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庆市954名青壮年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定义界定
郑功成认为,农民工特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据此,本文界定的农民工是拥有农村户籍,在法律上享有农民的权利并承担农民的义务,却不以农业收入为主,外出城镇务工的人员。按照中国《劳动法》的规定,16岁以下的人是童工。也就是说,16岁以上的人就可以工作了。所以,根据调查问卷的设计情况,本文的青壮年农民工是指16~45岁(含16岁和45岁)的农民工。
青壮年农民工是高活力的群体,其工作变动相当频繁。因此,他们的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持续性问题一直是实施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本文以青壮年农民工为对象,通过分析微观因素对他们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各影响因素。
(二)研究过程及手段
本文的分析基于2004年对重庆市9个主城区的农民工的一项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在重庆市9个主城区(渝中区、沙坪坝区、北碚区、南岸区、江北区、渝北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和巴南区)务工的农民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50份,回收1106份,有效问卷为108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7.9%。其中,符合本文界定的青壮年农民工的问卷有954份。本文主要是对这954份青壮年农民工的问卷进行处理,使用spss12.0软件分析调查数据。具体方法为:第一,以调查资料为依据,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青壮年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倾向的具体状况;第二,运用双变量logistic回归来拟合模型,寻求与青壮年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倾向相关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进一步探寻影响青壮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中观、微观原因。
二、变量设定与测量
(一)因变量: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倾向
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倾向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一种自愿参与意愿。笔者以它作为因变量,进而从中观、微观方面来讨论影响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各种因素。在调查中,当问到“如果现在让你选择,你可以自由地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你会做出哪种选择”时,样本中有51.8%的人选择参与社会养老保险,有43.4%的人选择不参与,另有4.8%的人没有做出明确的选择。由于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农民工在是否参与养老保险问题上的选择,故在模型中只选择那些表示明确意愿的样本。
(二)自变量的设定与测量
对青壮年农民工来说,影响其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就一般的影响因素而言,它们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即社会层面的、中间层面的和个人层面的。社会层面的因素指那些与社会的发展、变动有关的影响因素。它们对整个农民工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都会产生影响,是影响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共同因素,例如,社会进步的状况、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状况,等等。中间层面的因素主要指与个人所属的群体、组织有关的因素,例如,工作单位的福利待遇等。个人层面的因素主要指个人的素质和社会特征,例如,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等。中间层面的因素与个人层面的因素都与特定的具体青壮年农民工相联系,因而可以看作青壮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特性因素。由于调查资料的限制,本研究主要探讨中间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因素的影响,即探寻与单位和员工自身有关的因素对青壮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倾向的影响。具体所选变量的测量和赋值如同表1(略)所示。
(三)实证模型的设定基于前面的描述和分析,本文将影响青壮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行为意愿(以下简称为“参与意愿”)的微观因素设定为7个(见表1(略))。其中,对2个虚拟变量,本文用xd表示性别,hd表示婚姻状况。
同时,建立含有2个虚拟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
y=β0+β1xd+β2×2+β3×3+β4×4+β5×5+β6×6+β7hd+μi(1)
(1)式中,y为青壮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意愿,xi为各定序自变量,βi为待估参数,μi为随机扰动项,β0为常数项。
三、研究假说
结合以上分析,根据青壮年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各中观、微观影响因素的不同特点,笔者对青壮年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愿的各个影响因素做出以下研究假说:
第一,性别。性别的差异会造成人的性格、对事物的认识等的差异。所以,笔者认为,青壮年农民工的性别会对其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男性由于整体上性格粗犷,眼光相对长远,所以,他们比女性更倾向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
第二,年龄。由于养老保险的专项功能,一般来说,年龄稍大的人考虑得更多,因而他们的需求和参与意愿也较年龄较小的人更为强烈。
第三,学历。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人的人生观的重要因素。受教育水平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以及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因此,笔者假定,青壮年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是决定其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个人特征: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感越强,他们就会越倾向于参加养老保险。在本文中,受教育水平直接以学历来量化。
第四,进城时间。农民工进城后,他们所接触的生活环境以及由这种生活环境所决定的文化氛围等客观环境与他们在家乡相比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对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对于青壮年农民工来说,由于他们的适应性、接受能力都很强,所以,他们更容易接受城市的生活方式。总体来讲,农民工进城时间越长,他们的这种接受倾向也越强。所以,进城时间越长,青壮年农民工越倾向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一,青壮年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整体参与意识不强。在对青壮年农民工是否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具有15.2%的解释能力的微观影响因素中,除性别外,其余各因素均表现出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即在其他影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从青壮年农民工本身的微观因素来说,青壮年农民工大体上都不倾向于参与社会养老保险。
第二,政府在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政府如果想要提高农民工的参保意识,解决好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必须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同时,针对影响农民参保意识不强的现状,开展针对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活动。只有农民工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才会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双方互动机制,把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做好。
另外,保障青壮年农民工的权益、增加农民工收入,也是提高他们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识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