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一、**市农村生态环境特征
**位于**省东部,海拔在***m~****m,年均气温*℃,四季分明,降水量分布不均,冬季雨少。受地域和气候因素影响,**的农业作物以小麦、玉米、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为主,是**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主产区。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万,其中,农村人口**万,占总人口的**%。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为****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为*万亩;2022年年末大牲畜存栏**万头,牛存栏**万头,生猪存栏**万头,鸡存栏**万只。由此可见农村不仅给城镇居民提供生活补给,同时是城镇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蓄水池”。但从现状来看,受全市经济发展制约,**市农村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水平缓慢,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方式滞后,农村生态环境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二、**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一)从顶层设计上实现了制度规范化。2022年,**市先后起草颁布了《**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制定了《**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方案》《**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伍队列训练制度(试行)》,《**市关于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成员名单及工作职责》《**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工作规则》,从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和义务、执法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等方面进行了完善,明确了乡村生态振兴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
(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20**年以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开,以政府为主导引导农民群众定期集中开展卫生大扫除、垃圾大清理、环境大整治,大部分农村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利用项目支撑对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问题持续治理,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工作相结合,截至2022年底,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其中,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较之2021年提升了近*个百分点。
(三)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各村镇积极推动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并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农用地分类管理作为重点,严格了禁养区划定标准,目前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为**个,面积为***km2,通过分层治理,污染问题的得到一定改善,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
(四)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近年来**市通过中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争取,有力支撑了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仅2022年就争取资金4.86亿元。同时依据每年全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通过农艺调控、退耕还林、安全利用等措施,持续推进涉镉等重金属行业排查整治,将涉重金属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管理,开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至目前,**市全市范围内的土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有效保障了老百姓“吃得放心”。
三、**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目前存在问题及其影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导向。**市农村经济产值80%以上,主要依靠种养业生产,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其中农业生产中耕种产业规模小,粗放化,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及产品产量未尽最大化收益,环境效益和生物资源利用成本常常被忽略,尤其在农村产业生态化方面,产品功能拓展不足,生态乡村尚未形成,导致农业产业持续发展阻力大。首先,在农产品的种类方面,要突破传统格局,科学的进行多样品种选育,学会运用绿色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流程,创新产品加工技术,推动产业多样化衍生的同时强化水土保持和农业污染防控。其次,在产业布局方面,严格按照“减排、回收、再利用”的3r原则,既要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双减双替代行动,实施农业立体种养,又要有效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对于种养过程中的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实现产业联动。第三,要在农业发展生产过程中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底线要求,做到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最大可能恢复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最优策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最可能持续长久的发展,第四,要有效的利用优质农业生态资源,在保质保量提供绿色高优农产品的同时,拓展绿色生活体验产品供给方式,开发校园农耕文化体验实验课堂、休闲养生旅游特色产品等,多渠道确保乡村生态产业持续发展。
(五)明晰责任界定,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按照“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对农村居民、农业生产者、乡镇企业主等环境保护责任主体严格按照标准和资源产权登记进行科学界定。一是加强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明确网格负责人和责任人,对农村土地开发造成生态破坏、农业面源污染、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等方面加强执法检查,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确保监管执法不留死角、不存盲区,实现全覆盖。二是强化日常环境监管。严格按照“双随机”制度,随机抽查一定比例的一般监管内容和重点监管内容,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环境应急管理、运行维护记录等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现场提出整改要求及完成时限。三是大力推进规范执法。制订环保职能尽职免责清单,明确权利与义务,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制定,厘清定义务并制订执法监察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在当今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当具备时代发展的特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治理过程需要找出问题源头,找准解决对策,循序渐进,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只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绿色生态乡村,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