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先进事迹材料5篇

【篇一】

在以男性为主的xx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散机队维修班,作为一名女维修工,xx是一抹亮色。她多次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党员”、“优秀员工“、“青年岗位能手”、“模范操作工”和“技术能手”等称号,她带领的班组荣获xx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1994年,xx从市第一技工学校电气专业毕业,1995年2月被分配到了当时的xx港三区维修队从事维修电工。港机维修工作不单要求技术好,还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她的父亲是港口老职工,作为第二代港口职工,xx有一种港口情怀。当初,她选择电器维修,一是她的物理比较好,二是她自小便深深喜欢上这一行。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港口电器维修的艰苦还是出乎她的意料。每一次维修任务下来,就让xx满身汗水、累不堪言。

没过多久,她看到和自己一起来的两个女孩先后调离,也产生了离开的念头。1997年,她自费报读了xx师范学院会计专业大专班,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希望转行,离开这个又苦又累的地方。

这么轻易放弃自己的选择。xx经过多次内心挣扎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做到最好。她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同事请教,业务技术快速提升,成为电工维修的中坚力量,最后成为电工班班长,并且一干就是22年,一直兢兢业业坚守岗位。

2015年8月1日晚上,煤炭码头300#泊位作业热火朝天,双流程抢卸“国远26”轮煤船。不料02#堆取料机突然发生故障,双流程作业被迫中止。经查,初步判断是主控电源故障,暂无法修复。晚上11时,接到通知不到半小时,xx和其他青年突击队成员全部到达现场抢修。由于线路复杂,故障点非常“隐蔽”,突击队成员连续奋战了2个通宵。作为现场维修的唯一女性,xx同小伙子们一起吃盒饭吃干粮,累了和衣而睡;腰酸了,无暇顾及。看到xx带头冲在前,其他大小伙子们都感动了,干劲更足了。到了3日下午6时30分,突击队终于“揪”出故障点,并顺利排除故障。

2015年强台风“彩虹”过后,xx第一时间赶回公司,查看电气设备的受损情况。面对着9个转换房、13条皮带线以及3台堆取料机等众多电气设备,她积极与技术员商讨电气设备恢复方案。

由于300#泊位皮带流程线长点多,受台风影响设备繁多严重,既要检查又要及时修复受损设备,加上当时通讯全部中断,所有人全靠对讲机沟通。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带领全体电工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配合技术员逐点排查,逐线修复。最后使线路短时间全部恢复正常。

技术过硬管理创新

2006年,xx所在散机队水平集疏运系统正式投产,这是个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设备中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变频器以及软启动器等都是她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为了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维修技能,她除了在公司的短期培训班多请教老师外,还购买有关的技术书籍回来自学。有一次,队里的3#堆料机出现行车变频器故障,“gf”的英文字母一直在变频器的屏幕上闪烁,她判断是接地故障,可能是行车机构某台电动机烧坏了造成变频器报故障的。于是,她与同事逐一检查电机,终于找出烧毁的电机并进行更换,使变频器恢复正常。

“电器维修技术日新月异,更新得非常快。不学习,很容易被淘汰。”xx说,特别是港口电器维修,任务重,压力大,需要不断创新和学习。正是依靠不断“充电”和积累,xx成为公司技术过硬的骨干。

近年来,xx参与了装车楼绞车系统预警信号技改、300#泊位皮带机污水系统技改、bc105、bc106伸缩头电气系统技改、斗轮机中心导料板限位技改、装车楼铁道信号灯技改等10多项较大的技改项目。

2015年,xx参与的系列技术创新项目共为公司节约成本230多万元。她牵头开展的技术攻关和qc成果《降低矿池皮带机故障率》以及《降低水平集疏运系统皮带损耗率》分别获得了省级和市级优秀qc成果奖。

xx注重管理创新。300#泊位点多、面广、线长,电器维修压力非常繁重,xx和同事经过多年研究和探索,创新了管理模式,决定将电器维修任务前移,利用平时空闲、休息时间对电器进行检查和保养。“机器和人一样,不能等到有问题时再处理。而应该将维修工作化解在萌芽状态,重在预防。”她打了一个比喻,人平时多运动和预防,就不容易生病。机器也一样,平时多保养和检查,就能杜绝“断电”,减少损失。

据了解,xx的电器维修组创新管理模式后,每年为公司减少损失几百万元。

【篇二】

积极进取乐于奉献

昨日上午,尽管之前对xx的主要事迹有大致了解,但到了他的工作室,记者还是被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折服。

