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出的决策严重违反城乡土地利用 城乡土地利用浅谈
摘要:针对目前中国土地利用的现状,阐述了中国城镇和农村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城镇土地规划应走集中发展的道路,农村的土地规划应走村村联合的道路。关键词:城市;农村;土地利用
1土地利用的概念及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
土地利用是自然基础上的人类活动的直接反映,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土地利用,即人类以土地为劳动对象,通过对土地性质的调查评价,作出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规划,并实现土地利用活动的过程。二是土地利用关系的调整,从微观上说土地利用是依法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对土地进行的经营活动,并取得效益的过程。我国的土地利用结构远未达到优化的水平,城镇和农村的土地利用都存在着很多欠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耕地面积锐减,耕地保护的形势严峻;非农建设用地扩展迅速,且占用耕地比率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开发利用不合理,土地质量退化;成片土地开发,未充分发挥土地应有的效益。
2城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城镇用地存在的问题
2.1.1城镇用地规模急剧扩大,人均占地面积大幅增加。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应用卫星图片资料对全国31个特大城市1986年、1991年1996年3个时点的建成区用地规模的分析,我国特大城市主城区占地规模自1986年的3266.71km2扩大到1996年的4906.05km2,增长了350.20%,其中大连市增长213.80%,石家庄增长了110.30%,广州增长310.90%。数据资料分析还表明我国特大城市主城区1986年人均占地面积74m2,1991年为80m2,1998年为98m2,已接近城市人均用地100m2的上限。另外中小城镇近年来更是迅猛发展,其中新增建设用地80%为扩展周围用地,60%以上为良田沃土。
2.1.2城镇用地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城镇占地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城镇用地增长的弹性系数(城镇占地的增长率/同期城镇人口增长率)来表示。根据资料计算,专家认为,我国城市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1.20较为适宜。据卫星资料的计算,专家认为我国特大城市主城区用地增长的弹性系数为22.90,这说明我国特大城市占地规模的扩展速度大大高于同期人口增长速度,致使人均用地数量急剧增加,背离我国城市建设中的要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
2.1.3城镇化重外延轻内涵。由于外延开发成本较低,而旧城改造不仅费用较高,扩迁时要解决的问题又太多,所以,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注重外延、任意扩大城市规模,已有的城市土地利用率较低。
2.1.4开发区造成大量耕地占用。近几年来,通过设立开发区来促进经济发展为各地所注重。全国开发区最多时总数有5000个,占地1.50万km2,相当于全国当时全部建成区面积的总和,后经过整顿清理仍占可耕地面积2300万亩,相当于浙江全省耕地的面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设立某些开发区本来无可厚非,可是许多开发区却未经上级主管部门考核批准。由于盲目兴建,又缺乏必要的资金和项目,只圈地不建设造成大量耕地闲置。
2.2农村用地存在的问题
2.2.1农村居民点建设占用大量耕地。近年来,为发展农村经济,各地兴办了各类乡镇企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增加,农村居民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占用大量耕地。土地详查结果表明,1997年此种项目用地已达到2.42亿亩,人均用地达192m2。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数量大、规模小、过于分散。用地不集约,一些地方村镇规划落后,管理薄弱,农村居民点向公路两侧和村外发展、路边店到处可见,耕地被大量占用。而村庄内部却有大量空闲地,“空心村”现象大量存在。
2.2.2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大量耕地。农业结构调整是指农业内部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等各业之间用地比例的调整,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耕地上种果树、挖渔塘占用了大量耕地。农业结构调整虽大部分具有可逆性,但再调整为耕地仍然不易。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1]严金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7.
[2]邢世和.土地资源与利用规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9.
[3]常庆瑞.土地资源学[m].西安:西北农村科技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