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先进事迹5篇

【篇一】

xx同志,男,汉族,1962年12月20日生,现年54岁。1985年7月毕业于xx农业大学八一级农学系,取得农学学士学位。先后在原xx县农科所、xx县人民政府烟草办公室、xx县农业局等单位工作。1986年受聘为助理农艺师,1994年3月受聘为农艺师,2001年10月至今,先后兼任xx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县农学会秘书长、县农业局烟办副主任等职务;2006年10月受聘为高级农艺师,2015年1月,被中共xx州委聘请为xx州领导干部联系专家,聘期3年;现任xx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1995年1月19日,获xx县首届科学技术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2009年撰写的《对xx县冬玉米开发的思考》论文,获xx州农学会农业论文一等奖。2011年7月被xx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聘为评标专家。2012年8月,被xx县人民政府评为2012年度烤烟生产工作先进工作者。2012年2月被xx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3年8月,被xx州人民政府评为2013年度烟叶生产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4月28日,被xx县人民政府授予xx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服从单位和领导工作安排,任劳任怨,三十余年始终如一,努力工作和学习,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实践技能;事业心强,热爱农业,关爱农民,爱岗敬业,扎实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科技培训等工作,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一)积极参加本单位和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1992年3月在xx市参加xx省科委星火办、省烟草公司、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联合举办的“优质烤烟规范化栽培与烘烤技术”师资培训班学习;1992年3月在庐西复烤厂参加全省烤烟15级国标及成熟度培训学习,在xx县参加全省烤烟40级标准培训学习;1999年参加xx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魔芋专业学习;2006年7月参加《xx科技报.xx周刊》第一期采访员培训班学习,受聘为xx日报报业集团特约通讯员;2007年9月参加xx州农业科技干部培训班学习。工作期间,还先后参加了xx省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学》、《知识经济学》等培训学习。

(二)积极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博览群书,用理论武装头脑,取“他山之石”为xx所用,有效提高科技贡献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二、认真履职,扎实做好各项业务工作

(一)科学规划,服务大局。先后主持或参与撰写全县性农业工作规划、年度计划、农作物栽培技术实施方案、工作总结、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总结、农业产业调研报告等材料共490余份,为全县农业发展尽了一份力。

(三)积极主持或参与科技成果项目实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县级以上获奖科技成果项目20项,其中:地厅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县处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其中:1989年参与实施的“千亩冬包谷示范样板”项目获xx省农牧渔业厅三等奖;参与实施的“千亩白魔芋高效立体栽培示范样板”项目获xx县人民政府200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实施的“xx县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项目获xx省农业厅200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实施的“xx县千亩稻田养殖本地胡子鲶示范”项目获xx省农业厅2005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参与完成的《xx县3万亩稻田优质鱼类养殖推广》项目,荣获xx州农业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参与完成的《红魔芋良种繁殖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荣获xx州人民政府2009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参与完成的《xx县玉米高产创建项目》,荣获xx州人民政府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参与完成的《依靠科技、xx粮食四年增》项目,荣获xx州农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的《xx县烟-稻-鱼高效模式推广应用》项目,荣获xx州201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与完成的《xx冬春烤烟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三年产值突破12亿元》项目,荣获2015年度xx州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四)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受到各级表彰奖励。该同志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17次获得省、州、县各级表彰和荣誉。其中:1995年1月19日,获xx县首届科学技术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在xx省烟草公司举办的烤烟四十级标准分级技术培训班学习,经考试成绩第三名;2007年1月至今被xx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xx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聘为兼职教师;2009年撰写的《对xx县冬玉米开发的思考》论文,获xx州农学会农业论文一等奖;2011年7月被xx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聘为评标专家;2012年8月,被xx县人民政府评为2012年度烤烟生产工作先进工作者;2012年2月被xx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3年8月,被xx州人民政府评为2013年度烟叶生产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4月28日,被xx县人民政府授予xx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1月,被中共xx州委聘请为xx州领导干部联系专家,聘期3年。

(五)积极撰写科普文章,宣传xx农业。该同志先后独立、合作在《中国农业》、《基层农技推广》、《xx农业科技》、《xx农业》、《农村新技术》、《农村实用技术》、《福建甘蔗》、《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xx科技报》、《xx州农业论文集》、《xx县第一届农业科学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xx省xx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技术手册》等各级刊物刊登科技论文、科普文章40余篇。

【篇二】

xx同志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不管是在企业任职还是到政府部门,一直结缘于安全生产工作,从事安全生产工作30多年。作为责任重、压力大、专业强的安全监管工作,他没有推脱,没有放弃,没有怨言,而是痴迷其中,愈钻愈深,愈钻愈精,成为公认的专家。他负责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企业、群众和上级的充分肯定,其本人也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先进,连续多年考核优秀,多次在我市涉企服务部门中层干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前10位(2012年列前15位);2004年度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监局评为“安康杯”竞赛优秀组织者,2007年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个人。

