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实施规划的政策调研报告

在当前的三峡工程“后移民时期”,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治理、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已成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做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实施规划则是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重要举措。带着这一课题,县政协按照县委要求,组建专题调研小组,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群众、听取汇报等多种形式,全面调查了解全县库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组织专家分析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三峡移民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水库淹没情况。作为重庆库区移民迁建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区县之一,我县水库淹没区涉及1座县城、11个乡镇62个村(居委会)414个社。全县淹没耕园4.2万亩、房屋290.4万平方米、工矿企业114户、县城单位417个。175米蓄水成库后,我县境内长江水域面积70.62平方公里,库岸线长359.25公里,消落区面积24.5平方公里。淹没区主要集中在“一江四河”两岸,盛产脐橙和蔬菜的良田沃土全部被淹,其主要淹没实物指标占重庆库区淹没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二)人员动迁情况。依据《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奉节县淹没处理及规划报告》和《重庆市政府关于调整三峡移民规划搬迁安置人数的批复》,全县规划动迁人口为129333人(其中农村62828人,集镇5095人,县城61410人),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为60844人,复建各类房屋301.73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14户。截止5月底,全县按计划移民129333人,其中县外35585人;补偿复建各类房屋362.74万平方米;搬迁工矿企业114户。农村移民、城镇移民搬迁安置、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施复建任务全部完成,新建移民城集镇功能基本完善、运行正常。

(三)投资执行情况。截止5月底,市上累计下达我县并到位移民资金为643,149.53万元,我县实际拨付移民资金633,307.76万元,资金暂存9,841.77万元;间接费累计计划41,818.35万元,累计支出41,489.56万元,资金计划暂存328.79万元。从支出结构来看,移民资金总体上运行良好,但个别项目凸显资金不足,尤其是城镇迁建、行政管理等费用,超计划支出较多。

(四)移民后期扶持情况。从至上半年主要从围绕移民安稳致富的生产经营性和基础设施项目、特困移民救助、移民技能培训等实施项目扶持;7月1日起,对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主要是直补到人和项目扶持,实施的具体政策主要有产业发展基金、水库库区基金、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解决库区移民遗留问题(非农扶助)、移民养老保险、电子专项资金扶持6项,每年到县的后扶资金在1.1亿左右,政策期限至20年不等。尽管如此,总体上还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体系。

二、我县三峡移民工作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县三峡移民工作已经由大搬迁步入大发展阶段,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也正在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人地矛盾凸显返贫问题。全县就地后靠安置的6927名农村移民,人均耕园地仅0.174亩,较安置前人均减少0.416亩,尚有50个社5538人人均耕园地不足0.3亩,且安置土地大部分都是海拔高、坡度大、熟化低、质量差的“三跑”(跑土、跑水、跑肥)田地,土壤贫瘠,设施落后,效益极其低下。据县农调队测算,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移民农业收入人均下降800-1000元,降幅巨大。过去这些移民大多居住在被淹没的“一江四河”两岸谷地,土地肥沃,日照充足,交通便利,水源方便,大部分土地用于种植脐橙、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每亩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生活质量在全县农村相对较高。搬迁后耕作条件艰苦,农业收入锐减,新的收入渠道又没培育出来,生活失去了保障,部分移民成了当地新的贫困户。

(二)产业空虚凸显就业问题。三峡工程兴建的18年间,我县历史积淀的微弱产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全县累计关闭企业102家,搬迁的114户工矿企业也受到资金、场地等影响,生产效益普遍不好,县域经济主要依赖于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缺乏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末,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仅为亿元,净利润只有亿元,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强。从调查情况看,农村移民就业以农业和务工为主;城镇移民就业机会非常有限,既使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难以找到工作,除了外出务工,留在城里的若无一技之长,就只有开摩的、当保安,除非政策补贴,工厂一般都不会招大龄工人。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高于全市个百分点,高于全国个百分点。就业无门、上班无岗让不少移民对现实不满、对未来悲观,记恨于搬迁,经济问题正逐步演变为社会问题。

(三)地质灾害凸显环境问题。据调查,我县境内库区地质隐患点已达643处,蓄水175米后,已发生地质灾害及险情158处,灾害点遍及新县城及全县各个乡镇,约10余人、270万平米房屋受到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威胁。这虽有三峡水库蓄水本身造成影响,有建设三峡工程的人为活动破坏,但大量移民后靠安置垦荒也起到不小的推波逐澜作用。后靠安置的移民从庞大的三峡工程中分享的利益、得到的回报微乎其微,国家给的600元/人的生活补贴,远远不足以支付一个家庭吃饭、上学、就医等方面的正常开支,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在已停耕的地方重新开荒,不得不在退水后的消落带抢机抢种。他们这种无奈的开垦种植,既不安全更加剧了土壤的剥离流失和环境的破坏,对于原本生态结构脆弱的库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四)补偿差别凸显信访问题。移民补偿按县城居民、乡镇居民、农村居民区分标准,标准与标准之间差别至少20%以上,居住用地与非居住用地补贴数额也往往每平米相差100元以上,更有甚者达到200元,部分移民认为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不尽合理;第一期移民比第二、三期移民拿到的补偿金、享受的优惠政策都少得多,移民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则,迁建住房人均补差6000元,最多的补差达4万元,国家下发的移民补偿远远不够实际建房成本,我县城镇迁建资金超支6712万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了这一点。调研中移民一说到这些问题,就情绪激动、怨气冲天。虽然县乡两级都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了许多矛盾,但这些核心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仍有相当部分移民频繁上访。,全县受理的信访案件上,涉及移民的信访事项占到%,长期高企不下,成为影响全县大局稳定、社会和谐的重磅“炸弹”。

(五)文化差异凸显返迁问题。通过移民居住的周边观察,仅仅偶尔在路边发现一两个小书店,图书馆、电影院、健身房、文化站等这些最基础的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寥若晨星,网吧、麻将馆、游戏厅反而唱着主角,移民们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去寄托强烈的思想依赖性,县内已经出现了诸如的反迁现象。在我们的调研中,许多移民都表示空虚寂寞、寄人篱下,要像往常那样无事东串串门、西喝喝酒,跟朋友聊聊天、钓钓鱼什么的,已成为难以企及的奢望,都盼望当地能有一定的文化生活设施。文化生活匮乏已成为移民安营扎寨、安稳致富的“拦路虎”。

三、我县三峡移民安稳致富的初浅思考

以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和移民工程的“前三峡”任务虽已基本完成,但以移民安稳致富为主的“后三峡”任务方才起步,倍受世界关注,事关三峡工程最终成败,其意义不亚于再建一个三峡工程。为做好我县三峡工程后续扶持工作,特作如下建议: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019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