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形期都市圈规划思路探讨——徐州都市圈规划介绍
2003-11-26
摘要。都市圈规划目标因其本身发展问题的差异而具有阶段性,雏形期都市圈规划以培育都市圈为主要目标。本文系统总结了雏形期都市圈规划的思路和重点,并介绍了徐州都市圈规划的空间组织、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等主要内容。
abstract:theplanningobjectivesofmetropolitancoordinatingregions(mcr)havestagesduetodifferencesintheirdevelopment.themajorobjectiveofmcrinembryonicperiodisfosterit.thispapersystematicallygivesconclusionsontheplanningmethodandemphasisofmcrinembryonicperiod.furthermore,itexplainsthemaincontentsofspatialorganization,industrialdevelopment,comprehensivetransportationconstruction,infrastructureandpublicfacilitiesconstruction,environmentprotectionandpoliciesintheplanningforthexuzhoumetropolitancoordinatingregion.
关键词:雏形期;都市圈;规划;徐州都市圈
keywords:embryonicperiod;metropolitancoordinatingregion(mcr);planning;xuzhou
都市圈作为当前城镇群体演化的一种趋势,是区域城镇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育、演化是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全国的不同区域都市圈发展来看,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区域内部空间联系程度的差异,同时不同区域的都市圈发育水平不同,暴露出来的区域矛盾也不同,其发展迫切需要规划引导,规划内容必须结合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发展水平研究。
1雏形期都市圈规划思路及重点
雏形期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水平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区域处于极化发展阶段,核心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中心、交通枢纽,邻近城镇与核心城市具有共同的历史基础、呈现一体化发展倾向,城镇发展轴线正在形成。欠发达地区都市圈大多符合雏形期都市圈的特征,规划往往以培育都市圈为主要目的,规划重点为促进都市圈成长创造基础优势。
1.1规划目的
都市圈规划是一个有限目标规划,雏形期都市圈规划目标是培育都市圈,主要依靠政府培育都市圈成长的基础要素,用行政的手段帮助欠发达地区克服市场劣势,培育市场自我发展能力,最终获得平等进行市场竞争的能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拉大是市场力量发生作用的自然结果,要克服回流效应,需要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进行有力的宏观调控,从而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1.2发展动力
都市圈的建设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同步推动,但在都市圈的不同发育阶段,都市圈建设重点不断发生变化,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也在不断转化。雏形期都市圈应该是以政府推动为主,政府作用具体体现在:制定比周边地区、发达地区更加优惠的发展政策,在投资方向、税费、服务等方面形成相对最优的发展环境,加强对都市圈长期发展发挥影响的生产要素的扶持。
1.3基本思路
1.3.1择优培育的思路
雏形期都市圈规划必须贯彻“有序培育、择优培育和重点培育”的思路,扶持社会公共事业、扶持重点领域及优势领域产业,培育核心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
1.3.2跨行政区划协调发展思路
都市圈规划必须淡化区划,突破传统观念上封闭的行政区界限的束缚,着眼于区域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实现,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但这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指令+强烈干预”所达到整体性的模式,而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市场一体化的“共识型”、“契约型”整体发展,强调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及区域内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相互协调;强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整体协调发展。
1.3.3跨行业协调发展思路
当前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通过城市资源、产业的横向整合来获得效益最大化,雏形期都市圈规划通过沟通横向的城市联系顺应了这种客观需要。因此,都市圈规划的核心内容除了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协调行政区之间、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还要协调城乡建设与人口分布、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关系,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共建共享,使区域经整合后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单元。
1.3.4集聚发展思路
雏形期都市圈核心城市综合实力不强,区域内还没有形成能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强有力的增长极核。因此,规划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有重点的培育核心城市,从而带动其他城市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3.5空间管治思路
区域空间管治协调是实现都市圈规划由虚调控型向实调控型转化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市圈空间管治规划突破了对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地域的落实,而是通过“空间准入”规则来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必要的调控,修正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区域空间管治协调是都市圈规划内容的落实。
1.4规划重点
在雏形期的都市圈中,有些投入回报低、周期长、市场不愿意介入,但对都市圈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建设领域,需要通过政府为主导来进行培育。培育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创造都市圈成长的基础条件。培育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基础教育、具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
同时,由于都市圈规划跨地域、跨行业,因此协调也是规划重点。通过在都市圈内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打破区域人为壁垒和行政界限壁垒,推进都市圈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各种有形商品在区域内部和产业内部的充分流动。具体内容包括:协调区域内部及区际之间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公共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
2徐州都市圈规划内容介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4陈小卉.都市圈发展阶段及其规划重点探讨[j].城市规划,2003,27(6):55-575邹军等.城镇体系规划:新理念·新范式·新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陈小卉(1971-),女,硕士,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邮编:南京,210024
作者:陈小卉来源:《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