爱岗敬业,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该同志始终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工作当作事业,全身心投入,切实履行这个特殊岗位的职责、这个特定历史阶段赋予的使命。安全综合监管职能移交市经委时,安全生产监管处编制5人。面对繁重的综合协调和专项监管任务,加上机构不健全、人员少、装备缺等情况,身为处长,他尽心尽力尽责,积极争取支持,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和考核控制指标,xx市的安全生产工作连年被省政府考核为优秀并名列前茅,承担的市春运办工作也连续多年获全省先进。无论是行政审批还是事故查处,都能做到坚持原则,严格准入,该罚则罚,裁量合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后,身为危化处处长的他吃苦不叫苦,艰难不畏难,干事不挑事,主动承担起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重任。积极督促指导危化品从业单位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及时办理生产经营许可,确保各项工作进度保持与全省的同步,全市化工行业、危化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自打进安监系统就是正科级别的他,虽几次与领导岗位擦肩而过,却始终未因此怠慢工作,真正体现了一名公务员应有的素质与涵养。

求真务实,积极推进安全基础建设。安全生产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高危行业安全监管和安全审批业务的骨干,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大局,积极探索创新安全监管机制,不断破解安全生产领域的难题。安监局成立之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作为谙熟安全监管的“老前辈”,他能积极开展调研,为领导决策收集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实际提出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不少调研成果都为单位和政府采纳。2005年始,最初承担“衢化片区”安全隐患问题调查,提交的调研报告得到市政府的重视,后续调查提出的综合整治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后予以实施。现衢化片区“厂中村”搬迁、巨化公司电网改造、危险化学品运输通道建设等综合治理内容已基本完成,危险品车辆停放场所、危险品仓储等治理内容已取得初步成效,极大地减少了巨化、高新园区片区的安全环保风险。xx在全省最早制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他深入调研,修订完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倡导、支持园区、企业整合资源,提出依托巨化等具备救援资源企业建设政府专业救援队的建议,现已建成省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巨化中心并已取得不少战果。他致力于建设安全专家队伍、发展中介机构并推进市场化运行,在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减轻企业负担。他负责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首次规划)的起草并做了大量调研,现规划任务与10多项工程已基本完成。近年来,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他积极推动或组织开展安全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强监管指导,促进企业基础建设,为有效遏制工矿事故的高发、为全市连续保持安全生产稳定做了积极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学以致用,努力推进安全科技进步。该同志有较强的政策业务水平和较丰富的处理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经验能力,是市“四五”、“五五”普法讲师团成员。他勤于学习,积极参加各类讲座和培训,不断改善知识结构,从不放弃参与安全法规的修改机会,不少省里出台的法规都采纳了他的意见,具有明显的xx元素。如,受省局委托组织起草编制化工试生产和科研试验2个管理办法,办法的实施有效加强了全省乃至全国化工试生产和科研试验安全管理。同时,继续开展化工工业性试验项目的调研,以促进化工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化工行业的安全发展规划和化工园区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有效推动化工生产进园区、经营企业进市场,拓展和促进化工产业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强化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把关,努力推进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生产储存装置的自动化设计和诊断改造,全市在运行的50多个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40多家涉危险工艺企业基本完成自动化联锁改造和监控,切实提高了化工装置的本质安全;加大矿山限小扶大力度,推进矿山中深孔爆破分台阶开采、地下矿山6大安全系统应用及机械采装,矿山企业从2001年的500多个减少至目前的100多个,矿山安全形势保持长期稳定好转;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行政审批和基础数据库系统,为推进安全生产网上审批的实施打好基础。

创新机制,自觉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他一直热心主动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对重点项目全程跟踪协办。因担任过市质量、设备、安全等管理协会秘书长,熟悉相关产业政策和企业基础管理,指导协调工作效果好,赢得了企业的普遍尊重和好评。任行政审批处长后,不摆架子,不踢皮球,进一步发挥特长,切实履行行政审批把关职能、切实树立审批就是服务的理念,做好业务指导,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审批流程再造,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和“能放则放、能简则简”的原则,30项审批事项法定工作日平均压缩50%以上,保持省内及周边领先。面对众多的监管服务对象,他从不利用权力谋取私利,自觉接受单位、社会的监督,有效防范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4年来,审批处窗口办理各类事项3.5万余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实现零差错、零投诉。窗口人员多次获得“明星服务员”、“群众满意服务员”、“党员示范岗”、“文明之星”等荣誉,2012年荣获市“高效服务窗口”,其本人也获得“高效服务标兵”称号。

安全监管岗位责任重、风险高、环境差,安监人在工作中要比常人付出的更多。xx同志凭着对安全生产事业的无比忠诚,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运用和改进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劳模。

