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实践大规划-健全五项协同机制 强化大规划引领作用

第一篇:最佳实践大规划-健全五项协同机制强化大规划引领作用健全五项协同机制强化大规划引领作用

专业类别:大规划管理

[摘要]随着“三集五大”体系深入推进,公司管理日益规范,项目管控更加严格。针对电网规划、建设、运行、营销等核心业务协调不够,以及影响投资效益发挥和电网安全运行的突出问题,xx公司通过建立健全规划、建设和运行协同工作机制,打破专业壁垒,强化专业协同,加强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充分发挥大规划引领作用,推进了公司和电网科学发展。在组织机构方面,专门成立电网规划、建设、运行协同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研究决策跨专业、跨部门的电网发展问题。在专业协同方面,健全了“定期会商、常态分析、协调管理、信息共享、业扩预警”五项机制,加强专业配合和工作衔接,形成对外合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作描述

目前,初步构建“三集五大”体系,公司各专业部门总体职责明确、界面清晰,项目管理流程顺畅,基本形成完整的电网项目闭环管理机制。但各专业之间信息壁垒尚未完全破除、工作联动仍有一定欠缺,对规划、建设、运行等各阶段都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图1所示:

图1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协同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全面建设阶段,进一步提升“大规划”体系引领作用,加强电网项目闭环管理的内部衔接,对发挥“三集五大”体系高效能意义重大。xx公司通过健全“定期会商、常态分析、协同管理、信息共享、

业扩预警”五项机制,实现电网规划、建设、运行和营销等核心业务联动工作,协同配合,大幅提高电网规划的适应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构,高位推动专业协同

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组建了协同机制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组织机构结构如图2所示。

公司领导领导小组副总师发展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建设部负责人运检部负责人营销部负责人调控中心负责人工作小组发展部专业人员财务部专业人员建设部专业人员运检部专业人员营销部专业人员调控中心专业人员省电科院专业人员省经研院专业人员

图2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协同机制组织机构示意图

1.领导小组。由1名公司领导担任组长,1名副总师担任副组长,发展部、建设部、物资部、运检部、营销部、调度控制中心和财务部的负责人担任组员。负责召开季度协同工作会议,审议专题研究成果、协调解决规划、计划、建设、运行和营销等核心业务的协同问题和重要事项。

2.工作小组。由各专业部门和技术支撑机构人员组成。负责日常专业工作的协同和联络,共同开展专题研究。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校验、相互配合,加强日常工作中的专业协同。

(二)加强专业衔接、强化工作联动

1.建立定期会商机制,优化工作节奏。每季度召开专业协同工作会议,一季度重点通报当年投资计划安排情况。针对电网运行方式研究,在里程碑节点计划和项目资金调度落实规划措施;二季度重点通报并审议电力市场预测情况,研讨电网2~3年安全稳定分析成果;三季度重点审定明、后年电网加固补强措施,确保及时纳入电网滚动规

划;四季度重点总结迎峰度夏运行情况,审议电网滚动规划成果,提出下年度前期工作计划、投资计划建议等。通过合理把握工作节奏,避免出现规划外临时项目。

2.建立常态分析机制,加强专业衔接。建立健全电网规划滚动研究机制,每年年初启动5年期电网规划滚动研究,10~11月份形成研究成果,指导近2~3年电网建设。注重加强规划与各专业衔接,突出规划引领。一是会同营销、调度等部门共同开展电力市场预测分析,预测成果作为规划、运行方式等研究共同依据二是开展迎峰度夏(冬)电网规划适应性分析,及时解决生产运行问题,对电网运行方式、2~3年安全稳定分析专题校核,深化过渡期和敏感性分析,消除规划研究“盲点”

3.建立协同管理机制,推进规划落地一是根据规划倒排节点,制定基建里程碑计划和前期工作计划。500千伏项目提前5年,220千伏项目提前4年,110千伏项目提前3年制定,确保工期合理。二是设计人员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对2~3年内规划项目站址和走廊初步查勘,落实敏感点、困难点,通过优化方案或重点攻坚,提前落实建设条件三是加强基建、运行、营销等专项项目储备管理,并实现规划与计划、计划与预算的有效衔接,达到项目资金一体化管理。尤其对配网建设加强全过程管控,发展部牵头开展专项督导,重点检查规划计划落实。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集中发挥公司各专业各类信息资源优势,建立统一数据池,实现数据“全面、准确、实时、统一”。推进基于gis的一体化辅助决策系统,通过与公共数据池接口,收集项目建设进度、断面和变电站、线路负荷情况、区域供电能力和负荷、业扩报装等信息。

