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候鸟”式养老模式的考察报告
青岛市首创互助式养老模式
今年起,我市提高了养老扶持补贴标准,并且实行税费减免、保障土地供应等方面政策扶持,加快建设全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计划到“十二五”末,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覆盖100%的城市社区和50%的农村社区,城乡养老床位达到5万张。
老人数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32.7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到2015年,预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160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9.3%,而80岁以上老年人21万多人,失能的18万人左右。
首创互助式养老模式
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是困扰子女的一块心病,更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十一五”期间,全市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在城区建立了市、区、街、居四级养老服务工作网络。市内四区建立的39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娱乐室,承担着日间照料和支持居家养老两大功能,面向全社会老人提供有偿、低偿和无偿服务。
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为独居、困难、空巢老人送奶、送报、送爱心、送家政、送午餐、送保险的“六送”服务。
除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外,青岛市充分把握区域特点,首创了特有的家庭互助式养老。市财政每月为每个互助点发放运营补贴100元,区财政统一配备棋牌等娱乐设施。目前,青岛市已建立养老互助点2110处,参与老人达1万多名,有效解决了老城区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不足的难题。加强养老设施建设今年民政部门将继续加强养老设施建设,落实养老机构建设标准、等级管理办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等政策。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统筹推进城乡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从市内三区向其他区市扩展,为半自理和不自理老年人提供送时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购买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家政维修等服务或给予服务补贴。(记者吴帅
互助养老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作为社区养老的补充,互助养老更强调普通居民间相互的帮扶与慰藉。
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肥乡县探索出“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农村社会互助养老新模式,较好解决了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活动等需求问题,既体现传统居家养老习俗,又促进了家庭和睦。该模式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村级主办”就是由村委会利用集体资金、闲置房产或租用农户闲置房产设施,村集体量力而行地承担水、电、暖等日常运转费用。“互助服务”就是由子女申请、老人自愿入住,衣、食、医由本人和子女保障。
院内老人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互相帮助、互相服务,共同生活。
“群众参与”就是由村集体组织、动员和鼓励村民、社会力量和志愿者,特别是外出经商“成功人士”回报乡亲,为互助幸福院提供经济支持或服务。
“政府支持”就是由各级政府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
“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覆盖率达到40%以上”,这个目标作为2012年全省“十件惠民利民实事”之一,写进省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农村“互助幸福院”是农村基层群众根据自身需要创造的互助养老方式,符合农村实际,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1454所,占全省农村总数的22%。
互助式养老调查:低成本提升幸福感
http://www.xiexiebang.com2012年04月20日11:15半月谈
“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河北省在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量力而行的原则下,对村集体闲置学校、民房以及废旧厂房和文化大院等进行改造,建成幸福院,探索出一条低成本的互助式养老之路,受到民政部的肯定。
有儿有女也“空巢”,日子越过越心慌
“子女们出去打工有时候整年也难见一面,日子越过越心慌,闲下来时更觉得不踏实。”半月谈记者近日在河北省肥乡县前屯村采访,77岁的张氏老人说,她老伴去世早,有两儿一女,家庭条件还不错。两个儿子常年开车拉货搞运输,女儿搞大棚种植,平时都忙得很,偶尔来送点东西,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她独自待在家里。
据肥乡县民政局局长李抬一介绍,当前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有儿有女的老年人面临养老困惑,特别是单身独居老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村老人都不同程度患有老年疾病和慢性病,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犯病后救治和护理都不及时,普遍是小病拖、大病扛。有位老人晚上发病,熬到天亮才自己艰难地到村卫生所求助;甚至有个别老人在家里去世几天后才被发现。”李抬一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前多数农村老人经济上不存在问题,关键是生活圈子小,交流沟通少,疾病等突发情况更不好解决。
