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事业单位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事业单位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要是事业单位的整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不够完善。这些因素导致了事业单位的审计活动没有其应有的独立性,受到了外在诸多方面的影响较为严重,而且审计活动的权威性也不高,受到了很多的限制,最终的结果是审计人员无法客观的对单位内部的审计活动进行处理,也无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除此之外,国家对于事业单位审计活动的相关的法律规范还不够成熟,以致于大大影响了事业单位审计活动的工作效率。另外,事业单位内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有关审计活动的法律法规认识有限,在工作期间较多的是依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以及自我的感受来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使审计活动的风险大大的提高。
(二)主观因素
一个具备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可以有效的防范审计风险,相反,一个审计人员的素质若是不高,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审计的风险。作为一名审计人员,首先要对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要掌握应有的处理审计工作的能力,另外,审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工作能力,在工作中显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致使在工作中对于审计的某些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并且进行有效的处理。我国的事业单位中的某些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存在着问题,工作不认真不积极,敷衍了事,以致于忽略了审计活动中的很多问题,另外,某些审计人员如果违反规定,做出一些不合乎法律规定的事情,会大大的提高审计的风险。被审计方的态度,也是影响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很多单位都不愿意审计,使审计工作实施起来非常的困难,进而提高了事业单位审计的风险。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前面已经提到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于审计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提高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防范事业单位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审计人员需要对与审计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处理审计工作的相关问题打好基础。由于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审计活动的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审计人员对不断变化着的环境有一个很好的把握,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积累丰富的处理审计风险的知识,才能有效的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我国已经颁布了与审计活动有关的法律规范,明确规定了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需要遵守的相关规定,所以,事业单位的审计人员需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确保自己的每一项审计活动都是符合法律法规的,确保自己没有违反法律的行为的出现,不徇私枉法。其次,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事业单位相关的审计行动准则为依据,事业单位建立的审计行动准则要符合实际需要,确保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有一定的规范的约束。由于审计的行动准则是根据审计人员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得来的,所以其对于审计人员工作的指导性非常强,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借鉴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使自己的审计工作更加的合理有效,进而提高自己的审计工作,降低审计风险。最后,一个高素质的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帮助审计人员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要求每一位审计人员在审计的工作当中保持着一种客观公正的心态,依法办事,坚决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明确告知审计人员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确保审计人员积极认真的进行审计工作。
(三)提高审计风险的意识
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又一有效措施,事业单位可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风险教育,并且对具体的审计风险实例进行一定的分析讲解,向每一位审计人员讲解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且对于审计风险的各种形式也应该使审计人员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的意识,让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行可能造成的诸多不良的后果都有一定的认识,只有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提高了,才能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感得到提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另外,通过对审计人员进行与审计工作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审计知识以及审计方法等的宣传,同时处理好国家与单位、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有效的防范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