84331万元,完成预算87,增长18.3。二是积极组织非税收入。强化非税收入基础管理,建立非税收入收支执行情况报表体系,全面推行“以票管费”和“票款分离”,规范非税收入收支行为;健全财政土地出让金专户核算体系,强化对违法用地土地出让金征收工作,杜绝拖欠,确保及时足额入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抓好市民中心搬迁实物处置,盘活闲置资产,发挥国有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用。1-9月份,累计征缴非税收入176258万元,确保了应收尽收。三是精心组织农业“两税”。动态跟踪项目用地、土地拍卖、二手房等房产销售等税源情况,全面摸清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家底;加大政策清理力度,适时取消部分契税减免政策,加强对经营性土地契税催报催缴工作,确保契税收入稳步增长。
(二)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以转化落实政府重点课题调研成果为抓手,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丰富和完善财税调控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量。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大力支持高效农业、休闲农庄发展,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提升农业产业层次。积极投身企业创新服务年活动,制订完善标准厂房招商激励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完善开放型经济政策,继续鼓励招商引资和自营出口,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鼓励社会力量组建担保公司,到9月底担保公司已达20余家,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要素制约。调整金融信贷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商贸服务业、旅游业、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出台重大社会性投资项目有关规费减免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化建设。落实教育费附加调整政策,实行农村教附改征城镇教附,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兑现财政奖励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针对“国五条”及“国六条”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的影响,提出积极的对策措施,努力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推进公共财政建设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理财思路,调整存量,集中增量,腾出资金空间,重点确保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公共财政支出。继续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重点做好专业渔民社保、新型社会救助、城乡低保提标、安全体系建设、环境整治和保护等资金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确保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和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事业、“三市”创建等重点项目支出,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组织运转的经费保障机制,出台中心镇财政激励政策,及时拨付行政村规模调整、农村宅基地整治、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十百工程”、粮食直补、油料补贴等专项资金,切实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力保障城市化推进的资金需求,主攻融资、抓好转贷、保障项目进度,确保资金链不断裂,推动城市早出形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严格预算执行,合理调度好资金,确保年初预算安排的各项资金及足额到位,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发挥财政调控投资作用,根据前三季度政府投资项目执行情况,及时落实盘子调整计划,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加大融资力度,开辟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缓解城市化建设资金支出压力。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专业渔民等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力保障安保、环保、社保的支出需求。进一步创新理财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扎实做好农村综合改革、中心镇培育、中心村建设等资金保障工作,积极开展“百村联百企”活动,推进“强龙兴农”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积极应对教育费附加政策性减收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免收的双重压力,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加快政府投资项目市场化步伐,减轻财政压力。加大向上推介项目力度,争取专项补助资金。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运行质量
深化预算改革,切实抓好20xx年部门预算和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强化预算管理基础,稳步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规范收支核算,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密切关注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动向,规范支出行为,强化投融资公司财务管理,净化支出环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债务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完善绩效评价具体考评办法,落实经济普查、小越镇中低产田改造、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等绩效评价工作,加快推进绩效预算考评工作,为预算安排提供决策数据。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完善乡镇(街道)、两区财政体制,实现共同理财;整合农口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强财税法治建设,加大财政政务公开力度,逐步打造“透明财政”。扎实开展“金财工程”建设,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