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值得推广

前瞻产业研究院旅游行业研究小组认为,生态旅游开发即要考虑游人的观光质量,又要注意不对当地的旅游资料造成大的破坏,同时还要顾及当地居民的利益,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需要政府和企业慎重考虑。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最佳商业模式分析与开发策略报告(2012新版)》对生态旅游开发商业模式的分析,政府和企业可以多借鉴国外生态旅游成功开发的经验,如肯尼亚。

肯尼亚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生态旅游的国家,目前,生态旅游业成为了该国主要创汇行业。肯尼亚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为政府主导型模式。肯尼亚政府主要的政策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于1977年宣布禁猎令。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政府通过强迫原住民迁离等方式,建立国家公园。累计至今,全国已有1/10土地的用途着眼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二、政府提出“用你的镜头来猎取肯尼亚”,用以代替过去的狩猎旅游。这种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使旅游收入增加,还对当地企业和民众有了正面效应。

三、1966年成立肯尼亚旅游发展协会,主要目的是协助有兴趣的私人企业取得政府的资金赞助,发展生态旅游

四、政府法律规定所有的旅游企业都需有部分股权为肯尼亚人所拥有

前瞻产业研究院旅游行业研究小组认为,肯尼亚生态旅游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强调当地民众参与,同时照顾当地民众的基本利益,同时建议我国在生态旅游开发时候需要顾全民众利益,使生态旅游真正成为解决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当地民众三者矛盾的枢纽。

生态旅游在开发模式选择过程中同时也需要注意目前游人心态的改变。目前,人们的旅游行为随着社会、经济、思想的发展正在逐渐发生改变,由传统的群体观光向专题旅游发展,追求人文融入,强调个性体验。

基于这种变化,前瞻产业研究院旅游行业研究小组提出一种新型的模式——rpee模式。

rpee即角色扮演生态体验旅游模式,是指游人在自然观景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并按照角色逻辑进行体验式互动旅游,使游客的旅游过程与特定游戏背景相结合,从而增加生态旅游的趣味性。rpee模式开展的地点以自然风光秀美,兼有美好传说或悠久历史背景的景区为宜,方便设定游戏背景。

与传统形式旅游相比,rpee模式具有以下几大优点。一是这种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二是旅游的环境没有受到破坏;三是维护了当地人民生活;四是这种旅游模式互动性强,在游乐中完全的融入场景;五是无论是旅游淡季还是旺季都能吸引大量的游客,特别是淡季,可以吸引周边城市的游客利用周末参与游戏

当然,任何事物任何模式都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rpee”模式也同样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解决,包括如何避免散客与组团游戏的游客发生冲突、游客游玩时的安全问题、如何前期进行游戏的宣称等,但这些都可以在该种模式的实践与发展中加以改进和创新。本文作者:罗娟(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二篇: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开发鄱阳湖的生态旅游开发

【论文关键词】

鄱阳湖,旅游开发,区位分析,生态经济,自然保护策略

【论文内容摘要】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2009年~2015年为先行先试、强基固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2016年~2020年为深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前言】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2012年11月19日,市旅游局举行专题学习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动员全系统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以“十八大”为契机,以推动我市旅游业新一轮发展为抓手,统一思想、突出重点、凝神聚力,不断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

(二)、微观环境分析——swot法分析

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重要增长极,是中部制造业重要基地和中国三大创新地区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2、生态优势。鄱阳湖区4~6月为雨季,前期为春雨,后期为梅雨。春雨一般持续时间长,降雨量较少,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意;而梅雨则持续降水时间较短,降水量较大,恰如“黄梅时节家家雨”的情景。鄱阳湖是我国著名的湿地,1992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鄱阳湖湿地,即鄱阳湖高低水位消落区及其邻近浅水区,包括水域、洲滩、岛屿等面积共有4070平方千米,共有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且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中心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候鸟保护区,现在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3、资源优势。环鄱阳湖地区属资源型经济区域,自然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易于开发利用。其中,能源储量居在中国居重要地位,已探明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达100多种。环鄱阳湖经济圈还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渔业资源,同时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牛羊养殖居中国之首。

4、政治优势。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达的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劣势分析

