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协管调研报告
协管员队伍管理与建设的调研报告
司法所
协管员,一个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从上个世纪末的治安联防队员,到本世纪初为解决“3540”、“4050”人员再就业而设立的公益岗位,再到一支重要的辅助执法、辅助服务的管理队伍,各种称呼的协管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百姓的生活周围,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一、协管员队伍的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在人员编制有限的条件下,经区政府批准,从2002年至2009年,街道办事处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先后从社会上符合就业转失业的“4050”人员中招录了治安、保安、城管、残联、劳动、流管等协管员230余人。通过对人员进行测试、体检、面试后择优录用。
街道自成立协管员队伍以来,为规范队伍建设,发挥各类协管员队伍的作用,通过严把用人准入关、强化管理关、严格绩效考核关,使协管员队伍建设逐步走向正轨,在促进社区管理与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建立公开公正的用人准入机制。
在招录各类协管员之前,街道不仅制定了详细规范的招录办法,而且还对拟录用人员的标准、范围、具体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1按照政策要求,把“4050”下岗失业人员作为选聘对象,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报名、公开招聘,并采取考察与考核结合的办法,保证了录用人员在身体条件、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符合社区工作的要求。
2.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
2007年,北京市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正式运行,为充分发挥各类协管员队伍的作用,街道对各类协管员队伍进行了整合,社区治安协管员和城管协管员重组为网格巡查员;税收协管员、微机录入员、流动人口协管员重组为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协管员;残联协管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的工作保持不变。为促进各项安全稳定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街道建立、完善了协管员责任制、工作纪律、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要求。
3.建立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和协管员个人综合素质情况,街道建立了协管员培训制度,扎实开展了岗前培训、岗中定期培训、特殊时期专项培训等。通过培训,使各类协管员很快适应了工作需要,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为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打下了坚实基础。
4.建立奖惩机制。为加强对各类协管员的管理,发挥好协管员的作用,街道建立了协管员奖惩机制。流管办制定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奖惩办法》,做到职责、任务、奖惩三统一,充分调动了管理员积极性。信息指挥中心制定了《网格巡查员绩
2效考评办法》、《巡查员月奖惩制度》、《城市网格管理巡查员纪律规定》,对工作人员在仪表形象、工作纪律、工作职责方面做了明确规定,设立了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的绩效奖金,根据月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通过以上四项机制的建立,有效构筑了各类协管员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协管员队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类协管员的作用。2009年,我地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率达到了90%以上,治安保证书签订率达到100%;治安、保安协管员已成为“平安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劳动协管员在社区服务工作中为低保人员提供准确信息,协助职能部门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协管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协管员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
1.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在街道230余名协管员中,30%为50岁以上人员,80%为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很难适应高强度、信息化的社会工作的需要。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6群众的满意度。
作为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协管员队伍,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长期存在,这也是社会现阶段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小政府、大社会”,是未来社会治理结构的发展方向,一些西方国家也采用市场机制聘用政府雇员,一般不增加公务员编制,这对我们是个启示。因此,我们可以在种类繁多的协管队伍中挑选一类有代表性的协管队伍和协管员,对其的法律地位、职责、权力、义务,以及编制设臵、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试点改革,积累经验,为今后作为城市管理的协管员队伍的全面改革和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协管员队伍真正成为加强城市管理、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主力军。
2009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