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情况的调查汇报
**县农民工就业培训问题的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的核心是就业,就业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有效措施,而且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本人利用下乡的机会,就**县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开展了调研,现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以供参考。
一、农村劳动力状况方面
**县辖19个乡镇,210个行政村,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13.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28万人;总耕地面积14.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16亩;农村劳动力7.38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3.2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4%;男性劳动力3.94万人,女性劳动力3.44万人。
二、劳动者素质方面
2010年底,**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文化程度432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85%,初中文化程度1.3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8.16%,小学文化程度3.3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5.66%,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及文盲2.23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0.25%。
三、**县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做法
(一)组织领导及网络建设方面
今年**县对劳务经济工作早安排、早部署,在年初召开的全县劳务动员会议上,县政府与各乡镇、县劳务移民局签订了《劳务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劳务经济指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
人,使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劳务部门更加重视劳务输转工作,加强了对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领导。全县19个乡(镇)成立了劳务工作站和劳务公司,配备人员57人,在210个行政村各确定一名劳务信息员,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劳务培训及输转的领导机制和网络。
(二)劳务培训方面
为了使广大劳务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务市场,县政府成立了劳动力技能专门培训机构,劳务、扶贫、农牧、社保、人事、妇联、团委、职中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为保证劳动力技能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县上积极整合资源,一是将农牧、教育、扶贫、社保等部门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决定由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承担全县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专门开展培训工作,并投资购置了一些必需的培训设备,加强了师资力量,改善了办学条件。二是在河川人口集中,有条件的乡镇设立劳动力技能培训点,方便群众就地培训,对家离培训点较远、生活困难的群众发给生活补助和住宿补助,做到了技能培训资源的平等享用。三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培训。劳务部门多方搜集用工信息,根据所掌握的用工信息和农民群众的生产技术需求,进行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认真总结和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把培训和输出更好的结合起来,为农民送上一把外出务工的“金钥匙”,帮助他们打开务工和增收之门。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劳动力2.225万人,其中技能性培训0.475万人,引导性培训1.77万人。培训涉及家政服务、餐饮、采矿、计算机应用、电焊、保安、建筑、机械操作等十几种行业。通过培训,使我县90%以上的劳务人员掌握了一门实用技术,走上了就业之路,经济收入比培训前增长了10%以上。经过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输转层次和质量,
全县劳务输转呈现出了几点鲜明的特点。使劳务输转由苦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从组织化程度看,基本实现了由盲目分散型向有组织规模化输出转变;从输转层次看,基本实现了由单纯的务工挣钱向增收和创业并举转变;从务工时间看,逐步由临时性、季节性务工向固定性、长期性务工转变;从输转形式看,由游击型向军团型,由“箭头型”向“米字型”转变。
(三)劳动力输转方面
作为全县最大的的项目、最大的产业,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始终抓劳务输转工作不放手,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种途径主动出击,在省内外农民工输入的重点城市寻求劳务市场,不断拓宽劳务输转渠道,扩大输出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劳务输转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县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加强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劳务协作关系。二是巩固扩大老基地联系和发展新基地,着力打造**保安、家政服务两大劳务品牌,形成特色优势,走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增加收入的劳务输转新路子。三是在北京、新疆江苏宜兴等地已经开辟4个劳务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扩张,继续与上海、天津等中心城市和宁夏、内蒙、青海等省外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一些工资待遇高、生产生活条件好、社会保险有保障的用工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据调查了解,**县劳务人员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主要从事保安、家政服务、建筑、浆砌、采矿、汽修等行业,其中保安和家政服务已成为我县两大劳务品牌,在北京享有良好的声誉。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县上积极调整输转策略,借助灾后重建和中央扩大内需的投资机遇,继续巩固原有输转成果,积极开拓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市场,2012年以江苏省宜兴市对口帮扶我县为契机,在我县
召开了多次劳务人员招聘会,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鼓励劳务人员县内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共输转劳务人员3.81万人,创劳务收入3.84亿元,其中共向江苏宜兴等地输转劳务工6400余人,创收7000余万元。金融危机对我县劳务输出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县内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就业岗位,对拉动劳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当前劳动力培训输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技能较差,培训难度大。一方面,农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思想较突出,培训观念淡薄,部分劳动力主动参与培训的意识较差。另一方面,劳动力文化程度、年龄结构、需求意向参差不齐,培训对象不统一,接受能力有限,只能开展一些粗放型专业的培训,培训工种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形成品牌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务输转工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输入基地的高度一致,提高培训的后续保障,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就业。
5、拓宽输出渠道,实现劳动力多层次、宽领域就业。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部门所长,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如:要利用对外办事机构的协调、联系、桥梁作用,通过他们提供的就业信息开展培训;要发挥外出创业和返乡创业人员的作用,加强与他们的联系,通过他们提供的就业机会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输出,要进一步发挥职业中介的作用,健全劳动力市场,形成劳动力输出的市场化、职业化和规模化,促使劳动力大规模、多层次、宽领域转移,使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更好的为扶贫开发服务,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以“江苏宜兴—甘肃**”劳务合作招聘会为契机,进一步与江苏宜兴劳务部门建立良好的劳务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劳务输转成果。
6、加大资金投入,将劳务工培训和输转经费列入政府惠农政策,使每个农民都享受技能培训和终身受教育的权利,使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农民,以提高农民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