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演讲稿
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
嘉宾:祁金利
讲演笔录:
由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全国青年“彩虹工程”实施指导办公室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就业与职业规划高峰论坛于2009年10月30日在京举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处长祁金利发表了题为“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的精彩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感谢孙柱主任、向阳生涯的同事们创造这样一个共同提高、交流的机会。开始演讲前,我先说一下为什么叫“就业指导”。在咱们国家和教育部的文件中没有出现过职业辅导、职业生涯教育,实际上就业指导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考虑到大家已经接受了,在起草文件时沿用了这个说法。但是我们都知道就业指导里既包含了就业指导也包含了就业辅导,甚至还包含了职业生涯教育。为了避免混乱,我暂且统称为“就业指导”。我在清华大学做了三年多的就业指导工作,很多思考是建立在狭隘、有限的实验基础上的,仅供大家参考。
一、近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去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其严峻程度前所未有。究其严峻形势造成的原因,我认为来自七个方面:
1、经济形势
就业速度跟经济发展吸纳的劳动力有正相关系,过去劳动部门测算,gdp每增加一百百分点可以带动一百万人就业,在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不一样、发展水平不一样,带动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现在一个百分点只能带动80万人就业。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的态势比年初预计的要好、乐观,但是即使如此,相对于过去两位数的增长来说仍然是打了折扣,这本身就对劳动力的吸纳提供了限制。
2、总量供应
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是552万人,2009年到611,明年到了632万,又增加了20来万,今后还会慢慢增加。一方面吸纳能力变小,另一方面总量供应交大了。
3、需求结构的矛盾
现在611万毕业生中按现在公布的数字,大约75%—80%就业了,还剩20%,再加上过去积累下来的,还是很大的数。不同专业的供求比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工科还是供不应求的,理科是比较弱的、文科是比较难的,在有些地区这个现象更突出。现在毕业生中学文科的50万人,经济学的60万人,学管理的20万人,这三项加起来是130万。就业恰恰发生在这个就业群体的比较突出。如果这方面做了调整,就业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
4、就业政策
今年以来就业形势空前严峻,国家出台就业政策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温总理讲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天大的事,要把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放到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只有两次,一次是在非典时期,一次是在今年。大学生创业要求必须先作事业登记,就像比尔盖茨不上学一样,人家不上学是因为学校满足不了他的成才需要,而不是他不学。反过来创业不是说无业可就了就去创业。要先作事业登记才能享受其他优惠政策。到中小企业要落户,学生要留在北京创业,大概北京是不会给你落户的,这些政策本身也限制了学生的就业。
5、就业观念
我没有指责同学们愿意到企事业单位不对,不愿意去民营企业就落后。
6、职业能力也想就业,但是不能胜任工作的要求,就是用人单位招人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难”。
7、用人单位
毕业生不光属于某个具体学校,而是属于民族的、属于社会的。用人单位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如果按照资本的本性来说,资本是追求利润的,很多中小企业的用人单位也要发展,不能一味地抱怨毕业生职业能力不行、素质不行。现在的教育大学毕业只能说明这个人不是文盲,如果让他毕业后立刻与三五年的老手做得一样好那是不现实的,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希望毕业生自带生产干粮、自带生产工具,学雷锋才好。企业的用人理念天需要扭转,用工不规范,用人观念落后,妨碍了毕业生的正常就业
二、就业指导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
1、就业指导的含义前面解释过,在此不再复述
2、就业指导解决什么问题。就业指导解决什么问题,既然里面包括了就业指导、职业辅导、职业生涯教育等等,所以它解决的东西很多,还包括解决人们的观念、调整合理的工作预期、职业预期,提高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展这个要把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3、找到工作
围绕找到工作来说,就业指导需要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从现有的工作中找到适合他的岗位。
4、适应工作
过去的就业指导就是找到工作就算结束了,但从职业规划来说、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还得适应工作,也就是在这个工作岗位上维持和再发展的能力。
5、创造工作
这是我今天想重点说明的地方。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后发优势,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现在很多留学回国人员在做的是把过去在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成熟的东西搬到中国来,以此来推动我国的发展,缩短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就业的观念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创造工作。做好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创造工作,而不是现行社会将100个学生安排到已经有的100个岗位上。当前是有100个岗位,却有120个学生需要就业,但是如果做好了就业指导,毕业生跟岗位之间可以形成互动,新岗位可以被创造。正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第一代创业的人专业技能较强,许多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有专业背景的人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已经发生了经理革命,私营企业主可以作为出资人,但却不一定担当经理。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基本停留在家族企业的水平。这时他的眼光、见识、素养会限制他的发展。并不是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工作就行,还要想怎样让他站稳脚根,帮他创造新岗位、设置新岗位。
我看到过一个现实例子,有一个学生到单位去问是否招人。单位说不招。他说,我来工作不要钱,给你帮忙,可不可以。单位说可以。实际上这是一个家族企业,只有国内市场,没有开拓国外市场。这个学生来前已经做过了前期调研,了解到其实可以开拓国外市场。于是他通过网络从国外弄到了订单,接着给老板建议公司发展到今天需要开拓国外市场,设立国际市场部,老板尝到甜头就专门为他设立了国际市场部。这就是在创造岗位。只要老板有眼光,这样的人才是大量的。大学生可以利用知识及信息的优势去开拓新的岗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6)综合效益光是校内指导不行,很多用人单位,包括中介机构是愿意到高校做些贡献,这里明智的人是很多的,比如说请李家华老师每年带20个学生,如果李老师是一个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或者是高管,他在辅导这些学生的过程中,已经把公司的理念融到了学生的培养中。在这个过程中也在考察学生,20个人都是比较优秀的,总有两三个是非常优秀的,是适合到这个单位去工作和发展的,这样就在进行辅导的同时完成了招聘。高校很神圣,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站上高校讲坛,要挑选有责任感、能做素质教育的人到学校去,最后达到双赢,甚至是多赢。
以上是个人观点,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感谢祁金利嘉宾的精辟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