【篇三】

xx,男,现年45岁,中共党员,是xx州xx乡河头村七社的村民。

在xx乡大山深处,闪烁着一颗耀眼的致富明珠,他,就是近年来xx涌现的“新兴职业农民”的杰出代表和“乡土专家”xx。他,学历不高,仅有xx州职业中专函授学历,却有着精明的头脑、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坚强的毅力。他,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却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劈荆斩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既无显赫的家庭背景更无殷实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艰苦的生存环境却造就了他“人穷志不穷”的精神斗志,开启了他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xx1988年初中毕业起初在家种植茶叶和草果,由于xx河头村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起早贪黑的劳作并未改变他的生活窘境,迫使他走出大山,踏上了探索致富新路的征程。20岁时他孤身一人来到xx城区附近种植番木瓜,先后经历25年的风雨历程,终于从番木瓜种植、开办石场、孵化鸡苗、荒山造林、种植石斛等创业模式中,成功开创了石斛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即“石斛扦插育苗+石斛示范种植+石斛专业合作社+科技培训+石斛枫斗加工销售”的石斛产业发展模式。2009年被xx科技局评为2007-2008年度优秀科技辅导员;2010年被xx科技局、科协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2011年被xx委评委“评星晋级创三百”百优党员称号;2011年被xx人民政府授予“xx第一届劳动模范”;2014年被市职中评为新型职业农民种植优秀学员;2015年被评为中组部、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优秀学员。

科学技术显威力创业脱贫奔小康

在xx积极探索的多种创业脱贫模式中,他深刻认识到“山区要脱贫,科技教育必先行”,必须坚持“治穷先治愚,治穷与治愚相结合”,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2005年在外奔波多年后他毅然回到xx乡老家,决心探索开展石斛人工种植技术和科学种植模式。2006年投资6.2万元在xx乡河头村试种0.8亩紫皮石斛。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没有现成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经验可以使用。虽然当时石斛市场行情年年上涨,但由于石斛种苗紧缺和投入过大(每亩投入约8万元),加之缺乏成熟的种植技术,许多农户都望而却步,不敢贸然种植石斛。面对巨大的投资风险和技术考验,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信心百倍的刻苦钻研石斛种植及扦插育苗技术。一方面外出到龙陵、龙xx等地参观和讨教,另一方面又从书本上查阅技术资料并结合xx乡的气候特点,亲身实践,因地制宜的攻克石斛种植技术和扦插育苗技术难关。2007年扩种1.2亩,2008年和2009年又扩种1.5亩,2009年种植规模达到3.5亩,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

日趋成熟的种植技术和可观的经济收益使xx在xx乡一鸣惊人,参观学习者纷至沓来。由于村民们亲眼目睹了种植石斛的巨大收益,大家纷纷表达了发展石斛种植的强烈愿望和要求。特别是2012年以来由于市委市政府对xx石斛产业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石斛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之市场价格一路飙升,更是激发了许多干部群众和个体工商户投资石斛产业的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石斛种苗和科学种植技术的巨大需求。无论是对远道而来的参观取经者,还是本地农户,他都一视同仁毫无保留将自己掌握的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全面传授和推广。

2012至2013年,为了让他的扦插育苗技术和种植管理技术得到示范推广和全面普及,充分发挥其推动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他带领村民在轩岗乡筠竹园村委会小水沟村民小组租地建立石斛扦插育苗基地和示范种植基地125亩,带动石斛种植户20户,并先后培训当地种植户200多户,培训人员3270人次,推动了全乡石斛产业的全面发展和加快了全乡脱贫致富步伐,并示范带动了周边乡镇和xx、xx、xx等县市的石斛产业发展,解决了石斛种苗培育的技术难题和种植管理技术难题,成功探索出了石斛仿野生种植模式和大棚集约化种植模式,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和运用。发展至2015年,xx乡种植规模达945亩,年总产石斛鲜条264.6吨,年总产值3175万元;全市2015年石斛种植总面积达7354亩,总产鲜条2707.4吨,种植业和枫斗加工产值达到2亿元。

创建合作社带领群众踏上致富路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xx说,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做事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做事的态度。在学生面前,老师一定要作好表率,做好每一件小事。

结婚多年,一直忙于工作的xx始终没要孩子。2001年,xx怀孕了,剧烈的呕吐使眼睛充满血丝,红肿得像只小兔子。她常用凳子垫起浮肿的腿写教案、批作业,从没请过一天假。为不影响给学生上课,孩子不满百天时,xx每月花500元钱在学校对面租间小屋,每天利用间操时间,急匆匆地跑下学校的4楼再爬上家里的7楼,气喘吁吁地给孩子喂奶。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xx老师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期望和嘱托,带病顽强坚守在教学一线。她说:“我要把一天当两天过,用红烛精神照亮孩子心灵,用青春生命铸就强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