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土地石漠化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初探

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的政策,这无疑给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带来了福音,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大量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但这导致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主体不清,产权虚化,最终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矛盾,甚至引发上访事件。我国《物权法》采用“三分法”将土地所有权分为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这一立法模式吻合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也吻合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模糊提法。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制约了土地流转,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以来,在广大的农村都在进行不规范的土地流转,这种小规模的不规范流转导致农村土地权属出现了混乱,为争取土地使用权而引发的矛盾常常被激化,同时由于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农用地被征用而农民得不到合理补偿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矛盾,甚至发生群体上访事件。广大农民朋友对土地由于没有所有权,实事上也就丧失了话语权,在土地征用时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补偿,最后由于其正当权益得不到诉求只能通过上访来加以解决。

主题词:农村土地现状调查政策建议

一、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现状

1、所有权制度存在缺陷

首先是集体所有权主题不清。我国法律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包括乡镇农民集体、村农民集体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但是,目前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缺失或名存实亡,如果让乡镇政府行使其主体职能,事实上使集体土地演变为国有土地。村民委员会是基层自治组织,不是集体经济组织,也不能成为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者。而由于实行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农村非农产业的转移和村民小组的合并,事实上村民小组作为集体经济组织也已名存实亡。这就使得”集体所有权”因缺乏主体而成为空中楼阁,徒有虚名。其次是集体所有权权属不清。由于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也就模糊不清了,这就导致谁也无法说清谁是土地的真正主宰,最后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侵犯农民权益提供了借口。由于农民对土地没有所有权,而代表农民的切身利益的集体经济组织也不可能为农民谋取真正的权利,从而使农民容易成为宰割的对象。

2、使用权经营出现错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改革土地征用制度,逐步缩小征地范围一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多元化补偿和安臵的途径,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努力化解征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二是按照公益性、经营性的原则,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程序,让被征地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三是调整征地方式,逐步缩小征地范围,保护农村耕地,最大限度放权农民,让农民真正意义上成为土地的主人

4、加大引导力度,促使农村土地健康合理流转。土地流转是规模化种植、养殖的前提,因此积极引导,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健康流转十分必要。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电视、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让广大农民充分知晓土地流转相关知识和政策。二是加强政府的引导,鼓励农户通过出租、转包、转让等方式将自己荒芜未耕种的土地流转给其他愿意耕作的大户三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让土地流转多元化、合理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减少矛盾,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总之,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机制,积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切实将土地的所有权确立到具体的集体经济组织当中,将土地使用权确立到具体群众中去对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化解农村矛盾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