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助力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持续锻长板补短板,全力打造更好营商环境。

一、厚植成长土壤,播撒阳光雨露,**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

1.健全机制凝聚共识,优化营商环境发出最强音一是打出一系列制度规范的“组合拳”。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二是强化各级组织保障。市级层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营商环境重大问题。区级层面落实迅速,滨海新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为双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南开区建立了由28个区级部门和12个街道办事处组成的“区—街”两级领导体系等。三是多项做法领跑全国。在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rcep关税政策查询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国首创;在全国首批推出国家新标准电子营业执照;等等。

2.惠企利民高效便捷,政务服务更加暖心贴心一是持续扩大“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实施范围。推进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改革,1051个市级事项进驻窗口。创建工程建设小型项目快速审批机制,大幅压减审批时间,受到了企业的欢迎。二是全面推开“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全面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一天即可办结,网办率达到98%以上。三是区级政府创新服务方式亮点纷呈。滨海新区在全市率先将营业执照和高频许可证整合为“一件事”;河西区打造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的做法,已在全国范围推广。

3.深化事中事后监管,政务监管更加精准科学一是深入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监管办法,动态修订清单,2023年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涉及全市32个部门,包含199个检查大类、460个检查事项,全部面向社会公示。二是积极推进信用监管。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34个市级部门在生态环保、药品生产流通等43个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交通出行、消防安全、保安服务三个领域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互联网+监管应用试点,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三是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推动交通物流、水电气暖等重点领域涉企违规收费自查自纠,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乱收费行为,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4.持续送出减税降费“大礼包”,帮助企业“轻装上阵”一是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全市累计50家重点“小巨人”企业被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名单。二是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全面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聚焦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阶段性免征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三是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鼓励担保机构降低取费标准,扩大受益企业范围,全市小微企业新增融资担保额由20**年的7.1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42.8亿元,受益企业由113家增至2100家。

二、适应新变化,应对新需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尚存在短板弱项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2.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提高行政许可实施的法治化、标准化水平,细化行政许可实施条件,规范行政许可实施裁量权,使行政许可权力的运行更加稳定、透明,实现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为市场主体和民众提供更加公平和可预期的竞争环境。实施精准有效监管,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以风险为核心、以场景为抓手的“一体监管”机制,针对不同场景规律和特点,统筹优化监管手段,开展联合检查,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对守法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的企业“利剑高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大力推行柔性执法、“说理式”执法,完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体系。深入推进数字监管,扩大部门间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大数据监控、风险预警、线索核查、调查处置的全链条监管闭环。

3.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增强责任担当和服务意识,更多采取“企业点菜”方式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府易找、政策易询、服务易得、困难易解”。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建立健全隐性壁垒发现机制,运用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政府部门主动识别隐性壁垒的意识和能力。保障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转”,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配套政策,明确竞争行为底线边界,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

4.进一步健全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机制,切实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加强“信易贷”平台建设,继续推进相关政务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共享,支持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各类涉企信用信息,实现“全线上、无抵押、免担保、纯信用”24小时快速自助贷款服务。创新开展市场化信贷风险补偿,因地制宜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市场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逐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物范围,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增量扩面。持续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的绩效评价机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和再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