5.建立业扩预警机制,对外形成合力。对供电辖区内电网建设项目受阻、变电站及线路已重过载的区域内,提前开展区域供电能力分析,拟定禁批区和限批区对该区域限制业扩报装、限制用户增容、限制房地产施工用电接入,上报地方政府备案。把供电能力情况和禁限批方案制成宣传手册,在供电服务中心和各单位营业厅发布、公示,作为“95598”对外解释依据。通过内部加强发展、建设、营销、调控部门的工作联动,有效传递电网建设压力,形成推进电网发展工作合力。

三、特色亮点

通过建立健全五项协同机制,加强规划、建设、运行和营销等核心业务工作协同。一方面各专业部门对电网规划“共同参与、共同谋

划、共同决策”,使得规划研究更全面,基础更扎实,成效更明显。另一方面,形成推进规划落地合力。生产运行中问题都在规划中提前反应,超前解决,促进规划、计划与生产紧密衔接,资金预算和建设计划的合理安排。

(一)集中优势资源,规划成效提升明显

成立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行协同工作小组,集中公司电网规划、电网运行、生产技术、企业经营等专家资源。主网规划专题研究小组由公司发展部牵头,调控中心、省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和省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专家参加,常态化研讨电网专题;配电网规划专题研究小组,由发展部牵头、运检、营销、农电,省经研院和电科院,地市公司等专家参加,动态开展配网排查摸底、梳理薄弱环节,统一配网建设改造标准原则。规划成效大幅提升,有效解决生产运行的问题,2013年xx最大负荷七次创出新高,未出现电网供电卡脖子等问题。

(二)强化协同管理,规划落地有力推进

公司领导高位推动规划、建设和运行协同管理,破除专业壁垒,形成推动规划落地的合力。生产运行和规划密切配合,使得规划指导性更强,成为前期工作计划、投资计划以及里程碑节点计划的有效依据。充分体现规划前瞻性、纲领性。通过各专业联动攻关,及时向外界传递电网可靠供电压力,反映电网建设发展需求,促进电网规划有效落地,电网建设得到合力推进。

四、实践效果

通过强化工作协同,大规划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规划研究成果丰硕。2013年科学制定了xx电网发展目标,超前谋划2030年远景目标网架,形成了特高压和500千伏电网“三纵六横”发展目标,明确了电网发展方向。规划效率提升近30%。配网方面,xx公司由发展部牵头,各专业部门深入参与,科学制定了《xx省配电网规划设计实施细则》,全面贯彻了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738—2012)的要求。按照“花小钱,办大事”的思路梳理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结构,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推动了配电网科学发展;同时通过大力推进城区管线资源分布图绘制,夯实了配网规划基础,有效解决了低电压用户治理以及管线资源管理等突出问题。在规划引领下,通过密切专业配合,加强对外沟通,前期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和巨大进步。2013年核准项目数量接近翻番,核准项目的规模和投资创历史新高,并且争取到110千伏电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为进一步推进电网规划落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篇: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城市发展科学有序

(一)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城市发展科学有序一是依法审定城市规划,确保规划的权威性系统性。按照突出前瞻性、全域性、统筹性的要求,聘请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知名的设计单位,进行了总规、控规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形成了完备的规划体系,为城市健康有序地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已完成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完成了城乡统筹规划、城西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仙女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东湖风景区景观规划和步步升文化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即将报市政府审批;城市风貌、姚家港综合服务区等专项规划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增加规划编制经费申报和招投标工作。截止目前,我市城乡总体规划覆盖率达100%,近期重点建设地段详规覆盖率达90%。通过以上规划编制,逐步形成了总规——控规——修规三级规划体系。二是以启动城市重大公共服务项目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采取竞赛、竞标等方式,邀请了哈工大城市规划设计院和武汉华中科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全国知名设计单位参与规划设计,启动了五星级酒店项目、孵化园项目、“四馆一中心”项目、丹阳公园项目、体育中心项目、市委党校、职教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项目、金盆山安置小区、四季港公园等二十余项重大公共项目设计工作。五星级酒店、孵化园、“四馆一中心”、丹阳公园、体育中心等项目将在突出规模与品质并重、功能适度超前的要求下,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相关城市重大公共服务项目的启动,极大的提高了城市设计的整体水平,完善了城市结构布局,增强了城市集聚功能,使城市发展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三是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委托中南院高标准编制了迎宾大道、江汉大道立面整治及夜景亮化方案并全面实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完成对老城区市场、环卫设施、停车场(库)、绿地、断头路小道路等公共市政设施提升改造工作,完善提升老城区市政和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完善了城区基础配套设施,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四是全面畅通绿色通道,简化前置条件,缩减办事时限,推进项目实施。为三元玻璃项目、家家乐饲料项目等60余个招商项目提供现场踏勘、选址定点服务百余次;为宜昌山尔饮料有限公司、领秀之江居住小区等20余个项目建设提供审批办证、施工放线、验收、规划验收服务。上半年共召开规划办公会议16次,对312个公建项目、420户个人建房进行了研究讨论,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例会审查项目200个,项目上会率100%。

