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之自然资源评价

1.在中国北方人工造林,提高了北方地区森林覆被率、增加了低中产区粮食产量、有效地缓解了沙漠化严重程度、大幅度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增加了北方地区生物碳储量。但跟踪研究发现:中国北方人工造林存在着蒙新区防护林保存数量低下,低质防护林比例较大、衰退现象严重,防护林在沙漠化防治中的作用有限,以及防护林经营理论技术不能与经营实践相结合等问题。

从世界植被的自然分布我们可以看出,森林分布在湿润型的寒带、温带和热带雨林地区。大面积的森林一般都生长在年降水量为6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或半湿润地区。所以一般认为,在年降雨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是不适合种树的。在降雨量大的地区造林,森林可以缓解径流,通过涵养一部分水源,使降雨细流化,调节地下水资源。而在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如果大面积的种植树木,因为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来供给树木生长造成树木的枯亡,结果不可避免的是:年年种树年年死。虽然每年的植树量可以作为业绩被统计了,树木的存活量往往被忽略不计。如果有些树木适应环境生存下来了,也可能因此引起土地的更加干燥,因为不多的水资源都被大面积的树林所吸收和蒸腾蒸发了,且造成树林和人蓄争水的现象。因此干旱地区是不应提倡大力植树造林,并且在北方干旱地区大规模造林,将可能加剧北方的干旱状况。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我国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规定的补助年限为: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但我认为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补助年限之内,农民的生存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退耕补助一停,百姓生活就会陷入困难。从长期来看,林木到了采伐期,补贴停止,个体农户和市场直接接触,面对市场的利益或市场的风险,个体农户都有可能过渡采伐,乱砍滥伐,甚至复垦。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因为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不仅可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以免农民毁林复耕,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选择后续产业开发的突破口。

4.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对划入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实行严格管护,坚决停止采伐,对划入一般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大幅度调减森林采伐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加强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和优化林区经济结构;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