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调查了一些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农民工的社会心理文化具有时代的烙印,他们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直观经验而形成的情感、愿望、审美情趣构成了个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生产技能素养等。但令人担忧的是农民工在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待遇以及社会福利问题;农民工子女入学和户口问题以及由于从事的工作以及经济收入不同,造成的社会观念的差异等问题。
然后我们就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中的因素做了分析: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其次,农民工的科技素质是指在生产领域对现代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掌握能力。因为我国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目前有知识、有文化、掌握现代技术和市场流程的新型农民工数量十分有限,极为稀缺。农民工素养虽然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变化缓慢,发生质的飞跃需要有一个过程。
最后,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民工素质的重要方面,决定着农民工的社会行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对农民工所进行的道德素质教育无论是在流入地还是在流出地都实在是太少了。封闭的“小农文化”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由血缘和亲缘形成的家庭网络还在农民工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处事中的短期行为还表现得比较突出。这些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限制了农民工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知识,限制了他们就业能力的提升,限制了他们收入的提高,进而影响他们生活方式的转变。
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中间很多家属还在农村,农民工和农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有着经济和文化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状况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人口的文化需求,这些会影响农村人口对生活方式转变的主动意识。如果要加快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加大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为整个农村人口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