“我相信技术创新会慢慢让xx糖业产业重焕生机。”xx表示,自1990年大学毕业进入糖厂工作至今,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制糖生产一线。时刻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不断在岗位上有所创新。

采访中,xx的同事告诉记者,xx做事踏实,是金岭糖业不可多得的技术精英。思想上,他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帮助别人。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勇于担当责任,敢于开拓进取。公司的人常常会看到一个身影,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采样器,在车间的每个岗位上细致的记录各种参数,采样后拿到化验室中亲自做化验,把所得的化验数据进行一组组对比,紧接着又去指导工人操作。

在抢险救灾工作中,xx也冲在最前面。2014年7月在防台风“威马逊”过程中,xx一整天坚守在生产一线上抢险,一直忙碌到台风过去才停下来。

勤于专研开拓创新

刚参加工作那时,勤奋的xx一方面将过去在大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产中,进行现场实践,另一方面利用休息时间到实验室去做实验,进行制糖生产数据分析,同时虚心向老师傅请教。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认真务实的工作,他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成长成为单位技术骨干,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

1995年,糖厂要利用原甘蔗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时间紧任务重,要在短短的6个月内完成设备和工艺改造,同时还要完成当年的25000吨原糖加工任务。当时厂长找xx谈话,xx本想推辞。厂长说,正因为没有了退路才找你来承担这个任务的。就这样xx接受了设计任务,紧接着就开始了忘我的工作——利用所有的休息时间查资料、计算数据,到中山糖厂现场取经学习,有时为了完成一份设计方案而连续工作24小时。很多时候同事会看到他一边拿着刚写完的改造方案,一边跑到现场指导改造。通过日以继夜的努力,整个项目按时投产并顺利完成了当年的加工任务。当时,这条生产线是xx第一家利用原有榨甘蔗生产设备改造而成的原糖加工生产线。接着先后又承担了金岭糖厂、xx糖厂、客路糖厂、珠海平沙糖厂等企业原糖加工项目的改造设计、调试、生产管理,这些项目均一次投产成功。

技术攻关勇当标杆

经过多年的原糖加工管理和工艺管理工作,通过对各种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对比,xx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艺实施方案和管理方案,原糖收回率从原来的92%提高到95.2%,吨糖耗煤量从原来的0.364吨降低到0.121吨。

在生产过程中,xx针对各个薄弱环节进行的小改变却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如对蒸发节能改造以提高汁汽和热水利用项目,经改造使用后,效果非常好,节汽和节水明显。此外还有对中和饱充工艺技术改造以提高产品质量、压榨衡行榨蔗以提高生产安全率和甘蔗糖分抽出率、压滤机和分蜜机的转型升级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糖份收回率等。通过这些小改变,公司的节能效果明显,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率、压榨抽出率、糖份收回率等稳步提高,为糖业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

据悉,近年来,xx担任多个项目的课题组长,其中有。xx金岭糖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项目;2015年省级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设备更新淘汰老旧设备专题)项目;两化融合食糖生产全流程自动化技术改造项目;膜过滤技术在糖厂的应用等。这些项目都是获得省、市财政支持制糖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升级项目。这些项目经xx把关和组织实施,其中大部分项目已投入运行,成果显著,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部分项目已通过了市和省相关部门的验收。

2016年,xx获得xx省五一劳动奖章,金岭糖业公司创建以xx为主导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激发企业职工技术、技能革新的积极性和潜能,促使公司在本榨季取得榨甘蔗量比上年增加了14.3%、原糖加工量增加了4.1%的好成绩。同时,公司被市总工会命名为“xx市职工创新示范基地”。

【篇三】

xx公司作为共和国航空工业的长子,在61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无数个第一。我所在的分厂主要是为飞机操控系统加工零件,我们钳工班就是为这些零件做最后一道手工精密加工。这项工作不仅要熟知机械加工所涉及的各个工序、各种材料以及机械原理、力学原理等相关知识,还要掌握钳工的加工技术技能,尤其要具有掌控加工精度的高超本领,才能保证部件的装配技术要求。

我出身在工人家庭,祖孙三代都是xx职工,从小生活在xx大院,耳濡目染,父辈们“航空报国”的理想一直感染和激励着我。2000年我如愿地走进了xx公司技工学校,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立志成为全国最好的钳工,心系蓝天,报效国家。那时,我的这个理想没对别人说,怕人家说我“狂妄”。在3年的技校学习期间,我几乎每天上完6个小时课之后,还要拿出6个小时自学苦练。上实训课,我经常问老师全国和省市钳工技能比赛要求什么精度,然后就超出课程所规定的,把0.1毫米公差提高到0.05毫米、把0.05毫米公差提高到0.02毫米,向更高目标看齐。

