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及社会保障现状的调研报告
进城农民工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社会保障状况等调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不但的从一个由农民占绝大多数的传统农业社会向一个由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现代性工业国家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弃农从工,开始大量涌向城市。在全国城市里,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地增多,同时他们从事很多不同的事业领域,应该说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职工的主力军。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的对“农民工”的表述如下:“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一书中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一文的表述是:“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指户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一般指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广义的农民工,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
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从以上两处不同的对农民工的定义来看,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农民工的几个鲜明的共同特征:
一、他们户籍人在农村。
二、主要从事付费农产业。同时可以看出,城市农民工的概念是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部分群体,以及人们常常所说的“打
工农民”。他们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仍然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到城市里来了,有的是几年,有的是十几年二十年,不同程度地融入城市社会,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我们把这部分群体定义为农民工。农民成为我国职工队伍中的主力军,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约有2亿人,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中分别占57.6%、52%,在城市环保、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农民工的比例更是高达90%。(去年10月,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
我认为,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不但加深,一方面,城市因自身工业化的不但发展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社会劳动力因农村社会的资源贫缺而大量闲臵;还有就是,随着电视等通讯技术的不断普及,城市文明不断的向农村地区传播。以上三个原因,基本上就是现代社会农民大量涌向城市的基本原因。
被调查的农民工朋友当中,有68.63%的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技术培训其中47.06%的,即近一半的农民工朋友反映自己外出打工的原因是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由此可见,大多农民工朋友因为家乡收入低而不得不进城打工,而且大多没参加过正规的技术培训,反映了”半公半农”的基本特征。
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据调查,由定居或暂住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66.67%,独立自己找工作的占29.41%,余下的3.92%为包工头、老板直接招募。
农民工生活状况分析
工资情况
农民工朋友在城市不容易找活干,其中有54.90%的反映不容易找事情做,有15.69%的调查甚至这反映他们很难找事做。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加上城市自己本身有限的接纳能力导致了现在农民工朋友都不好找事做(占70.59%),这势必导致了农民工朋友在闲时就会回家务农,说明了农民工工作不固定、流动性强的特征。
39.22%的农民工朋友收入每月为800—1000之间,月工资为1000—1500之间的为31.37%,
11.76%的农民工朋友工资达到月1500—2000,每月2000元以上的为15.69%,可见70.59%的农民工朋友的工资在800-1500.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农民工朋友的每月支出平均为586.27元。孩子学杂费、家里人看病、买或者盖房子三者是广大农民工朋友的主要支出。
因此可以说被调查的农民工朋友的平均工资水平不高,平均月工资为1303.92元,平均月纯收入为717.65元,而且工作不好找,平均每周工作6.31天,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9.65小时。当农民工朋友的工资被拖欠时,有66.67%的选择了找劳动监察.工会组织等解决,威胁老板的只有3.92%,剩下的会找其他途径解决,这说明了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
医疗情况
调查人员中49.02%的人没有享受城市医疗优惠政策,
23.53%的人不知道什么医疗优惠政策,只有25.49%的人享有,说明大多农民工朋友没有享受城市上的医疗优惠政策。有43.14%的人买有医疗保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是农民工朋友自身不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是政府组织提高农民工社会形象的活动。
三是大家加深农民工朋友对城市建设贡献的基本认识,尊重农民工朋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