1、湖区水情恶化,洪涝灾害上升。鄱阳湖区地处鄱阳湖平原中部,由于江西东、西、南群山环抱,只有北部的鄱阳湖平原地势低洼,因此,构成了辐聚状的鄱阳湖水系,其集雨面积达16022万km2。湖区属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加上汛期长江洪水对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作用,造成鄱阳湖区每年的7~9月份常常洪水泛滥,水涝频繁。据史料记载,11~19世纪,江西省共发生洪灾69次,平均13年一次,洪灾大多数发生在鄱阳湖区。进入20世纪初到90年代共发生洪涝灾害37次,平均2.7年一次,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率明显增加。尤其是近50年,湖区大小洪涝灾害几乎连年不断。湖口水位超过高水

位的年份,前25年共4次,平均6.3年一次;后25年11次,平均1.3年一次。从年最高水位看,1954年、1983年、1995年、1998年湖口水位分别为21.68m、21.71m、21.80m、22.58m,逞逐渐上什趋势,湖区多年平均洪灾面积达5.6万km2,有效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血吸虫病流行,治理难度加大。鄱阳湖洲滩多、水淹时间不同、植物生长不一样、钉螺密度也有所差

别,年平均水淹8个月以上或年平均水淹不到2个月的洲滩一般无螺,所以鄱阳湖的水位变化状况严重影响着钉螺的生存环境。钉螺的分布位置,一般位于洲土上1m,低于常年最高水位3m左右,因此,鄱阳湖区有钉螺洲面积的94.6%分布在14~17m高程范围内,面积达59656m2。4~10月份,由于当地居民上洲滩捕鱼虾接触疫水,血吸虫病感染机会极高,占各种感染方式的43%~49%,加上人们上洲打湖草、放牧、种植、收割芦苇等农事活动,增加了人畜感染的机会,导致血吸虫病流行。另外,由于洪涝灾害频繁,洪涝期间,大量人畜挤在不卫生的避护处,洪水过后,泛区残渣粪便横野,状况恶化,导致灾后瘟疫流行。血吸虫病和其他流行性疾病的传播,严重影响了湖区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3、湖床淤泥抬高,农田涝积严重。鄱阳湖汇集五河来水,五条河流的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入湖淤积,

使河床湖底不断抬高。据有关质料统计,因水土流失的影响,五条河流干流的泥沙量由解放初的1000万t/a,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2400t/a,致使鄱阳湖多年平均入湖泥沙达到16042万t,通过湖口出湖总量为736.5万t,平均每年淤积867.7万t,全湖平均泥沙淤积速率约为2.6mm∕a。由于泥沙的淤积,河床逐年抬高,田面高程相对下降,造成地下水位升高。洪水季节,堤外江湖水位均高于坪内地面,堤内久渍,易致涝渍。加上堤外湖水不断通过堤基再向堤内渗透补给,使堤内农田地下水位抬高,形成潜渍,湖区受渍面积达27.5万hm2左右,按每公顷减产1500kg计,则减产约2.7亿kg,给湖区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机会分析:

1、环鄱阳湖经济区雄踞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大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位置,是连接沿海与内

陆沟通的枢纽,直接面向东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区域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高度聚集,教育资源堪称中国最优,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南昌的高等教育在全国有重要地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集中,科技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能力较高。全区拥有高等院校76所。

2、科学制定规划,指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

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威胁分析:

鄱阳湖由于泥沙淤积,人工围垦,使湖床淤高,湖面缩小,鱼类资源趋向衰退。鄱阳湖围垦造成鲤、纫鱼等喜草性的产卵鱼类产卵场面积从1961年的5.2万hm2下降至1984年的2.6万hm2,减少近一半。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产品的年均捕捞量来看,20世纪50年代前期为1.91万t,后期为2.10万t;20世纪60年代前期为2.18万t,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下降到1.74万t,20世纪70年代前期为1.43万t,后期跌至1.36万t鱼量锐减。20世纪80年代以后,当地居民利用鄱阳湖水位变化幅度大特点,在鄱阳湖水位下降时采用“丝网捕鱼”和“斩秋湖”的竭泽而渔的捕捞方式,使捕捞量上升,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鱼获量达2.37万t,20世纪90年代达到4.45万t。虽然捕捞量上升,但渔获物的群体结构出现低龄化和小型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以鲤鱼为例,在1963年的鱼获物中,0-1龄个体未予捕获,1974年0-1龄个体占15.7%、1984年0-1龄个体占62.9%,这标志着鄱阳湖渔业资源正在衰退。与此同时,鄱阳湖湿地较常见的水生、湿生植物种类也正在消失或严重退化。在20世纪60年代时有119种,20世纪80年代时只有101种,20多年时间减少了18种,其物种消失的速度令人震惊,绝大多数水生经济植物趋于灭绝。

