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1-08-11来源:四川人大网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三友集团董事长、总裁郝士权

【内容提要】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深度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但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明显滞后,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四川作为我国人口大省,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均值,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发展好我省养老产业,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终”已成为当前不容忽视、刻不容缓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选择了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作为调研课题,查阅了大量最新权威资料,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和经验,走访抚琴、营门口、东光、双楠等18个社区,电话或现场调研养老院12个,座谈群众200余人次,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翔实材料。对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以点及面,对促进我省养老产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一、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深度老龄化社会趋势日益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刻不容缓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1.77亿,占总人口总量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若按此标准,中国早在2000年新世纪初就基本步入老龄化社会。而随着20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和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出生高峰的人口步入60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还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据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2010年发布的《中国财政报告2010/2011》数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超日本成为世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左右,老龄化人口总比重将占三分之一左右,达到4.7亿,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四川作为全国人口大省,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容乐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万人,占全省人口10.95%。预计到2015年,我省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575万,占全省总人口近18%。同时,我省存在养老产业发展滞后、个人养老观念落后、扶持政策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多等诸多问题。一方面是日益加快的老龄化进程,一方面是养老产业发展不足,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全面迎来“421家庭”模式,养老压力陡增,社会养老将渐趋主流

随着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便有了第一代独生子女。而今,30年时间过去了,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正迈入老年人行列。于是,4个老人1个孩子的家庭压力陡然压在青年身上,着实让很多人备感压力。

“421家庭”模式是指,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家庭结构组成:4个父母长辈、1个小孩和他们2人。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至少1个孩子的家庭压力。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养儿防老”是印在中国人思想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如今,30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青年们不仅有“养不起小孩”的忧虑,还要直面“养不起父母”的危机。养老及生活压力着实给当代中国青年出了一道难题。此观念正发生着日益改变,在我们随机调查的154人中,有117人,占百分比76%的人表示如果养老机构保健医疗措施配置齐全、服务较好,他们会考虑将老人送到养老院。

不仅如此,随着近年来生活节奏加快,人口外地就业、谋生频繁,“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因“空巢”

现象带来的老年痴呆症、孤独症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目前我省国办社会福利机构、农村敬老院和民办养老机构总床位数仅29.1万张,老龄人口与养老机构床位比为48:1。

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作为可以解决“老无所养、老无所终”的问题,使老人回归社会,增强社会认同感应发展的有效手段,必将逐渐发展成为养老的主流。

三、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一)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均值,且正加速发展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全市常住人口约为1404.7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36.4万人,占9.71%。另据成都市老龄委提供的一组数据预测,到2015年,成都老年人口将达到256.8万,占成都户籍总人口近20%。这些数据中还没有包括外地来蓉的老人。

(二)养老产业初具规模,但与巨大市场需求不成正比,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

成都市养老产业发展状况应该说初具规模,但与巨大的市场需求明显不成正比。据成都市民政局发布的消息,2009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含敬老院、福利院)206所,床位数31917张。其中,公立养老服务机构7所,床位数2252张;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3所,床位数7605张;农村敬老院166所,床位数22060张。公立养老机构较之于民营养老机构有着收费低、设施齐全、服务好等优点,但成都市级的公立养老福利机构仅7所,床位2252张,可以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养老的需求。为此,成都老人们基本上都采取了提前一两年预定的方式避免无处养老的困境。成都华西都市报2010年10月17日以《成都养老院一床难求,三万张床怎容196万老人》为标题报道了成都市养老院的情况,在文章中记者提到的“江婆婆住医院也不愿退掉养老院的房子的原因就是担心病好后养老院没床位让她回去住;67岁的杨友明婆婆一年多来每天都到福利院一游只是为了等个床位好入院”的两个例子就是成都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现状的一个缩影。

(三)民营养老院发展举步维艰,勉强支撑,服务质量较低,无法满足老人养老需求

民营养老机构由于基本是自筹自办,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巨大的投资压力、高风险以及专业护理人员的缺失等,让市场前景看似广阔的社会养老产业,实践起来却举步维艰。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老年人是疾病多发的高危人群,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需要消耗大量的卫生资源,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卫生资源的消耗将会更大,并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否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决定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大部分养老机构是不具备医疗条件的。因此,应积极鼓励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到我省养老事业发展中来,除按民营养老院相关政策同等对待外,还可以考虑将非生病期的护理、床位等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

(五)大力培育养老专业人才队伍

目前养老机构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的护理人才,同时因养老工作涉及到老年生理学、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且报酬较低。导致愿意从事该行业人员数量较少、质量不高。在此情况下,一是要鼓励相关学校积极培育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二是积极落实国家对技工学校学生助学金、生活补助等相关政策,并将养老护理等专业学生纳入此范围内;三是积极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者参与养老队伍当中,通过免费岗前培训,达到工作规范要求,并作为再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取得了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