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电子政务管理工作总结
一、工作情况
(一)对外实施“窗口”式办文
凡受理审批的所有业务文件均从报建窗口进出,报建单位只须将审批文件和必备资料从接件窗口递入,接件窗口录入微机,并发放注明预取件日期和案件查询密码的立案回执后,即可按规定的时限到出件窗口领取审批结果,或使用密码通过局网络、查询电话查询办理情况,申请人和经办人相对分离,中间环节不需申请人参与,而由机关内部协调解决,按法律规定和内部规定程序、时限办理。同时,印制报建须知,对外公布各类业务的办结时限,配备咨询人员现场咨询解答;申请人和经办人相对分离,如需洽谈、会商,均需通过预约窗口或预约电话进行预约安排,填制预约接待卡后,按规定时间在报建大厅洽谈处会商。
(二)对内实行自动化办公
该系统是网络环境下集成地图处理、流程化业务审批、表格管理、证件发放管理于一体的办公管理系统。从报建到发证的全部业务都通过计算机在网上进行,每个案卷的办理过程均在系统中公开透明。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范围、审批权限、业务标准、工作时限都通过计算机程序固定在系统中,系统按职责权限自动划定每个岗位的工作时段,并可以对每个环节、每个案卷自动计时,每个经办人员都必须在规定时段内处理完成并转往下一环节办理。如未能按时完成,系统将对案卷有红灯明显表示,自动记录、予以监督,并发出警告。在系统流程中集中突出处务会、局务会集体决策机制。
(三)建立庞大的基础信息数据库
主要包括。地形图资料数据库、道路资料数据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各种总规、控规、详规等规划资料数据库、城市用地数据库、建筑数据库、重点项目评审资料数据库等,这些庞大数据库,为未来“数字*”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举措
(一)基本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该模式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紧紧围绕全市“114421”工程和“五项攻坚行动”为目标,在城乡规划机关率先进行示范工作,努力把该模式打造成精品,做到“可看、可学、可效仿”。
2、坚持大胆创新,务求实效的原则。要紧紧围绕“效率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功能,充实基础数据库内容,及时调整相关程序。特别是围绕规范审批进驻政府服务大厅的要求,细化内容,调整程序,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3、坚持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原则。深入开展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制定总体规划,有效整合城乡规划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建设技术支撑平台。进一步提高审批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确保工作更加公开、更加透明,更加顺畅的开展。
(二)保障措施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社会效益。它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从过去只重管理向重管理、重服务的双重职能转变,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和手段,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既可以为社会各界通过internet查询规划信息、办案进度、相关法规、办事流程和必备材料,又可以在城市建设重大项目选址和审批上,为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经济效益。系统的成功使用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节约大量的资金。随着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植,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必将成为城市新兴而持久的经济增长点活跃于国民经济舞台上,为城市其他职能部门、各个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这套管理模式的建立现已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同,并为我局政务公开、信息发布、业务上网、数据服务奠定了基础。该系统的应用促进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技术进步,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为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