【鄱阳湖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策略】

1、加强生态建设领导,落实生态修复理念

生态鄱阳湖建设是一项跨市县、跨部门、跨行业的开拓性、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生态鄱阳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生态鄱阳湖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相关市县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生态鄱阳湖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列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生态示

范县市政府及水利、环保、林业、旅游、建设、工业、农业、教育等有关部门,要依据生态治理鄱阳湖建设需要制定本县市和本部门的具体实施计划,各司其职、精心组织、精心安排、逐步实施。

2、建立健全环境机制,实现发展综合决策

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规划、区域开发计划时,都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建设要求,进行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估。各个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环境政策时,要相互协调配合,提倡在考虑全面信息基础上的综合政策。生态鄱阳湖的建设目标要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贯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3、强化政府监督机能,完善社会监督网络

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执行生态、环境、资源的法律规章情况和监督监察力度,督促各有关部门在审批土地开发和建设项目时,认真执行审批程序,严格把住入口关。禁止任何有损鄱阳湖生态环境的项目进驻鄱阳湖区,保护好鄱阳湖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分水面。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设立投诉中心和举报电话,疏通投诉渠道,鼓励广大群众检举揭发各种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报道和表彰生态鄱阳湖建设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实行全社会监督。

3、采取先进科学技术,切实控制点面污染

强化城镇污水处理措施,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及除磷、脱氮治理,推动治理设施管理“三化”进程,提高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等措施防治工业污染;通过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城镇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等措施治理和控制城镇生活污染。对于广大农村的面源污染,调整农业生产产业结构,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动沼气工程,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创办环保型旅游业,推荐通过氧化塘——鱼塘技术控制村庄污水,通过潜流型人工湿地技术控制旅游业污水和农业化肥、农药污染。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专业技术到位

从健全激励机制入手,吸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到鄱阳湖工作。利用鄱阳湖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鄱阳湖设立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站或博士后流动站。建立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库,组建生态鄱阳湖建设的专家咨询队伍。同时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为鄱阳湖的综合防治打基础。

【参考文献】

[1]《水文学》雒文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2]《工程水文学》詹道江、叶守泽合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三版

[3]《水资源与长江的生态环境》陈进、黄薇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4]“现代水文实践论”作者贺国庆等《中国水利》2008年7期

[5]《水文学》王晓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学院:旅游学院

班级:10旅管(2)班

姓名:金凤娜

学号:20101701

第三篇:生态养生旅游开发初探生态养生旅游开发初探

—-以安徽南陵小格里旅游开发为例

[摘要]生态养生旅游是一种以养生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由于现代人对康体保健产品的强劲需求,生态养生旅游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但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的开发规划相关规范还不多。本文基于安徽南陵小格里林场开发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的实践,初步探究生态养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养生;旅游开发

当今社会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污浊的水、空气、垃圾、粉尘、糟糕的交通、快节奏的生活、巨大的精神压力等各种城市化“副产品”对城市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健康和长寿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休闲、养生、康疗产品等需求正逐步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到有山有水、环境幽雅、空气清新、配套服务齐全的乡野度假、疗养,在观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放松身心、健体养生,生态养生旅游顺应了这种趋势。

1生态养生旅游概念

生态养生旅游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发展潜力、最环保的旅游产品之一,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受到市场的推崇。其核心概念是让人们在自然景色秀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野外)通过参与各种养生项目活动,达到养生的目的,同时不损害环境,是生态旅游与专项养生旅游的有机结合。生态养生旅游不同于其他专项旅游,她需要特殊的养生项目,对环境的要求也很苛刻,必须进行养生活动与养生项目的开发。如森林浴养生法、雾浴养生法、生态温汤浴法、生态阳光浴法、森林跑步浴法、民俗养生方法、食疗养生等等[1]。

