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意见
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推进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促进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民函]48号)精神,现就我区创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民函[]48号)精神,紧紧围绕区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保障城市“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等困难老人为重点,进一步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事业,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打造杨浦知识创新区,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核心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基本情况
年底,我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达20.82万,占户籍人口的19.26%,80周岁以上老年人3.39万,占老年人口的16.26%,纯老家庭老年人3.74万,占老年人口的17.96%,呈现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
截至年底,全区共有养老床位3111张,占老年人口的1.50%,其中社会办养老机构29家,占机构总数的76.31%,社会办养老床位2218张,占总床位数的71.30%;共有社区星光老年活动室107家,社区卫生服务点(站)49个,社区健身苑(点)307个;年共为37400人次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其中19237人次享受政府补贴,金额达258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专项规划
成立由曹雅琳副区长任组长,区有关职能部门、区域内有关高校、部队、法律工作者等方面组成的“杨浦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落实联络员,建立健全沟通联络机制,认真解决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中的问题。
在杨浦区“十一五”规划、杨浦区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杨浦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杨浦区老年福利服务事业发展规划》,促进我区养老服务行业健康发展。
(二)构建三大网络、完善养老体系
1、基本生活保障网。继续做好困难老人的应保确保;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老人的医疗帮扶力度,全面推行前置性的“三定”(定点、定量、定方)医疗救助,使全区所有的低保对象中的无医保老人都能享受每年500元的“三定”医疗门诊卡;向全区低收入的无医保老人发放慈善助医卡,缓解这部分困难老人的慢性病、常见病日常治疗困难。
2、生活照料服务网。进一步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以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为骨干”的服务体系。今年将为9800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结合社区建设扩大试点工作,在全区推广五角场街道热线“三网联动”的做法,拓展互联互通的社区生活服务热线,更好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新增养老床位500张。
3、活动教育发展网。今年,将组织开展“金色秋天”杨浦区庆祝第十九个敬老日大型活动、“六老看杨浦”等20项尊老爱老系列活动;积极开展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三)鼓励社会参与、动员群众参加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各方携手、形成合力。各有关单位及街道(镇)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有序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杨浦高校多、部队多的优势,依托高校、部队等社会力量,推进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建设。
(二)加强宣传、广泛参与。适时召开杨浦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部署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养老服务理论研讨活动,借鉴社会力量为我区养老服务工作出谋划策,通过征集论文、召开研讨会、材料汇编等,推动我区养老服务工作。加强媒体宣传,进一步弘扬尊老风尚,扩大创建活动的社会影响。
(三)积极准备、迎接评选。制定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详细列出时间节点、工作要求,做好汇报稿、宣传册、专题片、视察点等各方面准备工作,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迎接评选小组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