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补偿费分配
农村承包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
征收农村承包土地的征收补偿费涉及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征收程序及征收补偿费的确定,二是征收补偿费如何分配。因农村土地承包有两种形式,一是家庭承包,二是其他方式承包,在此只对家庭承包方式中征地补偿费问题予以简略说明。
征地补偿费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青苗补偿费,二是地上附着物补偿费,三是安置补偿费,四是土地补偿费。
青苗补偿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分配个相应的所有权人。
安置补偿费是对因征收而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补偿,补偿费应分配给放弃统一安置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确定是一个关键但有时却是相当复杂的问题。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情形。
一、通常情形下
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是物权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其权利的确立以持有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为准,如果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以承包合同为准,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承包合同的,以第一轮和第二轮承包时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说明的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承包合同生效时就取得,而不是以登记为取得要件。
二、在发包方收回,调整承包地情况处理
在承包期内,发包方只有三种情况可以收回承包地,一是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家业户口,包方是不能任何其他理由收。二是承包方全家迁入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农村落户,在新居住地取得承包地的。三是承包户家庭成员全部死亡,承包经营家庭消亡。非此情况发生,发包方是不可以以其他理由收回承包地的。发生以上几种情况,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地。这时发包方收回承包土地是发包方的权利,同时,承包方应主动交回承包土地,是承包方的义务,承包方应在户口迁移之日起一年内将其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至此,原承包人的承包经营权消亡。
在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或者因国家征收、征用而失去或部分失去承包土地,又放弃安置补偿费,要求继续承包耕地和草地,需要调整土地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此程序的,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此种情况,原承包人的承包经营权会发生变更。其中承包合同如果约定了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土地补偿费系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丧失的补偿,不应属于村委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也不能由部分组织成员享有,也不能只分配给丧失承包地的农户。最高人民法的司法解释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补偿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已经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人,请求支付相应份额的,应予支持。但已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政府规章对土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分配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实践当中还存在乡(镇)或村委会截留、扣缴分配给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安置补偿费,用以抵销承包人欠村委会其他债务的情形,关于债的抵销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用安置补偿费抵销村委会其他债务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
在实际处理征收补偿费分配当中,应当着重调解解决问题,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调解解决问题,对稳定生产关系,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减少机械强硬地适用法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都具有积极意义。(水果忍者:http://)