2需求动机及诉求

2.1动机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得到大幅增加。但同时,人们的健康水平却不断下降,由于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许多诸如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精神抑郁、精神失常等现象不断增加。现代社会中,有相当多的人都处于一种奇怪的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检查没有病,但实际上又不健康。焦虑感、罪恶感、烦倦感、恐惧感、无聊感、无助感、无用感等困扰着人们的生活,这些无一不是陷于“亚健康”的求救信号。人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手段或方式来改善自己的健康,靠吃“脑白金”、“黄金搭档”等保健品显然不是理想的选择,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到郊野生态区度假养生,这种事实上符合了中国古代“集天地之灵气,汇万物之精华”的传统保健哲学思想。

2.2诉求分析

林峰(2006)博士认为,人们消费生态养生旅游产品主要有七大诉求:①延年益寿,即寻求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结合不同时节,以养生生活方式达到长寿的效果。

②强身健体,即在理想的养生场所进行适量运动来养精固元

③修身养性,即需要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来舒缓身心④医疗,即通过优质生态环境的要素,针对各种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⑤修复保健,即逃离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的城市环境,寻求修复的环境⑥生活方式的体验,有两层含义,一种是与生态养生的民俗相结合,一种是与旅游十大要素相结合

⑦养生文化体验,将生态与养生文化结合[1]

3生态养生旅游市场调查

上海库思运用旗下第一调查网在2006年9月份针对生态旅游市场做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在线调研。其主要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为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居民。有效样本13012个,参与调查对象年龄段为12-70岁,其中超过七成的人均为大专、本科的文化程度,总体来看文化程度比较高。根据调查显示,有42.1%的被调查者表示肯定会选择生态养生旅游,49.5%的被访者表示可能会选择生态养生旅游,两者相加之和超过被调查者总体人数的90%,选择可能不会和肯定不会的被访者分别只占2.6%和1.7%。说明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改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体验生态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的发展前景光明[2]。

3.1参与体验生态养生旅

在回答

是什么的问

回答是修生养性,

是探亲访友,

4.7%

务活动。从外出生态养生旅游的方

访者是生活方式的体验,游的诉求点调查选择生态养生旅游的目的题时,64.9%的被访者有50.7%的被访者回答的被访者回答是商式来看,69.3%的被44.6%的被访者回答是为了强身健体,41.6%的被访者回答是养生文化的体验。与传统的旅游观光度假的主要诉求点不同,游客体验生态养生旅游主要目的是修身养性以及生活方式的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态养生旅游满足了游客更高层次的需求,反映了游客旅游观念的改变。

3.2最青睐的生态养生法

调查显示,森林养生法、生态温浴法、生态阳光法是游客最喜欢的生态养生方法,56.1%的被调查者表示最青睐森林养生法,45.7%的被调查者表示青睐生态温浴法,

39.4%的被调查者表示青睐生态阳光法,

33.3%、30.6%的游客表示青睐民俗养生法和食疗养生。说明原始森林、海边等地区有着新鲜的空气和阳光沙滩是游客认为最适合养生场所,非常适合建造生态养生景区。(见图3)对于一个生态旅游景点,空气资源、水资源、山林资源是游客最为关注的基础资源,在被调查者当中有75.5%的人认为空气资源是生态养生旅游景点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其次是水资源和山林资源,分别占到总被调查人数的57.3%和53.7%,气候资源、养生民俗资源、养生文化遗迹资源被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基础资源。

4生态

游开发

4.1环境

原则

发展生

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鉴

旅游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规律,具体养生旅原则保育与可持续发展态旅游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保护于此,在开发生态养生体现在遵循生态容量这一基本规律上。生态旅游资源及环境对其旅游开发和利用都有一个承载力的范围,超出这一范围生态旅游资源及环境就会受到破坏,为此我们应该把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进入数控制在资源及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3]。

4.2天人合一的美学原则

中国传统审美观认为精神和物质、人类与自然、灵魂和肉体是统一的整体,而自然万物是愉情悦性的对象,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在审美活动中,个体投身到自然大化中去,实现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融合,这种天人的调谐是最美的。因此,生态养生旅游产品的设计要强调目的地环境的自然美,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避免人工雕琢的痕迹。因地制宜,突出自然本色,努力追求天人合一的整体氛围。

4.3社区参与原则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