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5篇
第一篇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就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事业单位管理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以及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确认,同时通过内部审计来客观的评价事业单位的各种财务收支、经营管理等活动的合规性以及真实性,并为事业单位改进管理、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意见建议。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控制职能
内部审计其实就是一种控制管理活动,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围绕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通过对相关信息质量以及完整性的评估、对各种经济活动的检查、对工作偏差的纠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二)监督职能
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特别是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事业单位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在财务收支、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中存在的漏洞以及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这些风险问题的发生。
(三)评价职能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以对事业单位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其工作绩效,第二是对单位内部决策管理、规划建设、资产管理的审计评价其合法合规性,第三是对财政财务收支计划、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财务活动审计评价其实际状况,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依据。
(四)咨询职能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就是通过内部审计评价,对发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建议,以指导事业单位对自身管理、服务的薄弱环节以及各种错弊行为的纠正,确保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约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不准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类事业单位,对于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足,认为外部财政、审计以及纪检部门审计力度强、覆盖全面,而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体系的不完善,审计目标不明确。即便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将审计工作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了事后审计方面,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前端性,内部审计工作滞后严重。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审计独立性较差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因此一些事业单位未能设置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较差。而且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容易受到管理体制、人际关系、岗位职责等外部环境影响,造成了内部审计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范围窄、技术落后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重点是集中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合规性、财务收支情况以及领导责任经济审计等方面,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以确认为主,内部审计范围还不够广,未能涵盖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此外,在审计方式上,主要是以人工查账为主,审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能力,对于各种信息化的审计手段运用不足,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力度薄弱。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改进基本方略
(一)准确的定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
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上,应该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就是确保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实现事业单位组织价值的增加。首先,在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并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财务预算执行、资产管理的审计,同时更重要的是事业单位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与价值的增值。其次,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上,应该不断的拓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服务领域,在合规性审计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绩效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为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提供合理的决策支持。
(二)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足够的独立性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干扰的开展,也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键是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合理的进行行政隶属关系以及报告关系的确定。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应该将审计部门设置在单位的党委会下或者是单位的正职领导之下,给予审计部门充分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避免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进而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与公允。此外,如果事业单位的规模较小,无力抽调人员组建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则可以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模式,通过聘请专业的审计师或者是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依靠专业的审计机构对自身的内部管理进行指导与监控。
(三)改进事业单位的审计方法
在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与审计效率,除了采取人工审计以外,应该积极地引入现代化的审计管理模式,特别是配置齐全的审计软硬件设施,进行信息化的审计工作,利用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审计工作与各科室业务部门直接进行对接,获取第一手的信息资料数据,并依托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审计,这样既可以确保审计工作覆盖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可以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此外,在审计方法的选择运用上,应当综合选用适当的分析性复核以及内部审计抽样技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四)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率
真正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作用,必须充分全面的利用审计结果,也就是将内部审计报告全面的运用到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实现结果的利用要求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过程中,必须确保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尤其是能够全面、充分的反映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该形成合理的内部审计结果回馈机制,与单位内的被审计对象做好沟通反馈,详细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样既可以为改进审计工作提供合理的意见建议,同时也能够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及时进行工作的整改。
四、结语
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建设管理越来越重视,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应该抓住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机遇,完善自身内部审计管理体系,提高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及时总结纠正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各项问题,推动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篇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一)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事业单位中设立相关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起到监督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进行正常工作的作用,有利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控制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防止一些未知和已知的管理方面漏洞。降低事业单位因为管理、控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二)有利于国有资产安全性的保障
很多的事业单位因为其监督管理的不到位或力度不足,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出租和投资国有资产等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而引起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利用内部审计,可以将国有资产进行一定的整合,避免其资金流失,以保障国有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三)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及时地发现和指出事业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防止财政资金的大量损失和浪费,并督促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监管,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四)有利于廉政建设
事业单位加强建设审计的监督能力,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实施提早预防、提早发现、提早遏制及提早惩治的政策,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反腐倡廉的政策建设。
二、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性差
传统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相对不完善。就当前情况来看,很多事业单位缺少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部分事业单位将内部审计职能直接设置在财务部门内。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内部审计的要求是对本单位与相关政府部门实施双向监督,其中本单位也将内审人员包含在内。被监督和监督成为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使其客观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致使审计体系失去了该有的独立性。当国家和单位利益出现冲突的问题时,无法排除相关工作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造成内审行为以单位利益为重的可能。
(二)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录用条件就是经过统一的考核,其考核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申论与行政能力为主,对于专业性的要求相对缺乏。很多的在职人员都属于非专业人员,在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甚至还有很多年纪较高,却没有会计从事资格证的工作人员。近年来,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体制得到不断的深化与改革,但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却相对较低,使得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熟练的掌握新型会计的知识。
(三)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
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的比较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更是处于落后阶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具有独立监督、评价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的能力,应该是对本单位进行服从和服务,尽力以本单位的总体目标为中心展开内部审计工作。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政府职能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导致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上与本单位总体的目标产生脱离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其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
(四)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在国家已经颁布的有关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法规里,除了对部分行业部门制定了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外,国家的审计机关,并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出详细的准则与实施规范。这样的法规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章法可遵循,其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缺少法律该具有的强制性。因此,在审计意见和建设的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被执行部门的抵抗和阻止,导致其审计的意见与建议无法得到真意义上的落实。
三、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降低审计的风险
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基础的审计工作时,从内控制度上找到审计的根源,对在审计中获得的基本资料,实行综合性的分析和实质性的测试,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正确的引导审计工作向更细小的方面进行,从而查出根源性的真相,找到事物的原本面目,有效降低审计的风险。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并在审计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归纳及总结,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结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第一,内部审计部门的组成不能只有财务人员,还应该吸收各部门的专业人才,让内审计人员的结构更加多元化。第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聘请相关专业的导师进行专业培训,使审计人员的全局观念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合理的改善审计的方式。第三,对审计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进行系列培训,以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更有效地和被审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以达到缓解被审计部门抵触情绪,并利用较好的沟通、互动方式,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有效的改进方案。
(三)增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事业单位需加强力度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第一,要得到相关位领导的高度重视,让领导人员真正地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必要手段。是事业单位进行自主约束机制建立、完善其经营管理、提升经济效率的需求。第二,要让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具体认识和了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从单位管理的角度出发,给内部审计要作提出要求,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让单位领导人员更加重视其内部的审计工作,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有所提升。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的需要,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提升审计的质量
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从观念和思想上进一步了解审计存在的风险,从而对审计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规范其审计的程序,监督与评价相结合,让审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审计的方法采用,事业单位将以风险为导向的基础审计模式引进并加以运用,将风险分析和控制作为出发点,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应用各类型的测试方法,结合审计证据,以良好的控制审计的风险。
(五)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增加其独立性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应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除帮助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工作责任外,应使得其明确审计目标、了解审计范围。应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从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培养方案,为每位审计人员量身定制培养目标,根据不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需要,选拔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过硬的人员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并加强继续教育,使其适应新形势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可以结合国际上流行的crm(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的要求,鼓励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参考,并聘请专家对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各方面审计知识的辅导培训,强化审计人员专业能力,避免由于专业水平不够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情况。另外,应结合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大力推广信息审计工作,实施办公自动化,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信息化水平,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审计结论独立性。除此之外,应建立与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相关的保障机制,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更独立的工作环境,打通职业晋升通道,从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的独立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独立的监督评价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于内部监督效果尤为重要,因此,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制度保障,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或者采用外部审计人员委派和外包等形式,避免内部审计工作与单位的相互依存和干扰,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从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