参加工作第二年,在公司举办的技能竞赛中,我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工友们都向我表示祝贺,而我却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每天下班不回家,吃袋方便面,在车间一练就到下半夜。后来我还感觉不解渴,又买了一台老虎钳子,安在家里北阳台上苦练不止。那时的我就像着了魔,一时一刻都不想停下来。

有志者事竟成,付出就有回报。凭借常人难以做到的刻苦学习和钻研,从2005年开始,我多次代表公司参加各级别职业技能竞赛,先后取得xx市、xx省、全国不同钳工组多个第一名的成绩。经过三次破格晋升,2009年,我成为了xx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特别是我手工加工公差可以达到0.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25,即使是最先进的数控机床也达不到这个程度,被大家称之为“文墨精度”,那年我25岁。由此,我被选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青年技师协会副秘书长、xx市国防及中省直企业职工技术协会钳工协会会长。

钳工俗称机械工人中的万能工。当好钳工光靠体力不行,需要时时动脑筋琢磨,更需要有一种不盲从、不服输、勇于创新的进取意识。俗话说“活好还得家什妙”,我对钳工工具的喜爱超过了一切。2010年,我荣获全国机修钳工状元,得到3万元奖金,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xx五金工具城,把自己渴望已久的一套进口组合量规买到手。在每年xx举办的“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最后一天,我也总要赶过去,趁参展单位甩卖机会,以低廉的价格选购适合的工具。在使用这些新工具的同时,我还把它们与厂里使用的工具进行比对,研究其中的差距,然后动手加以改进,累计改进各种刀、量、夹具100多种。特别是有一种钛合金专用丝锥经改进后,提高工效4倍,每年能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费46.2万元。这些工具成为工友们的抢手货。

2006年,公司在为国外客户生产大型客机舱门时,有一道紧固件的生产环节,时间周期紧,加工难度大,我就整天琢磨着怎么改进方法。恰好一天晚上,我在电视“走近科学”栏目看到了一个有关汽车刹车片的专题,这让我豁然开朗:可不可以生产一个装置,事先预设好摩擦系数,通过钻床旋转达到紧固的目的。我立即画图纸,第二天到单位做零件乃至装配、调试,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如今,这个名为“定扭矩螺纹旋合器”的装备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生产加工中广泛应用,使以往2个人、1天半的加工装配任务,现在1个人、2小时即可完成,提高生产效率8倍,仅人工成本每年就节约逾百万元。

2008年,公司有一项上千万元的国外订单,由于质量没达到要求,被国外客户亮了黄牌。如果三个月内解决不了问题,不仅订单告吹,而且公司甚至中国航空企业在整个欧洲市场都将颜面尽失。公司上下憋着一口气,一定要啃下这个硬骨头。而要攻克这个难关,通常要建一个恒温、恒湿的车间,投资数百万元不说,工期根本来不及。接到这个任务后,我与工友们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用保温箱加防潮沙营造出一个符合加工要求的小环境,使这道难题迎刃而解,保证了产品按时交付,为中国航空企业赢得了信誉。

参加工作9年来,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累计改进工艺方法60余项,改进设备2项,发现设计问题26个,提出生产窍门24项,总结先进操作方法和撰写技术论文12篇,申报技术革新项目20项,并取得了“多功能测量表架”等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相当于每个月有4项革新改造和发明创造项目。

现在社会一些人对“80后”总有一些担心,甚至对他们能否保持工人阶级本色表示怀疑。其实每个“80后”都有自己的个性,也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一样。所不同的是,我的理想是做一个中国最好的钳工,让理想接地气,让人生更有价值。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当时,通往抢修点的大部分道路仍被倒塌的树木、广告牌等杂物堵塞,汽车无法通行,只能蹒跚前行,一天下来,最少要步行十公里的路。因为全市停水停电,道路中断,饮水、食物没办法及时供应,每天下午三点才能吃上午饭,有时甚至整天挨饿,但大家都毫无怨言。

年过五旬的老同志胡健做好监理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开车接送员工上下班,一度累倒了还是咬紧牙关挺住。在大家的努力下,提前完成了xx市政府下达的“七天全面完成复电”的工作任务。万家灯火亮起那一刻,电力人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三年来,虽然平常工作繁忙,但他们积极响应公司工会的募捐活动,多次自发前往福利院及一些特困家庭进行慰问,在这片热土上奉献光和热,演绎着电力人的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