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交流材料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交流材料

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县探索采取查、除、防、避、治“五字工作法”,拧紧地质灾害安全风险“螺丝钉”,织密全县地灾防治“安全网”,较好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精心“防”,强化五大举措一是强化联防。科学制定《**县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建立会商研判机制,健全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人防。强化乡镇分管领导为责任人、国土所长为管理员、技术员为协管员、村支书为专管员的地灾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每村确定一名地质灾害有偿巡护员,依托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充实县级专业技术队伍,防灾救灾应急队员随时待命,适时启动24小时值班蹲守巡查机制,全面落实“人防”责任。三是强化物防。备足备齐警示牌、防水布、石料等防灾救灾物资,落实车辆、无人机、铲车等救援设备,全面夯实“物防”基础。四是强化技防。全县已有114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灾害动态,同步预警预报,全面发挥“技防”优势。20**年6月,成功监测了温泉镇一天门村滑坡体险情。五是强化练防。每年在学校、景区、乡村等人口密集区域开展综合演练,提升人民群众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意识,增强防御救助能力,全面达到“练防”目的。

四、科学“避”,规范五道流程一是准确预警。接到重大险情或汛情预报后,及时通过微信群、广播、短信等方式,全地域、全行业、全覆盖发布预警信息。二是快速转移。一旦监测到险情或汛情报告,及时组织技术专家赶赴现场,启动应急机制,划定危险区域,有序组织群众转移。三是妥善安置。提前预备安置点,妥善安置受威胁群众,开展卫生防疫,进行心理疏导,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换、有干净水喝。四是强化核查。核人员,锁定受威胁群众,做到应转尽转、跟踪管理,防止随意回迁。核灾情,适时核查灾情变化,灾害险情未排除,转移人员不可回迁。核作风,加强汛期“巡查+督办+通报”的监督模式,确保险情期转移避险落到实处。五是及时报告。畅通转移群众安置、物资保障、心理疏导、卫生防疫等情况的上报机制,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一手资料。今年*月我县遭遇近10个小时的强降雨,杨柳湾镇施家湖村柯家湾马坪山发生山体滑坡,面积达10743.35平方米,方量约12800立方,附近采石场及公路被掩埋压覆。由于灾前研判准确、预警及时、调度精准,矿区所有施工人员、附近5户12名群众提前安全撤离并得到妥善安置,未造成人员伤亡。

五、长效“治”,力求五个效果一是力求宣传入脑。利用“4.22”、“5.12”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地质灾害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活动,多方式宣传应急防范技巧、安全撤离等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险意识与能力。二是力求培训提能。每年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和网格管理员参加地灾防治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灾害分析、应急处置和日常排险报险能力。三是力求处置及时。地质灾害发生后,县、乡、村齐抓共管,资金保障、技术服务、工程抢险协同推进、应对有力。四是力求绿色治理。将立体绿化、生态修复贯穿地灾治理全过程。温泉镇百涧河村山体滑坡后,在推进治理工程的过程中,鼓励当地群众在坡面发展油茶基地100亩,既恢复了生态,又发展了产业。五是力求利民惠民。将地灾治理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县农机公司院内灾害体下方居民停车棚被毁,治理时采取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治理后不改变停车、储物功能,还达到利民、便民、惠民效果,得到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