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年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主体责任制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根基
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始终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党组会议、常务会议先后*次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安排部署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多次深入现场,调研督导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以及省级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问题整改情况,统筹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系统谋划生态修复、水源涵养、水源地保护等根本性、长远性工作,统筹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先后对*整改情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跟踪监督整改。市政协强化民主监督职能,多次组织调研,就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市直各部门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责,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推动生态环境隐患彻底清除、问题全面见底。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齐抓、行业主管、分工负责、紧密配合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打好“七大战役”、健全“六大机制”、做好“五大保障”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严格监管与有效激励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制度保障。
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一年来,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主体责任制得到有力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污染防治工作压力依然较大。受产业结构、地域环境,特别是气候气象等因素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不断增大,源头突破、全过程管控机制还不健全,各类污染物协同管控体系尚不完善。二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还需持续发力。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存在短板,“四烧”(烧荒、烧秸秆、烧树叶、烧垃圾)问题时有发生,部分农民群众对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意识淡薄、参与度不高。三是环境监管体制机制还需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不够顺畅,第三方治理市场培育不够、支撑作用不强,监测、执法队伍建设还需持续发力。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坚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紧扣美丽*建设这一主题,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以更大力度保护生态、涵养生态、改善生态,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