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

一、*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修编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央、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以及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关文件的精神,以“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为根本指导方针,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本次规划要充分与上一轮规划相衔接,继承和发扬在规划编制、实施中的经验。同时要做到六个“转变”,即规划定位向区域规划转变,工作任务向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并重转变,规划方法由指标控制型向空间控制型转变,规划内容由耕地保护研究向综合研究转变,决策方法逐步由由领导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规划实施由目标导向型过程导向型转变。努力使修编后的规划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全*市社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

要坚持“保护、保障、挖潜和集约利用”的原则。依法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千方百计保障*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清理消化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努力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

1、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事求是、科学地测算耕地保有量,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重点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环保、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2、用途管制原则。要统筹合理安排各行业用地,明确各土地利用区块的用途,严禁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用途管制的重点是耕地保护,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保护,要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推进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上并重转变。

3、占补平衡原则。合理编制《*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宜耕的后备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和退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

4、集约用地、环境优先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市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建设用地指标的合理分配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

5、规划衔接的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全市各行各业的用地,特别要注意与规划的有机配合、协调统一,如*市城市城乡建设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生态规划等。

6、公众参与原则。规划编制要充分依靠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力量,提高规划编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专项内容(如基本农田调整与布局等),以及建设项目空间布局、生态保护区规划等进行公示,增强规划修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行规划听证制度,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7、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用途管理,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规划目标

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以2010为近期规划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目标;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合理调整并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效益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必要的建设用地,防火浪费土地;开展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土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内容

严格按照国办发[2005]32号文件的要求,通过准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内容,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集约节约用地为核心,扎实做好规划实施评价、基础调查、资料搜集、专题研究以及土地利用重大问题和政策建议我论证等前期工作,尤其是要深入开展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的研究。通过专题研究客观预测人口发展与土地供需,协调各业用地关系,综合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土地保护的关系,确保规划的刚性和弹性并重,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现状数据确认

本轮规划修编的基础数据和图件采用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并依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准确可靠。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资料收集调查与分析整理

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为基础,全面进行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基础资料调查,收集相关法律、政策法规和规划资料,为规划修编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通过分析上轮规划编制概况,编制背景、编制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对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为本轮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战略思路和保障,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要和土地供给能力,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战略、完善规划指标控制、分区用途管制和实施政策机制等提出意见与对策。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针对规划修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按照国家、省和营口市下发的文件要求,结合*市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的研究成果,重点开展以下重大问题研究:

①*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

分析*市上轮规划编制概况、编制背景、编制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及采取的主要措施,从上轮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规划实施效果、规划的合理性和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几个方面对上一轮规划进行评价,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不足,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分析规划修编的必要性,提出新一轮规划修编与实施管理的建议。

②*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专题研究报告

通过对*市耕地现状、耕地增减动态变化情况和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分析研究,预测规划期内耕地需求和耕地增减趋势,揭示*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进而提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分解及布局调整建议,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对策,确保*市耕地动态耕地平衡。

③*市节约与集约土地利用专题研究报告

阐述节约和集约用地的背景、内涵、必要性及原则,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进行建设用地时空演变分析。构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分别进行城镇用地潜力预测(包括闲置土地潜力、空闲土地潜力、低效使用土地潜力等),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预测、工矿用地潜力预测、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预测(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等),确定基于节约集约方案下的用地规模,提出*市节约集约用地方案,进行新增建设用地统筹安排。并从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经济杠杆、工程技术等方面提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④*市土地利用生态建设专题研究报告

本专题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目前现状出发,根据*市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要求,详细分析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时,采用聚类法和图形叠置法等方法对土地生态功能分区,并确定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和布局,提出生态改善目标及生态建设用地安排建议,探讨可持续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对策和空间管制措施。

⑤*市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专题研究报告

本专题从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及态势入手,研究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和劣势条件,从而确定社会发展战略定位。通过分析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规律,预测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明确不同性质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模式选择,进行*市城镇体系布局研究。并提出促进城乡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对策建议、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的对策等。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将所有新一轮的规划数据利用软件进行管理,并交与国土资源管理人员使用。

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组织分工

为了加强对规划修编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建议成立统一的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修编的领导工作、对规划修编过程上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