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调研建议

一、农民工是工人阶级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应享有城镇职工同等权益和保障

(一)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的劳动力群体。对农民工的界定,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从劳动关系看,包括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也包括尚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务工人员;从产业分布看,大部分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建筑、采掘、纺织、制造等行业,以及在第三产业的商业、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务工人员;从就业方式看,部分在国有、集体单位正规就业,大部分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以及在国有、集体单位里短期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就业、劳务派遣就业、分包生产或服务项目的外部务工人员;从与城镇的联系看,包括“离土又离乡”进入城镇的务工人员,也包括“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乡镇企业务工人员。

(二)农民工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工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一是农民工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联,掌握和运用现代生产技能,成为我国产业工人中的生力军二是农民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他们的劳动时间、劳动对象以及所创造的价值主要在城市,其收入形态是货币而不是实物三是农民工既受到机器大工业生产规则和社会化大生产秩序的约束,又受到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熏陶,已与传统的产业工人日益融合

农民工作为工人阶级新成员,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工农联盟,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增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为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农民工队伍的发展趋势

在数量上,农民工队伍规模将继续扩大,但增速趋向平稳。目前,我国有1.2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经占全国职工总数的一半以上。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三产业和新兴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简单技能工作的农民工的需求将增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会就地转移为城镇居民;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逐步打破,农民工在城市有相对稳定的职业、收入或固定住所,这一部分人的数量也会逐年增多。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城市承载能力的限制,以及受农民工自身素质和个人愿望的影响,一些农民工在城市“进得去、留不住、融不入”,又将返回农村。在素质上,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提高,开始逐步完成从农民向工人的转型。

总之,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新成员和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培养新一代工人阶级、培养新一代城市市民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使他们与城镇职工享有同等权益和保障。

二、农民工权益的实现情况

(一)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成效

一是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逐步提高。各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农民工政治待遇的落实,有些农民工在企业中入党、入团,有的当选为职工代表、被评为优秀员工、成为生产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有些省、市外来农民工当选为镇、市人大代表。在20xx年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中,有21位是农民工。二是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体制性障碍逐渐削减。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体制逐步被打破,户籍制度对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制约逐渐减弱。三是农民工就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改善。多数地方城市政府逐渐取消对农民工防范性政策,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等,尊重和善待农民工的政策、社会环境已初步形成。四是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日益好转。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所提高,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状况逐步扭转,劳动保护和生产工作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其子女入学乱收费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五是农民工对自身享受权益情况满意度上升。多数农民工对党和政府有关农民工的政策及地方政府为他们所作的管理、服务比较满意。

(二)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主要做法

1.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摆在工会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全总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切实维护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重要指示和温家宝总理有关农民工问题的批示精神,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做出部署,发出文件。全总多次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的问题,从源头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议案、提案,反映农民工的呼声和诉求。各级地方工会积极推动党委、政府把农民工权益保障纳入重要议题,配合人大执法检查,政协组织视察,与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解决。

2.积极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工会把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调研建议第2页

农民工作为工会组建的重点,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积极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在工作机制上,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会组建工作格局。在组织领导体制上,在条件成熟的乡镇(街道)建立地方一级总工会,建立乡镇(街道)工会、社区工会、企业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同时建立工会女职工组织,维护女性农民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在组建模式上,改变传统的依托单位建会的单一组建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基层工会,探索从源头上在农民工输出地和劳务公司组建工会。在会员组织关系管理上,建立会员关系随着劳动关系转移的管理办法,适应农民工流动分散的特点。

3.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努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于20xx年11月对浙江省义乌市工会维权经验作出“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职能,更好地为职工服务”的重要批示,为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指明了方向。多年来,各级工会建立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维权机制,并适应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需要,努力推进工会与政府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向县(区)、乡镇(街道)延伸;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健全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预防和调处制度等,努力覆盖到农民工。

4.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解决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点问题,为农民工排忧解难一是解决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和不规范的问题。各级工会从劳动关系的源头入手,指导和帮助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配合劳动保障部门检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履行情况,对于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霸王合同”的,及时予以查处。二是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各级工会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三是查处伤亡事故和严重危害农民工安全健康问题。各级工会积极参加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督促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和预防事故技能。四是积极配合有关方面查处侵犯农民工权益的典型案例。各级工会抓住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及时调查并督促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五是及时为困难农民工提供帮扶和救助。全市工会系统开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各地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的服务对象拓展到农民工,为其提供咨询、帮扶和维权服务。一些地方工会还利用职工学校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各级工会把农民工作为新的工作对象和领域,调整工作思路和格局,采取有力措施,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工参加工会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要求加入工会组织的多了;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工会组织维护的效果日益明显,遇到困难请求工会帮助解决的多了;农民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逐渐增强,切身感受到工会是代表和维护他们利益的组织的多了。

三、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民工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用工行为不规范。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xx年4月对40个城市的调查,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12.5%。在已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不规范、不履行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企业随意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一些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劳务工与城镇职工同工不同酬、不同权、不同待遇。

2.拖欠和克扣工资问题依然存在,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受侵害。许多私营企业尽量参照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农民工劳动报酬,有些企业变相提高劳动定额,有些企业超时工作不付加班费。农民工工资还经常被拖欠甚至被克扣,特别是在建筑行业更为突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管理服务体系一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农民工纳入社区管理,逐步改变农民工“城乡两不管”的状况二是各级政府及用人单位要积极改善农民工在城镇的居住条件,对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家庭实行廉价租房政策三是各地城市公共服务性的劳动力市场要对农民工开放,实行平等就业制度四是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

2.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国家应大力发展农村技能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输出地政府要本着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对农民工进行基本的法律和技能培训。输入地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道德和文明市民教育。用人单位要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教育,丰富他们的文化体育生活。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工会培训农民工的财政投入,支持工会开展对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

3.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和社会救助。建议立法简化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方便快捷的仲裁、司法支持。社会有关方面要对权益受侵害的农民工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对涉及农民工权益的劳动争议,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人民法院要及时处理,对确有困难的农民工,可适当缓交、减少、免去仲裁费、诉讼费。民政部门要积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镇社会救助制度应覆盖到农民工。各地政府应对工会建立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给予财力、物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