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审批实施程序内容
1990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公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16号《关于废止、修改部分环保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中,2010年12月22日实施。决定予以废止的规范性文件中,包含《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因此该规范性文件已废止。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86)国环字第00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工业、能源、交通、机场、水利、农业、林业、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至建设竣工投产过程中,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必须依各自职责按以下程序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办理审批手续。
一、建设项目是指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包括涉外项目(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建设项目)
二、国家环保局负责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
1、跨越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建设项目;
2、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如核设施,绝密工程等);
3、特大型的建设项目(报国务院审批)。即总投资限额2亿元以上,由国家计委批准,或计划任务书由国家计委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
4、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上报,对环境问题有争议的建设项目。
三、建设项目五个主要阶段的环境管理及程序
(一)项目建议书阶段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管理
1、建设单位结合选址,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或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2、环保部门参加厂址现场踏勘;
3、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签署意见,纳入项目建议书做为立项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阶段的环境管理
1、国家环保局及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立项批复,督促建设单位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查制度;
2、建设单位征求国家环保局意见,确定作报告书或报告表。委托持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评价大纲(环评实施方案)。
3、建设单位向国家环保局申报表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评实施方案),抄送行业主管部门,同时附立项文件环评经费概算,国家环保局根据情况确定审查方式(组织专家评审会,专家现场考察及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提出审查意见;
4、根据国家环保局对“大纲”审查的意见和要求(主要包括评价范围,选用的标准,确定的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的取舍和评价经费等)及确定的大纲内容,评价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开展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5、建设项目如有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应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
6、建设单位将编制完成的“报告书(表)”,按审批权限上报主管部门的环保机构,抄报国家环保局和项目所在地省、市环保部门;
7、主管部门组织报告书(表)预审,将预审意见和修改确定的两套环评报告书报国家环保局审批。省级环保部门应同时向国家环保局报送审查意见。国家环保局在接到预审意见之日起,2个月内批复或签署意见,逾期不批复或未签署意见,可视其上报方案已被确认;
8、国家环保局可委托省级环保部门审查“大纲”或审批“报告书”;
9、国家环保局参加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
(三)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项目建设分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无论是基建项目还是技改项目,在条件许可范围内都可以充分利用外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程序基本相同,由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文件,国家都有成文的规定,而且要有一定资质的设计研究单位来承担,这里只对它们的主要内容作标题式的介绍。同时要说明的是目前正在进行审批制度的改革,项目建设的审批程序均按现已公布的办法办理。
(一)项目建议书1.项目建议书的地位和作用项目建议书是上级主管部门选择项目的依据。批准后的项目建议书是编制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的项目,只有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才能开展对外咨询工作。2.项目建议书的内容项目建议书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提出建设项目的背景、必要性及依据。扩建项目和技改项目需说明企业现状,要引进技术和设备的需说明国内外技术差别及引进理由。(2)市场预测。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生产能力、产品市场容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确定本项目产品销售方向和预测价格。(3)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的分析和确定。(4)建设地点[厂址选择]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初步分析。(5)资源、能源、协作条件、建设条件的初步分析。即资源、能源、水、电、协作条件和建设条件、材料供应的可能性。对利用矿藏资源的,须有经过省级储委会批准的储量报告。(6)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的初步分析。估算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说明资金来源。申请银行贷款需银行贷款意向书。(7)经济效益的初步估算。对利润、税收、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必要指标进行估算。根据简化审批程序的要求,2000万元投资以下的一般项目可以直接进入可行性研究。外资项目都必须从建议书做起。
(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最终决策的重要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项目才算正式立项。初步设计、银行贷款、签订有关合同和协议及生产准备都以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总的要求是:内容完整、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件齐全、结论明确。按照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应报批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报主管部门报批,凡未经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一律不准进行下一步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是:(1)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中长期规划、地区规划、行业规划;(2)项目建议书批文;(3)国家和行业关于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4)国家、行业和地区关于工程、卫生、安全、消防、环境保护的定额、标准、指标等有关规定;(5)所需基础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1)总论。(2)市场预测。(3)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4)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供应。(5)厂址方案及建厂条件。(6)生产工艺方案选择。(7)土建工程和公用工程方案。(8)总图运输,包括总图布置和运输。(9)节能。包括能耗指标及分析;节能措施综述;单项节能工程;建筑节能。(10)环境保护、安全及工业卫生,并附有经批准的环境评价报告。(11)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12)项目实施进度。(13)投资估算(包括前期工作中各种费用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14)经济效益分析和财务评价。(15)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