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古怀璞对半月谈记者介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0年底,河北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34.2万,65%生活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养老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农村的养老机构、服务设施远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要,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需求压力业已凸显。
低成本“抱团养老”,让老人就地享福
温暖的阳光下,20多个老人悠闲地生活着,有的在打麻将下棋,有的摸起老式纸牌,有的闭着眼睛晒太阳……半月谈记者在肥乡县前屯村互助幸福院看到,院里设有健身器材,院北一排平房是集体宿舍,里面有电视、影碟机、电话等;院东侧是厨房和餐厅,配备了锅灶、天然气等;院南有一小片地供老人们种菜
前屯村是河北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最早的村。村支部书记蔡清洋告诉记者:“针对农村养老特别是单身老人问题,我们曾参观过一些养老院,但是投资太大,不符合农村实际。大部分老人也不愿选择养老院,他们觉得在家养老天经地义,到外面养老丢人,怕孩子担上不孝的罪名。但现实是老人大都没办法和子女住在一起,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无法满足需要,互助幸福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2007年8月,村里把废旧小学房屋用少量投资装修了一下,新建厨房、餐厅和储藏室,安装上空调、电扇,创办起互助幸福院。村里成立了管理办公室,制定老人入住条件和程序,即年满70岁、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单身老人,经儿女申请、本人同意,与村里签订协议后即可入住,其他老人由本人申请,村两委研究批准后入住。“来这里的老人自带米面油就可以了,每位老人每月花销折合人民币不过二三十块钱,经济实惠,一下子吸引了许多老人前来。”蔡清洋说。
在曲周县安寨镇东屯村互助幸福院采访时,刘春芳老人告诉记者:“住这儿比在家里还要强,有说有笑又热闹,少给孩子找麻烦,在这儿俺心里舒畅。”肥乡县前屯村69岁的尤新太是互助幸福院的义务副院长。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当院长要比别人干得更多,我自己不仅当电工、维修工,还教大家扭秧歌、吹唢呐、敲锣鼓,不仅高兴,也活动了身体。”
住在互助幸福院里的老人,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得到救助。一天夜里,东屯村互助幸福院里的吴付琴老人突然呕吐不止,幸亏其他老人及时相助,才得以救治。
“互助式养老”模式被推广
肥乡县委书记宋仁堂告诉半月谈记者。“这种农村养老模式离家不离村、„抱团养老‟,体现了传统居家养老习俗,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同时,参加互助养老的老人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大家每日里闲谈聊天、下棋打牌,其乐融融。”
“互助幸福院不是把老人像敬老院一样集中起来奉养,而是相对来去自由,可以说是对居家养老的一种延伸。”大名县委书记边飞说。
目前,河北省开始大面积推广“互助式养老”模式,每个养老院给予适度补贴,并在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等方面下工夫:一是签订协议,老人、子女和村委会签订入住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二是选好院长,把那些有责任心、有威望、肯吃苦、能奉献的人选为院长;三是相继健全院长职责、院民守则、伙管食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各项规章制度。
据了解,目前河北省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1454所,占全省农村总数的22%,解决了10余万名留守老人的难题,使他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据河北省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不断探索实践,目前河北省农村互助养老已经形成了福利型、补贴型、互助型、慈善型4种模式。
福利型就是富裕村解决全部建院和入住费用;补贴型就是村集体建院,为入住老人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互助型也称为自助型模式,就是村集体建院,由老人或子女负担日常生活费用;慈善型就是由社会人士捐赠建院,并提供日常管理服务费用。
同时,幸福院还成为老人开心、子女放心、政府省心的老年活动中心,也是全村男女老幼喜欢汇聚的场所。它为农村子女外出安心就业创造了条件。(《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4期,记者杨守勇齐雷杰)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不离家不离村,幸福享受晚年生活。
日前,记者在郎君镇程谢村“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活动中心看到,活动室里聚集了不少老人,她们有的打牌,有的阅览书籍,有的在活动健身广场锻炼身体,一派和谐温馨的景象。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可按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分步分区实施。
以上只是个人想法,肯定有不周全、不成熟的地方。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共同为养老事业尽一份力。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