第三篇:阜南:小乡镇发展大旅游小规划引领大发展小乡镇发展大旅游小规划引领大发展——阜南·阮城乡村旅游规划全面启动

兴业富民是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的路子,公桥乡阮城村也不例外,时下当地群众抓住国家大力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和乡镇旅游发展的良机,充分利用阮城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该村是春秋时期鹿上会盟之地,早在2012年,就在村两委和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带领下,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业,有五百多亩种植基地,并着力打造草莓采摘园,周边旅游者纷至沓来,让当地群众尝到了甜头。如今,公桥阮城草莓种植面积扩大到866亩,总产值超1700万元,村内户均增收7万余元。随着草莓种植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呈现,葡萄种植业、蔬菜种植业、湖羊及长毛兔养殖业等也迅速发展起来。同时,该村创新思路,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生态果疏采摘“百果园”、特色产业示范园和星级“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建设,实现了种植业与旅游业同步发展。至2013年底该村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现代生态农业及旅游业蓬勃发展。

今年年初,在县旅游局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公桥乡阮城村请来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专家组,开展乡村旅游总体规划。5月11日,规划初稿完成,经县旅游局、乡政府、村两委修改、审查后定稿。本次规划按照国家4a级风景区的标准进行设计,以“文化感知、农业休闲、生态体验”为理念,以“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文化教育、亲子互动、生态乐园”为主题,将该村建设成为集农业观光、农业采摘、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第二课堂、亲子游乐、生态度假和农耕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意田园生活区。功能分区为“一心一轴四区”,“一心”为入口集散中心,包括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电瓶车换乘站、自行车租赁站、绿色食品超市等。“一轴”为阮城大道旅游发展轴。“四区”为农家乐经营区,包括农家乐餐饮、特色民宿、生态瓜果廊等;水果采摘区,包括草莓园、葡萄园、桃园等;文化旅游区,包括阮城遗址出土文物展览馆、鹿上会盟纪念馆、谷河农事展览馆、谷河人家小院、护城河等;生态休闲区,包括水塘捉鱼、挖泥鳅、采菱角、树林烧烤、草地露营等。

公桥乡阮城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该县第一个乡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乡村旅游井喷式发展的新形势下,该村用科学的规划指导村域旅游经济发展、以创意农业旅游为特色的规划种植和生态型农业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做法具有特殊的示范意义。(阜南县政府办公室)

第四篇: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2011年是第十二个国民经济与社会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已实施了十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个五年计划伴随着共和国的经济发展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岁月。从建国之初的一穷二白、经济凋敝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共和国的经济发展不仅走过了喜悦与成功,也体验了艰辛与曲折。回顾这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每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重要缩影,是观察中国经济变迁的重要切入点。五年计划的起源:

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已经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与六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对我国五年计划的历史分期与回顾:

从1953年到2010年,中国经历了十一个完整的五年计划,虽然期间遭遇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动荡对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即使在最为动荡的时期,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也没有中断,因此五年计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观察性指标。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经济发展进程,每一个阶段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历史特征。因此,为了能更好地理顺五年计划实施的大体脉络,剖析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济规律,就必须将十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分期,从而使中国经济变迁的大体面貌更加清晰。当前,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对五年计划的历史阶段有许多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从五年计划本身出发,从发展观的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等方面把握五年计划的发展脉络,将十一个五年计划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一)“一五”计划——“四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到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为第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在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范围的工业化浪潮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仅仅围绕工业化为核心展开,工业化水平与速度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经济生活中无论是政府还是经济个体的最主要追逐目标。在所有制结构上,随着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一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的比重不断上升,到四五计划结束,基本已经实现了公有制尤其是全民所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他所有制特别是私有制因素在这一时期被逐步消灭,退出了所有制结构。此外,在经济运行机制上,与公有制配套的具有鲜明苏联色彩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成为控制经济运行的唯一合法机制,市场的作用越发不受重视,并最终被完全排除在资源配臵方式之外。这一时期,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化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发展的水平很低,人均财富的增长有限,甚

