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民工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但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其显著的特征:老年人数量大,老龄化速度快,地区差异大,且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要正确分析老龄化的原因,针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引发的老年人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才能更好地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挑战。

关键词:老龄化;概念和内涵;原因;特点;影响;策略;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的国家。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妥善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对做好当前老龄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还可为解决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借鉴。本文从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征入手,阐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索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切实可行的老龄工作对策。

一、老龄化的概念和内涵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上升。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统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人口总数10%,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或老龄化地区。据此,国际上习惯将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总人数7%的称为老年型人口,4%-7%称为成年型人口,4%以下称为年轻型人口。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为1.3亿,首次突破10%,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二、我国老龄化形成的原因

(1)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数量增加。1985年为68.9岁,而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岁,15年间增加了3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2)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相比,我国更快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主要源于我国生育率下降的速度是急剧的、迅速的,而西方国家是平缓的、渐进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迅速的迈向了老龄化社会。

(3)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10年将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三、我国的老龄化有如下特点。(1)老年人数量大。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21世纪初期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超过1亿。据有关预测,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为1.52亿,2020年达到2.01亿,2030年将为3.42亿,2040年将超过4亿,为4.09亿,到2050年将达到4.38亿。

(2)老龄化速度快。有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更快。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由7%上升到14%,只需25年或26年,快于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而其他发达国家完成这一过程用了更多的时间: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德国和英国用了45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由14%上升到28%,则大约只需要35年左右的时间。(3)老年人口中呈现高龄化。国际上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时通常把80岁以上老人划为高龄老年人口。我国高龄老年人口在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3457万和12083万。由于高龄老年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寿命长,在高龄老年人口中高龄老年女性的比例很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参考文献:《人口社会学》,胡伟略(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张运刚(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社会深层的人口效应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王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原新,《理论视野》2007年第9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探析》,陈晓莉、王欣,《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