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的原因及防治 [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

根据多年资料和数据,对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同时分析了陆源污染物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天津市近岸海域环境存在问题,从保护海洋环境的落脚点出发,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策略,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关键字】

近岸海域;环境;防治对策

1天津市海域自然概况

天津沿海隶属渤海湾,地处渤海西岸陆地环抱的浅海盆,海河水系与蓟运河水系尾闾,为典型的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其范围北起涧河口,南至岐口,从最高潮线向陆域推进10公里,至海域负20米等深线。位于北纬38°20″”~39°30″”,东经117°17″”~118°20″”。海岸线延伸方向是呈西北弯凸的弧形。海岸带总地势自北、西、南向渤海缓倾,坡降0.1‰~0.6‰。海岸带主要由陆域堆积平原、潮间带(滩涂)、水下岸坡3个地貌基本单元组成。主要入海河口有海河、永定新河、独流减河等[1]。

2近岸海域水质状况

2.1海水水质状况

天津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点位中,以劣Ⅳ类水质为主,占总点位数的60.0%,无Ⅰ—Ⅱ类水质点位,Ⅲ类水质点位占30.0%,Ⅳ类水质点位占10%。与2006年相比,Ⅱ类水质点位减少3个,Ⅲ类水质点位增加2个,Ⅳ类水质点位增加1个,劣Ⅳ类水质点位持平。主要污染因子由cod转变为无机氮。近几年,天津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总体保持稳定。主要分布在汉沽—塘沽附近海域及大沽锚地附近海域。无机氮是天津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因素。

通过2005-2010年,天津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年均值分布比较,无机氮污染一直是天津近岸海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且三类-劣四类水质面积在不断增大。通过2010年各季节无机氮污染面积和分布状况比较,在全年3次监测中以春季污染最重,秋季最轻。

2.2渤海湾生态系统状况

天津市自2004年以来连续对渤海湾生态监控区的鱼卵、仔鱼、水质、沉积物、生物等进行了调查监测,监控区位于渤海湾底部,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2010年5月在渤海湾生态监控区实施了鱼卵、仔鱼的监测,8月对监控区开展了水质、沉积物、生物等的调查监测工作。

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渤海湾水体始终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和氮磷比失衡状态,水体污染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生物群落结构差。滨海湿地面积大幅减小,导致许多重要的经济生物的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2]。

3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3.1入海河流天然径流量大幅度减少,水质超标严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加快污水再利用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建设、突出节能减排、实行分质供水、强化安全管理”的原则。

4.2实施重点入海河流综合整治,改善入海河流水质

针对海域功能区突出环境问题,“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间,对流域重点工业源分布密集,入海污染物负荷较大的蓟运河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根据“污染源-河流-入海口”的设计思路,启动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干流河道整治工程及防潮闸除险加固工程。削减该流域主要污染物的入河量、入海量,保证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