至在后期由于受到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国民经济一度倒退,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实质性提高,甚至发生倒退。

(二)“五五”计划——“八五”计划: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到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为第二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在经济发展观上,从对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过度追求开始向经济全方面发展转变,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合理发展取代单一工业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除了经济发展之外,社会发展也开始受到关注,以前单纯是经济规划的五年计划开始加入社会发展的内容,五年计划开始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双重规划,标志着发展标准的重要转变。在所有制结构方面,这一阶段见证了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经济改革的最重要时期,原先单一的公有制被打破,多种所有制局面被重新建立。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外资开始进入中国,因此这一时期表现出所有制结构愈发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在经济运行体制方面,这一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市场的作用被重新重视,并成为经济中资源配臵的基础性力量,计划手段被逐渐削弱,政府的经济职能由微观计划者向宏观调控者转变。可以说,这种计划与市场的力量倒臵是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最大特点。此外,受到改革的推动,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九五”计划——“十一五”规划: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到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是第三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为:在发展观上继续转变,由第二个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进步的发展观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受到发达国家发展观的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观较之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单纯注重物质的发展向注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转变,人的发展成为发展的核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最终追逐目标。在所有制与经济运行体制上,这一时期继续深化第二个时期的各项改革,并将各个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开始触及到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与难题。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发展观的飞跃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

第五篇:最佳实践大规划基于空间布局的“网格化”配网规划方法基于空间布局的“网格化”配网规划方法

专业类别:电网规划管理

[摘要]“网格化”配网规划以区域控规为基础,按照先10千伏再110千伏“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以用电需求为导向,以实测负荷为模型,开展差异化负荷预测、网架规划,统筹配电自动化、通信、电力管道等内容,形成多元化规划成果,具有做实规划基础、做细负荷预测、做深规划内容的特点。xx公司结合首都特点,将2013年确立为“配网规划年”,在16个区县供电公司共全面开展“网格化”配网规划工作。通过“网格化”规划方法管理实践,规划成果得到有效落地,配网发展与城市发展更加契合。

一、工作描述

(一)工作内容

“网格化”配网规划遵循“做实、做细、做深”的理念,以区域控规为基础划分规划单元(即“网格”),按照先10千伏再110千伏“自下而上”的方式,以用电需求为导向,以实测负荷为模型,开展差异化负荷预测、网架规划,统筹配电自动化、通信、电力管道等内容,形成多元化规划成果,并与地区发展规划有效对接。具体工作策略为:打造网格化空间布局,开展多元化负荷预测,制定差异化规划标准,搭建模块化目标网架,采用数据化指标分析,呈现实用化规划成果。

(二)范围

按照“网格化”配网规划的理念,以城市功能区布局划分单元,在16个供电公司中全面、全方位、全口径编制配网发展规划,并确保配网规划和上级电网规划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相连。

(三)要求

1、打造配网“网格化”空间布局

依据地区控规细分规划单元(简称“网格”),根据建设用地性质划分为14类,以a+、a、b、c、d等5类供电区域确定目标网架,以建成、新建、半建成3类开发深度确定建设原则,打造配网网架和站点的“网格化”空间布局。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是完成“网格化”配网规划编制。遵循“做实、做细、做深”的理念,全面收集全市控规,将地区细分为4.4万个网格,依据每个网格特性,分别搭建配网网架,并统筹配电自动化、配电通信和电力管道等内容。完成20

14、2015年规划储备项目共计1871项;2020年,地区规划新建10千伏站点20121座、配电线路19136公里

四是积极推进规划成果落实。结合网格化配网规划成果,建立健全对接政府工作机制,完成与16个区县政府的对接发布工作,并累计完成项目综合166项,落实电力管道213公里;与门头沟区政府签订配网统一规划建设协议,重点推进未来科技城、丽泽商务区及环渤海总部基地配网建设,全年完成随路建设电力隧道22公里,电力管井3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